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理事会2006年综述

安全理事会应对2006年宏大议程、斡旋调停交火、缓和艰难过渡、防止重新陷入冲突

重点关注问题包括黎巴嫩战争、阿拉伯–以色列冲突、苏丹、不扩散、伊拉克、阿富汗和恐怖主义

 

联合国新闻稿  SC/8940  2007年1月12日  全文下载PDF文件

 

前言

  面对全球范围内不分国家与区域边界的复杂而相互交织的多种威胁,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斡旋调停敌对行动、缓和艰难过渡和防止重新陷入冲突来应对2006年的宏大议程。

  安理会共召开了224次正式会议,通过了87项决议,并发布了59份主席声明。联合国对中东巴勒斯坦问题使用了两次否决。同时,在12月22日举行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安理会向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十年之久并于年底卸任的科菲·安南表示敬意。

  纵观这一年,安理会努力应付同各种各样的政治进程,而最为棘手的可能无过于中东,因为黎巴嫩受战争困扰,而巴勒斯坦问题也陷入痛苦而持久的僵局。这一由15个成员国组成的世界机构在终结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对伊朗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引起的核扩散问题做出了坚定的反应。安理会不懈地努力,以期为达尔富尔带来和平,帮助非洲联盟平息科特迪瓦危机,并支持刚果民主共和国举行40年来的首次民主选举。

  2006年下半年,中东部分地区再一次陷入危机与对抗。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跨越“蓝线”边境,绑架了两名以色列士兵,并对以色列发动了肆意的炸弹袭击,由此引发了长达34天的黎以战争,使本已紧张的边境区域局势更加动荡,并危及了整个中东地区。8月7日,黎巴嫩政府决定在黎巴嫩南部部署一支由15000名士兵组成的武装部队,与此同时,以色列军队撤退至蓝线之后,随后,安理会于8月11日一致要求向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增派士兵、进行增援,并呼吁黎以完全停止敌对行动,并实现永久性停火。

  黎巴嫩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局势仍然十分紧张。与此同时,黎巴嫩面临着许多巨大的挑战。但是,战争之后不久仍有人乐观地认为:此次冲突的解决能够促使该地区各党派重新推动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尤其是在巴勒斯坦问题上。

  在安理会9月21日大会辩论期间举行的一次高级别会议上,包括阿拉伯联盟在内的代表建议安理会可以在该地区各党派之间举行谈判、重新启动和平进程、复兴“路线图”,甚至可以为“路线图”的执行制定一个新机制。但是,在这一年的剩余几个月里,加沙再次发生的暴乱和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之间的勾心斗角使这种复兴的希望变得渺茫。

  12月12日,秘书长告知安理会,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已临近爆发点。极端主义和平民主义使温和派的政治空间变得更加狭小。诸如选举这样受人欢迎的民主化举措同时却又造成了一种两难局面,使得那些反对现有促成和平举措基础的政党、个人和运动上台执政。通过谈判达成一个两国解决方案的机会不会永远存在。“如果我们不把握时机,那么直接遭到这一灾难影响的人们将经受更深的苦难和悲痛。其他冲突和问题也将变得更加难以解决,而这将使全世界极端分子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招兵买马活动。”他还敦促安理会重新认识困扰中东地区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承担其在解决这一问题并稳定该地区局势的全部责任。

  秘书长补充说,中东地区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联合国。阿以冲突不仅仅是诸多区域性冲突中的简单一例。没有一种其他冲突带有这么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即使对生活在远离这一地区的人们也是如此。多年来,尽管在争取和平的努力方面已经取得一些重要成就,但是,几代世界领导人对此已尽了最大努力却仍然无法为阿以冲突找到一个最终解决办法。他告诉安理会,在他离任前也同样看不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苦难结束,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该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脆弱和更加危险。

  安理会在非洲防止武装冲突的承诺(实际上也是其决心),又一次强化了其在2006年所做出的努力——其成员国为缓和非洲大陆的政治紧张局势并减少暴力事件做出了努力,而暴力冲突已对这个大陆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联合国半数以上的“蓝盔”部队在非洲的八个国家开展行动。并且,若苏丹政府近期批准的联合国和非洲联盟混合部队行动在2007年能得以实现,那么联合国将有可能向苏丹增派更多的维和部队。没有其他任何地方比达尔富尔更难以实现保护的分担责任。早在2006年初,安南先生就已指出,达尔富尔地区的形势有力地提醒我们,只有在持续得到当地政治支持的情况下,安理会才可能建设和平与稳定。

  由于整年都缺少这种政治支持,饱受战火蹂躏地区的民众在2006年里遭受了越来越多的苦难。不断有令人担忧的报告指出,暴乱已蔓延到邻近的乍得和中非共和国。

  12月中旬的一次情况通报会上,国际刑事法院主诉检察官向安理会汇报说,“终审法院”即将完成对被指在达尔富尔一些最严重犯罪中负有最大责任的人的调查。提供的证据“有正当理由认为”,这些人犯下了危害人类罪,包括谋杀、蓄意杀害、强奸和酷刑。他的办事处无法对达尔富尔地区受到指控的所有数百起刑事事件展开调查,因此他们主要关注最严重的事件,以期发出这样一个信号:这种罪行将被绳之以法。但是,他强调,这个信号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则取决于安理会和苏丹政府的合作。

  2006年最后几天,索马里冲突进一步危险升级,外国武装力量的介入和重型武器与飞机的动用则加剧了该国本已旷日持久的危机。对此,由15个成员国组成的安理会在呼吁过渡联邦机构和伊斯兰法院联盟双方停止冲突并重返对话四天之后,便迅速就事态发展举行了高级别情况通报会。在随后进行的协商中,安理会探讨了几种终止敌对行动的方法,防止了索马里及更广泛地区爆发更大的危机,并鼓励索马里各方重新回到政治和解努力中来,这一努力之前由于双方在先决条件上日益扩大的分歧而在10月的喀土穆第三论谈判中被拖延。

  2006年,安理会还面临了核扩散的威胁,这体现出它与秘书长的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2004年报告的关联性。小组报告敦促联合国化解实现更有成效的不扩散体制目标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所有签字国发展民用核工业的权利之间日益增加的紧张局势。报告警告:“对不扩散体制的损害可能会变得无法扭转,并可能导致核武器‘串联扩散’。”如果不扩散体制受到损害,安理会就不得不应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伊朗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而进行的核武器试验。

  10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称它已进行了核试验。10月14日,安理会对朝鲜实施制裁,并要求它立即重返关于此问题的多边会谈。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四十一条,安理会排除授权对朝鲜进行自动军事强制执行,但它阻止了数类货物进出口朝鲜,并对核武器方案的相关人员实施了资产冻结和禁止出入境的惩罚。在之前的7月15日,安理会对朝鲜试射了多枚导弹提出谴责,并要求朝鲜暂停所有与弹道导弹计划有关的活动,并重申其关于暂停发射导弹的承诺。

  对于伊朗,它的核方案,以及屡次不履行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和第1696号决议对中止一切铀浓缩相关活动和后处理活动的要求,引起了安理会的关切。鉴于此,安理会于12月23日决定,阻止伊朗进出口敏感性核材料和核设施,并冻结支助伊朗进行对扩散的敏感的核活动或发展核武器运载系统的个人或机构的金融资产。伊朗迅速做出了回应,其代表对安理会说,伊朗遵守了两年的关于中止铀浓缩的“非法要求”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逼迫伊朗放弃其获得和平核技术的权利。

