新闻材料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潘基文呼吁国际社会将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承诺转变为实际行动

2016年6月16日 潘基文秘书长今天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将最近达成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定变为使人民可以享受的实际成果。他在演讲中还强调了公民社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7-03-09T15:18:23-05:002016 年 06 月 16 日|

联合国呼吁消除对老年人一切形式的暴力侵害和虐待

2016年6月15日 6月15日是联大设立的“认识虐待老年人问题世界日(World Elder Abuse Awareness Day)”。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老年人享有所有人权问题独立专家科恩菲尔德-马特(Rosa Kornfeld-Matte)分别就此发表声明,呼吁进一步提高公众意识,消除对老年人一切形式的暴力侵害和虐待,而且必须做到发现问题立即上报。

2016-09-08T22:28:32-04:002016 年 06 月 15 日|

潘基文:伊斯坦布尔峰会是人道主义行动的一个转折点

2016年6月14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6月14日在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发表专栏评论文章指出,世界各地现有1亿300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6000多万人被迫流离失所,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但相关援助资金一直严重短缺,使人从根本上质疑是否存在全球互助精神。最近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是一个关键转折点,9000多名与会者向世界各地处于危机中的人们作出承诺:为陷入自然灾害和冲突的人们改进救援工作;增强他们参与自身复原工作的权能;就防止和制止造成如此多苦难的战争提高政治意愿。

2017-11-13T17:32:09-05:002016 年 06 月 14 日|

联合国难民署预计2017年难民重新安置需求人数将达119万人

2016年6月13日 联合国难民署在今天发表的一项报告中表示,随着多起冲突和危机导致的创纪录的流离失所问题的出现,重新安置工作越来越成为难民署寻找难民解决方案、倡导共担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难民署预计,2017年重新安置人数需求将达119万人。

2016-09-08T22:23:05-04:002016 年 06 月 13 日|

人居署发布“全球城市样本”报告 揭示城市化带来的就业和住房等压力

2016年6月8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欧洲委员会6月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泛欧洲地区,空气质量不佳、气候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脱离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2016-09-08T22:18:54-04:002016 年 06 月 09 日|

联合国报告:空气质量低下和气候变化是泛欧洲地区的最大健康威胁

2016年6月8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欧洲委员会6月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泛欧洲地区,空气质量不佳、气候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脱离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2016-09-08T22:15:46-04:002016 年 06 月 08 日|

泰国成为亚洲首个消灭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的国家

2016年6月7日 泰国今天收到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验证,证明它已经消灭了艾滋病毒和梅毒的母婴传播,从而成为达到这一目标的首个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国家,同时也意味着成为首个在艾滋病大规模流行的状态下为了确保下一代人成为不被艾滋病毒感染的一代而取得成效的国家。

2016-09-08T22:13:45-04:002016 年 06 月 07 日|

潘基文:科学、技术和创新必须成为社会包容、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2016年6月6日 联合国纽约总部6月6日举行首届年度科学、技术和创新多利益攸关方论坛,以推进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人人享有尊严的生活,并在一个清洁、健康的地球上共享繁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与会并发表讲话,强调科学、技术和创新必须成为社会包容、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并呼吁将在今后15年中每年举行一次的该论坛为此集思广益,探寻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2016-09-08T22:11:53-04:002016 年 06 月 06 日|

世界环境日:为生命呐喊,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

2016年6月5日 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鼓励各国民众提高环保意识并采取行动的最重要日子。自1974年首次举办以来,环境日现已成为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积极参与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平台。今年的环境日以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为主题,口号是“为生命呐喊”。

2016-06-06T15:28:28-04:002016 年 06 月 05 日|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