  安理会从一份秘书长报告中获悉,截至2006年底,伊拉克濒临内战和动乱。在12月中旬的一次情况通报中,秘书长驻伊拉克特别代表阿什拉夫·杰汉吉尔·卡齐说,伊拉克爆发全面内战、甚至区域性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伊拉克的许多地区每日都遭受教派暴力事件和内乱、叛乱和恐怖主义袭击的破坏。日益高涨的民兵活动进一步加剧了伊拉克的动荡局势,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则滋长了不安与极度悲观的情绪。卡齐先生警告说,如果再不扭转不断恶化的安全局势,伊拉克的政治前景将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为了避免发生全国性的灾难,秘书长安南于12月7日向伊拉克政府提出几点建议:发展一个全面包容的政治进程,侧重于将所有被剥夺权利的团体纳入政治主流;政府必须利用法治框架内的安全和执法工具,垄断对武力的使用,制止恐怖分子、叛乱分子、教派暴力和犯罪暴力,处理伊拉克各团体的民兵问题,并清除所有部委和伊拉克安全部队内的民兵;并培育一个支持伊拉克过渡的区域环境,在这方面,伊拉克政府尤其有责任使其同邻国的关系正常化,而反过来邻国也要努力加强伊拉克的稳定与安全。

  联合国在2006年面临的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是阿富汗。安理会授权的维持和平行动持续推动复杂的过渡性政治进程,该进程越来越致力于防止阿富汗重新陷入多年的战争。塔利班领导的叛乱活动加剧,阿富汗东南部普遍缺乏安全,以及非法生产和贩卖毒品活动的激增,政府部门腐败现象普遍,再加上国家机构脆弱不堪,这些都加深了阿富汗人民的幻灭感,并开始削弱他们对新建国家机构的信心。历经数十年的冲突之后,阿富汗终于开始了和解与重建的进程,但是,据安理会驻阿富汗特派团在11月返回后向安理会做出的报告中称,进程不可能呈直线前进,也不可能迅速完成。

  秘书长的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在2004年12月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恐怖主义攻击的是《联合国宪章》的核心价值……凡是有绝望、屈辱、贫穷、政治压迫、极端主义和侵犯人权现象存在的地方,恐怖主义就会盛行;在区域性冲突和外国占领的背景下,恐怖主义也会盛行。”秘书长安南在2006年指出,联合国反恐怖主义活动急剧增加,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挑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安全理事会第1267(1999)号第1373(2001)号第1540(2004)号第1624(2005)号决议与支持三个反恐怖主义附属机构的专家组促使各国积极担负起责任,采取切实步骤,以防止资助恐怖主义、出入境和获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以及煽动恐怖主义。

  今年,安全理事会重申,安理会明确谴责基地组织、乌萨马·本·拉登和塔利班不断多次从事恐怖主义行为,并重申加强列名和除名程序,从而加强对恐怖分子的身份识别。安理会还敦促各国加倍努力,冻结恐怖分子的资产,防止恐怖分子在其领土入境或过境,并禁止向其供应武器或弹药。

  为防止非国家行为者可能获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安理会决定将其“1540委员会”的任务期限延长两年。该委员会由安理会在2004年设立,考虑到所有国家都亟需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来防止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并决定帮助实现有效地应对全球核扩散威胁。

  更多关于安理会行动的信息,请访问安理会网站

  以下是对安理会2006年所采取的主要行动的总结:

 

中东

  12月12日,安理会对中东局势进行了审议。之后,秘书长科菲·安南报告说,该地区的紧张局势“临近爆发点”;几代世界领导人对此已尽了最大努力却仍然无法为阿巴以冲突找到一个最终解决办法。他告诉安理会,在他离任前也同样看不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苦难结束

  安南先生警告,该地区现在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他说,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互不信任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沙地带已经成为“加深贫穷与挫折感的大火炉”。并且,该地区现在的总体局势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更加复杂、更加脆弱和更加危险。他向双方“坦率进言”,并警告说,通过谈判达成一个两国解决方案的机会不会永远存在。

  会议最后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其中重申了安理会远景的热切期待,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民主国家能够和平与安全地毗邻共存。

  之前,在安理会9月21日大会辩论期间举行的一次部长级会议上,秘书长警告,在解决阿以冲突中屡次遇到的失败使安理会本身的合法性和效力遭到了质疑。他说,去年夏天提醒每一个人,若不解决冲突,将会有多么危险;它还提醒每一个人,该地区的众多问题如何相互关联。对立双方的大部分人都渴望和平,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一座通往和平的桥,这座桥要足够宽,以容纳所有在此进程中拥有合法地位的人;这座桥要足够长,以跨越将双方隔开的那条不信任的巨大深渊;这座桥要足够坚固,以承受不可避免的破坏力量。

以色列/巴勒斯坦

  安理会于2006年开始就中东局势进行审议,包括巴勒斯坦问题。其间,以色列和被占巴勒斯坦领土上发生了一些剧烈的变动,包括1月4日以色列总理阿里埃勒·沙龙突发严重中风和1月25日哈马斯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的胜利(哈马斯以赢得的74个多数席位击败了法塔赫的45席,而剩余13票投给了其他较小党派和独立候选人)。

  1月31日,主管政治事务助理秘书长安格拉·凯恩在向安理会通报中东局势时说,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已表示热切希望就成立一个新政府开始协商,而哈马斯领导人则表达他们对变革的愿望。

  2月3日,安理会在一份主席声明中祝贺巴勒斯坦人民举行了自由、公正而安全的选举进程,并表示,巴勒斯坦新政府全体官员必须致力于实施“路线图”、履行巴以冲突各方以前达成的协定和义务,并通过谈判达成一个两国解决办法。

  2月28日,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秘书长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特别代表阿尔瓦罗·德索托在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说,巴勒斯坦权利机构一旦垮台或牺牲,就不可能有希望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他认为,一个行使职责的权力机构是巴勒斯坦国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强调,迫切需要一个“可信的政治前景”来解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

  3月30日,主管政治事务助理秘书长图利亚迈尼·卡洛莫在情况通报中报告了一些重大的政治事态发展,包括成立一个巴勒斯坦新政府、举行以色列大选,以及在黎巴嫩开始重要的全国对话。

  由于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相继发生,包括4月17日在特拉维夫发生的自杀性炸弹袭击,以及之前一周安理会没有就关于这一局势的主席声明达成一致意见,安理会于4月17日举行了公开辩论。30位发言人中绝大多数对近来暴力事件的升级表示震惊,并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厉行克制,并尽全力防止可能破坏返回和平进程的攻击和反攻击。

  几天后,德索托先生在4月24日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说,在被占巴勒斯坦领土上稳定安全环境是一项主要挑战,而各相关党派应对这一挑战担负主要责任。主管当局必须采取坚定的措施来防止针对以色列的恐怖主义袭击和火箭攻击,结束长期以来巴勒斯坦安全部门中的权利角逐,并立即建立更紧密的协调。以色列方面应该以不伤及平民的方式适当应对。双方必须恪守国际法原则并避免采取危及和平进程的行动。他还指出,主席阿巴斯和新政府之间仍未解决的斗争“正酝酿着潜在的危险”。

  接下去的这个月,主管政治事务副秘书长易卜拉欣·甘巴里于5月24日告知安理会,哈马斯接管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加沙各派别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以色列新政府为国际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被占巴勒斯坦领土上严峻的人道主义形势。受关注的领域中包括持续关闭以色列和加沙之间的卡尔尼过境点和拒付近155000名巴勒斯坦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薪水长达三个月。

  在随后一个月的报告所述期间内所发生的动荡和暴力事件越来越多。以色列加紧实施了定点清除战斗人员和炮击加沙一些地区的政策,其地面部队自以色列撤出加沙以来首次进入加沙地带,打死了五名巴勒斯坦人。在报告所述期间,联合国的记录表明,巴勒斯坦战斗人员从加沙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176枚火箭弹,其中一些火箭弹击中了以色列的城镇和城市,造成五名平民受伤,并损毁了一些私人和政府房舍,包括一所学校。一年多以来,哈马斯第一次宣布对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弹负责。

  6月21日,甘巴里先生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敦促停止一切暴力行为。他还报告了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的内讧。自哈马斯1月赢得大选以来的暴力冲突和派别间冲突延续到6月已经导致地方领导人被杀,以及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许多路人丧生。在加沙和西岸还发生了一些暴力抗议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有对立的派系和对不能领取工资感到不满的公务员。副秘书长正努力进行调解,以期达成关于权力共享的妥协,他鼓励所有巴勒斯坦各方“尽一切可能”,确保安全部队能协调一致地开展行动,并就一项能满足巴勒斯坦人民通过和平谈判达成两国解决办法的愿望的政治方案达成共识。

  6月30日,应卡塔尔和阿拉伯联盟的请求,安理会就巴以日趋紧张的危机局势举行会议。这场危机包括巴勒斯坦人发动的一次军事袭击,致使以色列国防军的吉拉德·沙利特下士被绑架,以及之后的以列色对加沙的军事入侵。会上,凯恩女士敦促双方“从危险的边缘后退”,并为对话创造机会,以避免全面对抗,而全面对抗将只会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陷入更深、更致命的冲突。她警告说,事态发展稍有恶化便会引发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又一场全面冲突。

  7月13日,美国对一项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要求以色列停止其对加沙地带进行的为期两个周的军事进攻。十个安理会成员国对该决议草案案文投了赞成票,另外四个成员国(丹麦、秘鲁、斯洛伐克、联合王国)弃权。该决议由当选的成员国卡塔尔发起,旨在谴责以色列当前在加沙进行的“军事攻击”,并呼吁巴勒斯坦当局立即采取行动结束暴力行为,包括向以色列领土发射火箭弹的行为。

  10月19日,德索托先生在向安理会通报巴勒斯坦局势时提出警告,由于一场“致命的危机”在加沙继续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帮助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重启对话,并促使巴勒斯坦各党派达成和解。他说,对加沙的“事实包围”正在对巴勒斯坦普通人民的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使他们的希望破灭,并助长绝望情绪,而对诸如斯德洛特等人口聚集地持续发射火箭弹的危险做法,令普通以色列人深感痛苦。对于政治危机,他无法提供简单的快速解决方案;成立一个民族团结政府是防止陷入无政府状态的唯一方法。这需要国际支持,也体现了中东外交四方(联合国、美国、欧洲联盟和俄罗斯联邦)的原则。

  11月9日,并鉴于前一天由至少18名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而导致以色列在加沙加紧开展军事行动,阿拉伯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和不结盟运动共同要求安理会召开了长达一天的会议。会上,40多位发言人对不断加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深感关切,他们中的很多人要求立即停火并部署联合国观察员。

  11月11日,由于美国的一张否决票,安理会未能通过一项关于中东问题的决议草案。其案文谴责以色列在加沙采取军事行动、杀戮平民,同时还谴责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该决议草案要求以色列立即从加沙地带撤出其武装部队,并要求双方停止暴力行为。它还请秘书长就11月8日的贝特哈农事件成立一个实况调查团。

  当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进入第六个月时,甘巴里先生于11月21日向安理会报告:“我们看到,中东地区的暴力行为又持续了一个月——这个月因贝特哈农的悲剧将永远作为这一漫长冲突中的一个黑暗时刻被人们铭记。”他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128名巴勒斯坦人和1名以色列人被杀,380名巴勒斯坦人受伤。暴力的不断升级令人不安,而11月发生的事件则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不能通过武力方式解决。

黎巴嫩

  1978年,安全理事会首次介入黎巴嫩。三年前,黎巴嫩爆发了长达15年的悲惨而又血腥的内战,导致近120 000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应黎巴嫩政府的请求,在这段期间内共有近12个国家断断续续向黎巴嫩部署军队,以帮助结束这场战争。

  2006年,安理会关于黎巴嫩的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涉及第1559(2004)号决议的执行,该决议要求所有余留的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第二个涉及对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的暗杀时间进行调查;第三个涉及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长达34天的战争。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跨越“蓝线”边境绑架了两名以色列士兵,并对以色列发动了肆意的炸弹袭击,由此引发了这场战争。

  安理会还一致通过决议,延长已在黎以边境驻扎了28年的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1月31日,安理会通过第1655号决议,第一次将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至7月31日;在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发生冲突的背景下,安理会于7月31日通过了第1697号决议,又一次将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一个月,至8月31日。8月11日,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要求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并决定将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8月底,同时将部队兵力由当时的2000人增加到15000人。

黎巴嫩/叙利亚(1559)

  秘书长在2004年7月首次报告第1559号决议的执行情况时说:“在敌对行动结束14年以及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4年之后的今天,所有有关各方都应摒弃前嫌。外国军队的撤退,民兵组织的解散和解除武装,将最终结束黎巴嫩历史上这悲惨的一章。”(S/2004/572号文件)。秘书长所指的当然是这次内战。

  1976年5月,应时任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弗朗吉亚的请求,叙利亚首先在黎巴嫩部署部队。截至2004年底,仍有大约14000名叙利亚士兵留在黎巴嫩。然而,黎巴嫩政府告知秘书长:“该地区目前的安全局势脆弱及其对黎巴嫩国内稳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表示关切,这使得制定关于全面撤出叙利亚部队的时间表变得很难。”

  2006年1月23日,安理会在一份主席声明中指出,黎巴嫩在执行第1559(2004)号决议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部署在黎巴嫩境内的叙利亚部队的撤退和2005年议会选举的举行。但安理会也遗憾地注意到,该决议案文中的其他规定尚未予以执行,特别是对解除黎巴嫩和非黎巴嫩民兵武装的规定。与此同时,安理会还谴责了黎巴嫩境内持续不断的恐怖主义袭击,并称之为蓄意破坏黎巴嫩稳定和恐吓黎巴嫩人民、政府与媒体的战略的一部分。

  4月21日,黎巴嫩总理福阿德·西尼乌拉在安理会会议上说,经过多年的内乱、以色列占领和叙利亚部队的驻扎,尽管黎巴嫩人民一年前开始的伟大历史性过渡尚未完成,但黎巴嫩在走向自治、稳定、民主和日益繁荣的道路上已迈出了重大步伐。

  10月30日,安理会在一份主席声明中指出,黎巴嫩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权力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安理会重申,呼吁解散黎巴嫩民兵,并严格尊重黎巴嫩的主权、领土完整、统一和政治独立,以及第1559(2004)号决议中其他尚未执行的规定。安理会遗憾地看到,这些规定还要求根据黎巴嫩宪法规则的规定,在不受外国干预和影响的情况下举行自由而公正的总统选举,目前还没有得到执行。

  12月12日,安理会在另一份主席声明中重申,安理会完全支持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黎巴嫩合法政府,并谴责破坏黎巴嫩稳定的任何企图。声明还呼吁所有黎巴嫩政党履行责任,以期通过对话阻止该国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在这份声明中,安理会还重申,对最新的虽未经证实的关于军火非法流入黎巴嫩的报道表示深为关切,但是对黎巴嫩政府采取的初步措施表示欢迎,特别是在边境部署8000名士兵,以防止这种军火流动,并再次吁请叙利亚政府采取同样的措施,加强边境管制。

哈里里案调查

  3月16日,1月19日上任的领导调查2005年2月暗杀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和另外22人案件的调查员塞尔日·布拉默茨向安理会通报了调查的进展情况。

  3月29日,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1664(2006)号决议,请秘书长与黎巴嫩政府协商达成一项协定,以成立一个具有国际性质的法庭,对涉嫌杀害哈里里先生和另外22人的责任人进行审判。

  “这一罪行必须被视为定点暗杀,”布拉默茨先生在6月14日向安理会作进一步情况通报时说。他援引的关键法医证据证明在2005年2月14日发生了一次地面爆炸。在哈里里车队经过时,放置在一辆三菱卡车内的一个巨大简易爆炸装置被引爆。但是,调查委员会称,这一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宣称对袭击负责的艾哈迈德·阿布·阿达斯就是引爆简易爆炸装置的人。调查已对策划实施这次犯罪的人做出了推断。

  6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86号决议,将调查委员会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6月中旬。

  9月29日,布拉默茨先生告诉安理会,尽管黎巴嫩处于战乱时期,但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调查取得了进展,20项主要的调查和分析正在进行中,主要侧重于合并对犯罪现场的法医取证结果。

  11月21日,安理会发布了一份主席声明,严厉谴责11月21日在贝鲁特发生的暗杀工业部长皮埃尔·杰马耶勒的行径。安理会还谴责了一切通过政治暗杀或其他恐怖主义行径破坏黎巴嫩稳定的企图,并对这次暗杀及其对巩固民主、扩大政府在其领土上的权力和完成重建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表示深为关切。

  2006年12月18日,布拉默茨先生最后一次向安理会通报关于该案的调查情况。他说,尽管黎巴嫩政局在报告所述期间内动荡不安,但调查委员会的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调查委员会在查找犯罪现场证据和调查潜在犯罪人这两个主要领域取得了进展。除其他外,目前可以证实的是,只发生了一次使用了RDX烈性炸药的爆炸,并且,这辆三菱面包车上载有简易爆炸装置。也可能是三菱面包车内或车前的一人直接引爆炸弹,而非通过使用遥控装置进行的引爆。

  此外,布拉默茨先生说,调查委员会继续收集了关于在哈里里先生生命中最后15个月里所收到的越来越多的威胁和压力方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的分析揭示出许多企图杀害他的潜在动机,其中绝大多数动机多多少少与其政治活动有关。调查进展到现阶段,看似最有可能的动机范围进一步缩小。委员会与黎巴嫩当局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布拉默茨先生称委员会与叙利亚的合作“总的来说令人满意”。

黎巴嫩/以色列

  在7月14日安理会召开的讨论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不断激化的暴力冲突问题的紧急会议上,联合国主管政治事务副秘书长呼吁冲突所有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并警告称,机会之窗“正迅速地关闭”。在应黎巴嫩之请求召开的会议上,易卜拉欣·甘巴里对两名以色列士兵遭到绑架而引发的暴力升级“深感震惊”。他在报告中称,黎巴嫩的部分地区现在处于被封锁状态,还遭到以色列的激烈军事行动,而以色列正在遭受真主党部队的狂乱轰炸袭击。

  7月20日,黎巴嫩和以色列北部到处是血腥的冲突,秘书长在向安理会的报告中要求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以防止损失更多无辜生命,使需要的人充分获得人道主义援助,并为外交解决途径提供一个机会。他敦促安理会“在接下来几天里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7月21日,秘书长在报告关于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行动(S/2006/560号文件)时说,自7月12日以来,真主党同以色列之间的敌对行动“极大地改变了”联黎部队的行动环境,联黎部队的的任务期限将于7月31日到期。在当前的环境下,“不存在”有利于联合国维持和平的条件。他报告称,黎巴嫩要求将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再延长六个月,但是他认为,鉴于恢复原状似乎不大可能,因此,他建议将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只延长一个月,以便安理会有时间考虑关于黎巴嫩南部未来安排的一切可能的选择办法。

  同日,秘书长特别顾问维贾伊·南比亚尔在向安理会通报关于向该地区派遣的高级别特派团的情况时说,很明显,要在近期内实现全面停火,困难还很大。他说,为实现全面和持久的停火铺路的一揽子政治方案中应包括结束真主党对以色列的威胁,以及黎巴嫩的所有政党和邻国都充分尊重黎巴嫩政府的主权和控制权。

  南比亚尔先生进一步报告称,黎巴嫩领导者对以色列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表示极大的悲痛和沮丧,并且不敢相信以色列会展开这样的行动,因为这些行动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助长真主党的气焰。以色列领导人强调,真主党对挑起这次冲突负责,并表明,以色列已决定继续开展军事行动,直到真正削弱真主党为止。之后,以色列将欢迎建立一个能够确保不会恢复到以前的状况并促进执行安全理事会第1559(2004)号决议的政治框架。

  7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轰炸了位于黎巴嫩南部的一个联合国观察站,导致四名维和人员丧生。7月27日,安理会在一份主席声明中表示深为震惊与悲痛,并促请以色列政府对这一事件展开全面调查。

  7月30日,安理会在以色列空袭黎巴嫩南部Qana村、造成数十名平民死亡事件发生之后召开紧急会议。会上,秘书长呼吁安理会对这一行动表示最严厉地谴责,并要求安理会“为该地区的人民,也为本组织的人民”,立即采取行动,终止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急剧激化的暴力冲突。

  在当天傍晚召开的另一次会议中,安理会对黎巴嫩南部一处住宅建筑遭到轰炸表示“极度震惊与悲痛”,并呼吁终止暴力行动。同时,在一份主席声明中,安理会还申明决心立即开始工作,以期制定一项能够最终解决这场危机的决议。

  次日,7月31日,安理会审议了秘书长关于联黎部队的报告,并一致通过第1697(2006)号决议,将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一个月,至8月31日。安理会还通过决议的案文对敌对行动的升级表示深为关切,并敦促所有相关方避免采取可能危及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行动。

  应黎巴嫩的要求,安理会于当天再次召开会议。会上,黎巴嫩文化部长兼代理外交部长特雷克·米特里激烈地重申,黎巴嫩政府呼吁立即和全面停火,以便开展政治对话。他说,在黎巴嫩的城镇、村庄、桥梁和住房遭到狂轰滥炸的情况下是无法找到政治解决办法的。以色列对黎巴嫩持续不断的猛烈攻击必须停止。他带着恐怖和希望的画面从贝鲁特来到安全理事会,希望永远不会再有人见到或听到他的所见所闻。

  以色列大使丹尼尔·吉勒曼也认为不应返回到以前的状况,并强调,黎巴嫩永远不应再次成为他人的战场。以色列从没有对黎巴嫩提出任何要求,却多次被迫采取行动,不是针对黎巴嫩,而是针对黎巴嫩让其把自己扣为人质的“恶魔”——“北面的暴君叙利亚”,“它仍然把黎巴嫩北部视作是叙利亚的南部地区”。他说,黎巴嫩一直以来都受制于最恶劣的恐怖主义,即1980年代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90年代的真主党。

  在最新开启的一轮旨在结束这场危机的外交谈话中,阿拉伯联盟官员8月8日强烈要求安理会修改美国和法国拟议的一项决议草案,使其包括要求全面停火和以色列立即从黎巴嫩撤兵,以便能在受到战争蹂躏的黎南部部署拟议的15000名黎巴嫩士兵,并向此地增派更多联合国维和部队。

  (8月5日,星期六,法国和美国提交了一份要求“全面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草案,称真主党必须停止所有的攻击,而以色列也必须停止所有的“攻击性军事行动”。这份草案目的在于为立即授权一支国际部队进驻以黎边境的第二份决议铺平道路,同时为在“蓝线”和利塔尼河之间建立一个没有真主党战斗人员和以色列部队的缓冲区(距离以色列边境12英里处)创造条件。但是,该草案受到阿拉伯领导人的强烈抵制,称该草案忽略了黎巴嫩的主要关切,是对以色列的偏袒。安理会因此推迟了对其进行投票表决,以便对这一新提案进行审议。

  接下来,在对法国和美国提交的协定草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激烈讨论之后,安理会于8月11日一致通过了第1701号决议,其中要求以色列和真主党全面停止在长达一个月的战争中的敌对行动,并制定以色列国防军分阶段撤出黎巴嫩南部的方案,同时派出150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协助黎巴嫩部队控制该地区。

  8月22日,甘巴里先生在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说,采取“迅速和一致的行动”解决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的冲突可以推动该地区各当事方恢复被拖延的和平进程,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

以色列/叙利亚

  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观察员部队)自1974年成立以来一直负责监督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火。安理会分别于6月13日和12月15日两次一致通过决议,将该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6个月,并在其发表的主席声明中同意秘书长的观点:“……局势相当紧张,并可能持续下去,除非并且直到有一天达成一项涵盖中东问题各个方面的全面协定。”最近,安理会又一次将观察员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6月30日。

 

非洲

  1月27日,安理会举行了关于非洲局势的专题辩论。安理会强调,非洲大湖区各国政府必须解除民兵与武装组织的武装或令其复员,因为它们不断攻击平民、联合国工作人员和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威胁个别国家和整个区域的稳定。

  若干名外交部长参与了这次长达一天的辩论。之后,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53号决议,严厉谴责了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卢民主力量)、布隆迪的解放党–民族解放力量(民解力量)和乌干达的上帝抵抗军(上帝军)等团体的所作所为,并要求所有这些武装团体放下武器,在不附加先决条件的情况下,毫不拖延地自愿解除武装、遣返或重新定居。

  12月20日,安理会再次就大湖区问题举行辩论,听取了负责大湖区问题的秘书长特别代表易卜拉希马·法尔和大湖区问题国际会议秘书处首任执行秘书利伯拉塔·穆拉穆拉就该地区的局势所作的情况通报。

  会议结束时,安理会通过了一份主席声明,祝贺区域领导人于12月15日签署《大湖区安全、稳定和发展公约》,称赞该公约是建设大湖区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基石。安理会赞赏该地区各国家于2006年12月1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大湖区问题国际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表示欢迎关于设立包括会议秘书处在内的区域后续机制,并在布隆迪布琼布拉设立会议秘书处的办事处的决定。

  安理会还支持区域部际委员会关于将秘书长特别代表办事处的任务期限最后延长3个月至2007年3月31日的请求,以确保对后续机制的“区域掌管”,并圆满完成向会议秘书处的过渡。

  5月31日,刚果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以非洲联盟主席的身份向安理会通报非洲武装冲突局势。他说,随着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达尔富尔等国的武装冲突朝着结束的方向积极发展,非洲问题终于可以看到一线光明,而这归功于国际社会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对事态发展的预测。他说,非洲的危机多数不是刚出现的,并特别指出了索马里的悲惨形势、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局势、乌干达北部的危机和西撒哈拉争端。但另一方面,非洲大陆一些最激烈的冲突现已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安哥拉内战已经成为一段“不快的记忆”而已,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以及最近在布隆迪出现的危机也都是如此。

  非洲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萨苏–恩格索说,尽管这条道路并不平坦,而且进展依然脆弱。在实施联合国与非洲联盟之间的伙伴关系方面,非洲拥有的适当工具,特别是非洲联盟的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和2005年1月在阿布贾通过的《非洲联盟互不侵犯和共同防御条约》。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非洲的未来并非注定将一直是悲剧。

  8月9日,安理会就巩固西非和平问题举行公开辩论,并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其中要求加强联合国、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共体)和非洲联盟之间的合作,以帮助该区域各国政府巩固和平,解决相关的跨界问题,诸如小武器的非法流动、年轻人失业、解除前战斗人员武装以及开发自然资源。在宣读这份声明时,加纳外交部长纳纳·阿库福–阿多强调,西非国家和西非经共体必须继续制止非法跨界活动,并重申所有西非领导人齐心协力实现该区域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

苏丹

  达尔富尔这块面积与法国差不多大小的领土上局势的不断恶化和这场冲突跨越边境危及乍得的问题仍然是2006年的严重关切。为解决苏丹问题,安理会共举行了20多次会议。

  据估计,至少有20万人在苏丹西部这一偏远省份发生的长达三年的冲突中丧生。进一步加剧这一局势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达尔富尔冲突的升级是苏丹南北内战的延续,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内战直到2005年1月9日南北方达成和平协定才宣告结束。

  秘书长、秘书长特别代表、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和国际刑事法院主诉检察官等许多方面都对不采取任何行动将造成的后果提出警告,安理会因此努力支持将2004年派出的一支作为停火军队的非洲联盟部队转成联合国行动。由于苏丹政府反对联合国向本国派驻部队,因此,安理会于当年的晚些时候开始着手建立非洲联盟与联合国“混合”部队。尽管5月份签署的《达尔富尔和平协议》为有望持久解决这场危机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这些希望却因2006年全年达尔富尔持续不断的战斗与苦难而破灭。

  但是,安理会200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一则公告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称安理会“至少即将使达尔富尔人民脱离苦难”。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向安全理事会作告别发言时告知安理会各成员,他希望苏丹总统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最好在次日就能同意在达尔富尔实现全面停火,并同意最终部署一支非洲联盟与联合国混合部队来保护当地人民。

  五天之后,秘书长科菲·安南于12月27日在一份声明中宣布,苏丹总统已接受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非洲联盟与联合国混合部队的三阶段方案。与非盟驻苏丹特派团现有的7000人兵力相比,混合部队将由17000名军人和3000名警察组成。在回应一则向新闻界发表的声明中的新闻时,安理会强调它愿意继续与非洲联盟保持紧密合作,并继续优先重视该问题。

  2003年初,亲政府的阿拉伯民兵组织“金戈威德”与来自苏丹解放军(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解运)的反叛团体之间首次在达尔富尔爆发了武装冲突。据报告称,反叛团体要求进行的经济与政治改革屡遭挫败,原因被认为是喀土穆造成的达尔富尔的边缘化。虽然当前达尔富尔的冲突始于对政府的一次武装反叛,但是多数定点暴力活动却是起因于武装民兵采取的焦土政策,造成达尔富尔境内和与乍得边境的近200万人流离失所。

  1月13日,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联苏特派团)团长扬·普龙克在2006年伊始就苏丹局势向安理会作全面通报。他说,在苏丹政府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人运)签订《全面和平协定》一年之后,该协定依然十分牢固。尽管南部领导人约翰·加朗在就任苏丹新任副总统之后不到一个月便不幸去世,造成了惊恐和拖延,但任何一方都没有找到偏离该协定的理由。该协定的执行虽然比较缓慢,但仍处在正轨,并正在向前迈进。

  他补充说,在一年的时间里,通过了两部新宪法——一部是苏丹的宪法,另一部是苏丹南部的宪法。其间还成立了两届新政府,并根据《全面和平协定》成立了所有应该成立的机构。尽管一些机构几乎没有遇到政治纠纷,而另一些正面临政治纠纷,但协定的精神“仍然长存”。在安理会去年3月通过授权联合国苏丹特派团(联苏特派团)监测《全面和平协定》的第1590(2005)号决议后不久,联合停火委员会这一唯一由联合国领导的机构得以就关于《协定》中停火内容的解释和执行的很多问题达成共识。

  就在几天之后,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安东尼奥·曼努埃尔·古特雷斯于1月24日发出关于在达尔富尔西部地区的人道主义工作人员所受威胁不断升级的警告。他警告说,冲突现在已越过边界,蔓延到乍得,并认为苏丹–乍得问题或许是全球最大、最复杂的人道主义问题。要在达尔富尔避免发生灾难,将需要联合国与非洲联盟采取果断措施并充分参与。预防达尔富尔发生一场人道主义灾难需要一项和平协定,不是以此解决问题,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复杂的和平和解进程的开端。达成这样一项和平协定要求安理会做出充分承诺。“如果安理会同心协力,谁可阻挡·”他问。

  2月3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请秘书长就可能从非洲联盟驻苏丹特派团(非苏特派团)过渡到一个联合国行动的各种备选方案立即启动应急规划。

  安理会在2006年通过三项决议,延长成立于2005年的联苏特派团的任务期限:第1663号决议将其任务期限延长至9月24日,第1709号决议将其延长至10月8日,第1714号决议将其延长至2007年4月30日。

  8月31日,安理会以12票赞成、零票反对、3票弃权(中国、卡塔尔、俄罗斯联邦)通过第1706号决议,将联苏特派团的任务扩展至达尔富尔区,以支持早日有效地实施《达尔富尔和平协议》。安理会请苏丹民族团结政府同意该特派团的部署,并呼吁各成员国确保部署工作得以快速进行。

  3月21日,特别代表普龙克在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说,由于达尔富尔人民继续渴望和平,杀戮、强暴和侵犯人权直接违反各项协定及安理会的决议,对整个苏丹的和平构成了威胁。安理会决议规定的要求遭到藐视。《恩贾梅纳停火协定》不起作用,联合委员会不召开会议,设立联合国专家组时所预见的各种制裁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4月11日,安理会在一份主席声明中对民族团结政府决定不让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进入达尔富尔表示遗憾,并要求其对此决定做出解释。安理会还对民族团结政府决定不延续挪威难民理事会的合同所造成的人道主义后果深表关切。安理会重申全力支持阿布贾和尼日利亚的苏丹达尔富尔冲突和平会谈,并赞同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关于将2006年4月30日定为达成协定的最后期限的决定。

  4月18日,非洲联盟苏丹达尔富尔冲突和平会谈特使兼首席协调员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在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解释道,权力共享模式是非洲联盟为调解达尔富尔冲突所作建议的核心。他强调,安全安排将可能成为阿布贾会谈成败的关键,并指出,安全安排,无论是对立即停火安排,还是长期最终地位安排,都相当复杂。

  4月25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再次申明赞同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3月10日做出的关于将2006年4月30日定为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的决定,并强烈地重申,达尔富尔冲突各方必须立即停止该地区的暴力和暴行。

  同日,安理会以12票赞成、零票反对、3票弃权(中国、卡塔尔、俄罗斯联邦)通过第1672(2006)号决议,决定对以下4个苏丹人实施第1592(2005)号决议所具体规定的旅行限制和经济制裁:苏丹空军西部军区指挥官Gaffar Mohamed Elhassan少将、北达尔富尔贾卢尔部落最高酋长Sheikh Musa Hilal、苏丹解放军指挥官Adam Yacub Shan和全国改革与发展运动战地指挥官Gabril Abdul Kareem Badri。

  5月5日,各方在阿布贾的苏丹达尔富尔冲突和平会谈上达成一项协定。5月9日,安理会举行部长级会议,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表示热烈欢迎这份协议,并将其视作是在达尔富尔实现持久和平的基础,同时敦促尚未签署这项协议的各项运动毫不拖延地签署该协定,并且不要阻碍该协议的执行。该主席声明由刚果外交部长鲁道夫·阿达达宣读,他还对达尔富尔地区不断恶化的人道主义局势和资金短缺状况深表关切。

  秘书长科菲·安南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言说,这次紧急召开的部长级会议表明,国际社会不仅承认这一近在眼前的历史性机会,还意识到,如果不想失去这一机会,国际社会必须采取行动。他称赞苏丹政府和苏丹解放运动这一派系签署了《阿布贾和平协定》,但他强调,此刻任何人都不能“沉浸在祝贺或荣誉的光环之中”。

  秘书长说,必须加速向达尔富尔联合国行动过渡的规划,并强调,帮助保护达尔富尔人和实施《阿布贾和平协定》将成为联合国历来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或许是自1990年代初期的索马里、卢旺达和波斯尼亚的挑战以来的最大挑战。“但是,我们不能拒绝接受这个挑战。既然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说。

  5月16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79号决议,核准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的决定,即必须采取具体步骤,在达尔富尔实现从盟驻苏特派团向联合国行动的过渡。安理会还呼吁在决议通过之后一周内在该地区部署一个非盟–联合国联合技术评估特派团。

  几天后,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扬·埃格兰向安理会通报出访苏丹和乍得的情况。他说,《达尔富尔和平协定》的签署为该地区带来了真正的希望,未来几周对于这一地区数百万生命危在旦夕的人来说非常关键。随着《达尔富尔和平协定》在他到达苏丹的前一天签署,现在终于出现了真正的希望:情况正在出现转机。“但是,我们仍然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将数百万人进一步拖入深渊,”他警告说。他还补充说,如果不实现和平,那么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安理会6月4日至10日向苏丹和乍得派出一个实况调查团。调查团归来后,来自联合王国的团长埃米尔·琼斯·帕里称,尽管苏丹政府尚未同意让驻扎在仍然动乱的达尔富尔地区的非洲联盟部队向联合国部队过渡,并且获得苏丹政府同意的过程可能仍然是曲折的,但是调查团朝着使苏丹政府有可能接受这种部署的方向又迈出了一小步。

  共同领导安理会实况调查团赴乍得分团的法国代表让–马克·德拉萨布利埃说,乍得难民营充斥了国家遭到袭击后流离失所的乍得人,逃亡的金戈威德民兵对达尔富尔难民营的攻击,都说明安理会需要在致力于解决达尔富尔和苏丹及其周边地区危机的同时解决乍得局势的问题。他促请秘书长制定计划,为这些难民营提供国际援助,因为,如果不尽快解决问题,局势将会出现严重恶化。

  9月11日,秘书长对安理会说:“现在是对达尔富尔采取行动的时刻。”他指出,达尔富尔地区的悲剧形势已经十分危险。他强烈敦促安理会在这个时刻承担起它的责任,并补充说,现在不是采取折中措施或进行讨价还价的时候。

  秘书长说,在报告非常令人沮丧的关于各派别之间重新爆发战斗(特别是在北达尔富尔)的同时,苏丹武装部队在该地区部署了数千名士兵,这是对《达尔富尔和平协定》的公然违反。更糟糕的是,该地区不断遭到新的空中轰炸。他对暴力行为的升级表示强烈谴责,并指出,苏丹政府应当立即停止其攻击行为。目前有190万人流离失所,近300万人依赖国际援助获得食物、住处和医疗,而战斗使人道主义工作人员提供援助的工作变得困难重重。自从2004年7月以来,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从未如此困难过。

  9月18日,普龙克先生返回安理会。他说,刚签署了四个月的《达尔富尔和平协定》“已接近死亡”。他为恢复计划的执行提出几点建议,并说,《和平协定》“本应该得到悉心呵护,但是却没有。”要使《和平协定》“走出休克状态”,必须争取让做出了“不参加”政治决定的武装团体加入,还需要立即执行安理会第1706(2006)号决议。该决议非常明确地表明,国际社会希望目前的非洲联盟维和行动过渡成为一支联合国部队。

  接下来,主诉检察官路易斯·莫雷诺–奥坎波于12月14日向安理会通报国际刑事法院对在达尔富尔一些最严重犯罪中负有最大责任的人的调查情况。他告诉安理会:所获得的证据“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这些人犯下了诸如谋杀、蓄意杀害、强奸等危害人类罪,以及诸如酷刑和针对平民的有意袭击等战争罪。通过将达尔富尔局势移交“终审法院”,安全理事会重申,和平与安全需要正义,不仅过去的罪行需要如此,当前的罪行也是这样。[安理会于2005年3月31日将达尔富尔局势移交国际刑事法院。]

  12月15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对乍得东部武装团体的军事活动有所增加表示严重关切,并严厉谴责一切以武力破坏稳定的企图,包括这些团体最近在比尔廷和瓦达伊发动的进攻。安理会对这些进攻对平民和人道主义人员及其对人道主义人员在该国的行动所构成的威胁表示关切。

  12月19日,安理会通过另一份主席声明,要求立即向联合国对非洲联盟驻苏丹特派团部署小规模和大规模一揽子支援计划,并在达尔富尔部署一个混合行动。截至2006年年底,首支由25名军事人员组成的部队抵达达尔富尔,为非盟驻苏特派团提供支持,并作为经苏丹政府同意的协定的一部分。

索马里

  科菲·安南在担任秘书长的最后几天里,于12月27日出席了安理会举行的闭会。他呼吁索马里的邻国不要卷入索马里目前不断升级的武装冲突,必须尊重索马里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安南回顾道,政府间发展管理局(伊加特)表示有意在索马里部署部队,他说,他不能确定在当前的局势下这是否能实现。

  12月26日,秘书长索马里问题特别代表兼联合国索马里政治事务处主任弗朗索瓦·隆赛尼·法尔促请安理会呼吁双方立即停止交战,并指出,索马里危机严重加剧,过渡联邦政府和伊斯兰法院联盟之间的敌对行动现已扩展至400公里宽的战线上,冲突中有外国部队参与,还使用了重型武器和飞机。在这一方面,他指出,12月6日,安理会通过了第1725号决议,修改了武器禁运规定并授权建立了一支伊加特–非洲联盟部队,以保护拜多阿的过渡联邦政府。但就在该决议通过之前的数星期中,交战双方的战争叫嚣和紧张局势曾逐步激化。

  12月22日,安理会在其200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举行会议。会上,安理会吁请各方退出冲突,再次承诺进行对话,并立即执行12月6日通过的第1725号决议。在此次会议通过的主席声明中,安理会呼吁不要采取任何可能产生以下后果的行动:激发暴力和侵犯人权行为或使之永久存在,助长不必要的紧张局势和不信任,危及停火和政治进程,或进一步破坏人道主义局势。

  自1991年起,索马里就一直没有一个运转正常的政府。过渡联邦政府和伊斯兰法院联盟一直在喀土穆保持谈话,但原定于10月举行的新一轮谈判由于双方对谈判的先决条件有分歧而被推迟举行。双方从12月初开始发生冲突。

  历经十年无政府状态和饥荒之后,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始于2000年中期在吉布提阿尔塔举行的多派别和平会议的举行和过渡政府的成立。由于缺乏一些政党的支持,索马里仍然面临安全、重建和发展方面的主要挑战。2002年10月27日,在肯尼亚的埃尔多雷特签署了《关于停止敌对和索马里全国和解进程相关机构与原则的宣言》。

  在12月6日通过的决议第七章中,安理会授权伊加特和非洲联盟各成员国设立一个索马里保护和培训特派团,初步为期6个月,期满后接受审查。安理会在一致通过的第1725号决议中规定,特派团的任务之一是,除其他外,保护过渡联邦机构和政府的成员并培训他们的安全部队,使其能够保障自己的安全。

  安理会核可伊加特部署计划明确规定与索马里接壤的国家不在索马里境内部署部队,并决定第833(1992)号决议规定的、经第1425(2002)号决议进一步阐明的武器禁运措施不适用于仅为支助伊加特–非洲联盟特派团或供其使用而提供的武器和军事设备及技术培训和援助。

  2006年,安理会就1992年实行的武器禁运采取了一些行动,包括11月29日通过第1724号决议,除其他外,该决议请秘书长在三十天内重新设立针对持续发生的违反武器禁运的活动的监测小组,为期六个月。安理会在5月10日一致通过第1676号决议,再次请秘书长决定在三十天内重新设立为期六个月的监测小组。决议的其他条款还说明,安理会根据监测小组的报告,表示将考虑采取具体行动,以改进武器禁运措施的执行和遵守情况。

  7月13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表示准备考虑免除1992年实行的武器禁运,以便为部署和平支助团、帮助重新组建索马里的国家安全部队创造条件。安理会还表示愿意在伊加特或非洲联盟提出的支助团详细计划的基础上,考虑或将部署和平支助团;并欢迎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同伊斯兰法院联盟6月22日在喀土穆达成的停火协定。

  3月15日,安理会赞扬过渡联邦政府总统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和过渡联邦议会发言人谢里夫·哈桑·谢赫·亚丁为实现和解并开展对话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双方于2006年1月5日签署了《亚丁宣言》,并最终于2006年2月26日在索马里境内的拜多阿召开了过渡联邦议会第一届会议。

刚果民主共和国

  随着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过渡进程进入最后阶段,安理会仍然将其重心放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刚果所面临的艰巨的重建和安全的挑战上。并且,安理会共召开了14次关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局势的公开会议,其中多次主要讨论这一非洲大国四十多年来首次民主选举的筹备情况及其结果。

  12月6日,安理会在会议上表示欢迎刚果民主共和国最高法院于11月27日宣布10月29日举行的刚果第二轮总统选举的正式结果,并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对约瑟夫·卡比拉总统的当选表示祝贺。安理会还表示欢迎反对党候选人让–皮埃尔·本巴先生在11月28日的声明中承诺将在共和国体制的框架内继续积极参加刚果的政治。

  在10月29日选举仅几天之后,安理会于11月7日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向和平踊跃地参加了对自己国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省选举和第二轮总统选举,且展示出公民责任感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人民表示敬意。

  10月29日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决定性选举是联合国所支援过的最大和最复杂的选举,它结束了联合国在刚果经历了六年内战、且其间有400万人死于战争、经历饥饿与疾病之后,为其带来和平与民主而付出的七年的努力。

  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扬·埃格兰向安理会通报刚果民主共和国人道主义局势。他说,这一代刚果人经历了最严重的人类生命损失。他指出,在过去8年里因战争和可预防的疾病而死去的人数达400万,相当于六次卢旺达种族灭绝。“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结束这场悲剧,”他说。

  在为支持刚果第二轮选举中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联刚特派团)所采取的一项措施中,安理会于4月25日通过第1671号决议,授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部署欧洲联盟后备役军,部署时间自举行第一轮总统和议会选举之日开始,为期四个月。安理会决定,名为“欧盟刚果(金)部队”的后备役军部署的授权不得超出联刚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并将在2006年9月30日以后以延长的联刚特派团的任务期限为准。

  6月16日,安理会驻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团长、法国大使让–马克·德拉萨布利埃向安理会通报工作情况。他说,该团是安全理事会对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第七个特派团。这表明,刚果问题事关重大,安理会决心给予刚果人民以最充分的支持,以使其选举能够圆满成功。刚果民主共和国复兴这个重要阶段的成功将影响到整个国家、整个区域、甚至可能是整个大陆的稳定,因为该国地处非洲心脏,从面积、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来看都相当重要。

  7月6日,德拉萨布利埃先生正式介绍了特派团的报告。他指出,刚果民主共和国为历史性的总统和议会选举进行筹备,国际社会有责任帮助刚果去迎接这一新的历史契机并开始国家的复兴进程。他补充说,选举本身并非目的,并指出,选举后时期也将同样重要,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并且局势远未稳定。

  之后,安理会于8月3日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赞扬刚果民主共和国公民自由和平并踊跃地参加了2006年7月30日举行的民主选举,并呼吁他们本着同样的公民责任精神接受将于三周后统计出来的选举结果。

  9月22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强调它致力于和平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第二轮总统选举和省级选举,并决心确保刚果的和平进程取得成功。安理会对分别效忠卡比拉总统和本巴副总统的保安部队于8月20日至22日在金沙萨发生暴力行为表示遗憾,并呼吁所有政治党派重申其对支持和平进程的承诺,并在联刚特派团协助下商定的框架内做出努力。

  为了支持选举并应对不可预测的安全环境,安理会在2006年就联刚特派团的任务授权采取了数次行动。

  4月10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69号决议,授权从联合国布隆迪行动(联布行动)调遣军事人员到联刚特派团,直至7月1日。考虑到选举进程期间需要更多军事观察员,安理会授权秘书长临时从联布行动调动至多一个步兵营、一个军医院和不超过50名军事观察员到联刚特派团。

  6月30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93号决议,重申对民兵和外国武装团体继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地区采取敌对行动,并威胁到选举的举行表示关切。安理会决定将联刚特派团兵员和民警的任期延长至9月30日。

  之后,安理会将现有规模的联刚特派团的任期延长至2007年2月15日,并于9月29日一致通过第1711号决议,将授权协助选举进程而增派的联刚特派团宪兵和民警力量的期限也延长至2007年2月15日,并将从联布行动调派至多一个步兵营、一个军医院和50名军事观察员到联刚特派团的授权延长至2006年12月31日。

  12月2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36号决议,授权从2007年1月1日至2月15日联刚特派团当前任务到期之日,为联刚特派团的军力增加916名军事人员。

  7月31日,安理会通过第1698号决议,谴责各种武器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非法流动和非法流入该国,申明决心继续密切监测2003年7月实施的并于2005年4月扩大适用范围的武器禁运的遵守情况,并对违反此禁运的人和实体实施旅行禁令和冻结资产。安理会在该决议中决定,鉴于各方未能遵守安理会的要求,将目前对该国实行的制裁制度再延长一年。

  1月31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54号决议,请秘书长重新设立一个协助监测非法武器流入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四人专家组,任期至2006年7月31日为止。

  1月23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谴责1月23日对联刚特派团一支分遣队的袭击,造成八名危地马拉籍维持和平人员死亡,另外五人重伤。安理会称这次袭击为“令人无法接受的暴行”。据该声明称,这些维持和平人员当时正参与一项旨在打击据报正在加兰巴公园的上帝抵抗军(上帝军)嫌疑分子的行动。上帝军在乌干达北部长期从事残暴的叛乱活动,造成乌干达、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数以千计的无辜平民死亡、遭绑架和流离失所。

布隆迪

  安理会欢迎布隆迪在摆脱长达十年的内部冲突中所取得的进展,但同时强调,布隆迪政府需要不断获得国际支持。安理会决定于联合国布隆迪行动(联布行动)任务结束后设立一个新的综合办事处,初始任期为一年,从2007年1月1日开始。

  安理会于10月25日一致通过第1719号决议,决定采取如上行动。安理会请新设立的联合国布隆迪综合办事处(联布综合办)帮助支持政府促进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努力,并在同时兼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驻地代表和人道主义协调员的秘书长执行代表的领导下协调联合国驻布隆迪各机构的工作。

  为强调设立联合国新办事处的必要性,秘书长在12月的一份报告中警告,布隆迪境内侵犯人权行为、政治紧张局势和其他“令人不安的事态发展”将使来之不易的和平进程遭受破坏。

  6月30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的第1692号决议。该决议注意到,布隆迪境内和非洲大湖区的不稳定因素继续对该区域的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将2004年5月21日授权的联布行动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6年12月31日。

  之前,联合国于4月10日通过第1669号决议,授权从联布行动调遣军事人员到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联刚特派团),直至2006年7月1日。

  3月23日,安理会在关于2006年布隆迪局势的首次公开会议上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呼吁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和对人权的侵犯。安理会对民族解放力量(民解力量)继续诉诸暴力,民解力量同布隆迪军队交战,双方都在侵犯人权,以及该地区继续存在不稳定因素深表关切。安理会欢迎皮埃尔·恩库伦齐扎总统承诺将那些侵权行为的犯罪者绳之以法。为此,安理会鼓励布隆迪政府为此与联合国人权监测员密切合作。

  长期以来,在主要由图西人组成的军队与胡图叛乱者之间的内部冲突已致使20万人死亡以及大规模的流离失所。2000年8月28日,冲突中的大多数当事方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阿鲁沙签署了《和平与和解协定》。2002年11月1日,一份权力共享方案生效,从而使胡图人和图西人得以轮流担任布隆迪总统。2002年12月2日,政府与捍卫民主阵线运动达成一项停火协定。

中非共和国

  11月22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将联合国中非共和国建设和平支助办事处(中非支助处)的任务期限延长一年,直至2007年12月31日。安理会对该国安全局势的恶化表示深为关切,并表示还严重关切乍得、苏丹和中非共和国边界地区沿线的不稳定状态对中非共和国及其邻国的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安理会还指出,中非共和国国防保安部队仍然无法击退该国北部和东北部的武装团体。安理会重申致力于维护中非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并要求采取一项稳定中非共和国边界的次区域办法。

科特迪瓦

  秘书长在关于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联科行动)的最后一次进度报告中强调,由于科特迪瓦各政党再次错过选举最后期限(原定于2005年,后改为2006年10月31日),科特迪瓦政治领导人和民间社会应当“严格且实事求是地”审视科特迪瓦的政治格局状况。

  考虑到安理会11月1日的关于将过渡进程延长一年的决定已经是最后一次延期,秘书长吁请科特迪瓦所有各方与总理充分合作,实施新过渡时期的路线图。

  科特迪瓦自2002年起走向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由政府和叛军控制。2005年底,科特迪瓦宣布成立一个由32名成员组成的团结政府,其中包括来自反叛团体、反对党和执政党的多名部长,这标志着向民族和解的达成迈出了极具决定性的一步。

  2002年9月,科特迪瓦发生未遂政变,带来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之后,科特迪瓦几近分裂,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分别由政府和反叛团体控制。2003年5月3日,双方经调解停止交火。然而,2004年11月4日,政府军对叛军控制的北部地区发起攻击,维持停火的努力于是被彻底粉碎。这次袭击造成数十名平民伤亡,并导致联合国对科特迪瓦的援助行动的中止。2004年11月6日,政府军轰炸了法国部队的一个营地,造成9名法国维和人员和1名美国公民身亡。

  2006年期间,安理会就审议科特迪瓦局势举行了17次正式会议。1月19日,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强烈谴责与“青年爱国者”有关的街头民兵和其他团体对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联科行动)以及国际和非政府组织设施发起的暴力袭击,并对街头暴力抗议表示深为关切。

  安理会于2004年2月27日一致通过第1528(2004)号决议,设立联科行动,并规定其初次任务期限为一年,并自2004年4月4日起。除其他外,联科行动的任务之一是观察和监测2003年5月3日《全面停火协定》的执行情况。联科行动取代了安理会于2003年5月设立的联合国科特迪瓦特派团(联科特派团),后者是一个政治性特派团,其任务是促进科特迪瓦各方执行2003年1月签署的和平协定。

  2006年1月24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52(2006)号决议,延长联科行动的任务期限及支持联科行动的法国部队的任务期限至12月15日,并重申其之前加强其兵力的决定。2月6日,安理会在一致通过的第1657号决议中授权临时从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调动军事人员到联科行动,以便为联合国人员和房舍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并执行授权联科行动的其他任务。

  6月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82号决议,对科特迪瓦危机的持续不断,和平与民族和解进程依然受到各方面的阻碍表示严重关切。安理会在该决议中授权扩充联科行动的编制,再增1500人,包括最多增加1025名军事人员和475名民警人员,直至12月15日。

  12月15日,安理会通过第1726(2006)号决议,对科特迪瓦局势恶化,包括由此造成大批平民颠沛流离的严重人道主义后果表示严重关切,并决定将联科行动及支持联科行动的法国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1月10日。

  2月23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重申全力支持科特迪瓦问题国际工作组,赞同工作组的第四次最后公报,并赞赏夏尔·科南·班尼总理为执行工作组根据第1633(2005)号决议拟订的路线图而做出的努力。安理会还对科特迪瓦总理与总统之间的合作表示欢迎。

  3月29日,科特迪瓦外交部长优素福·巴卡约科向安理会通报科特迪瓦局势。他呼吁国际社会帮助科特迪瓦人顶住自己国家未来将遇到的暴风雨,特别是帮助他们实现作为摆脱这场危机的唯一出路的大选。他说,尽管每个人都应当对当前的积极发展感到高兴,但是还必须认识到,路线图给了政府以巨大的任务,这要求他们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并加大努力。

  同一天,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对科特迪瓦最近所取得的进展表示欢迎,包括设立独立选举委员会和筹备居民身份查验与解除武装工作。安理会强调,迫切需要在身份查验和着手进行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进程方面取得进展,并敦促科特迪瓦领导人履行其于2月28日在亚穆苏克罗做出的所有承诺,且迅速执行路线图,以便在10月31日之前举行自由、公正和透明的选举。

  4月27日,科特迪瓦总理夏尔·科南·班尼向安理会通报该国局势发展情况。他指出,科特迪瓦的和平进程正在大步向前迈进。他呼吁国际社会继续给予支持,特别是在科特迪瓦筹备10月31日举行的自由而公正的选举时给予安全保证的支持。在会议之后通过的主席声明中,安理会对在执行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方案以及为10月举行的选举所进行的身份查验工作方面的重大拖延深表关切。

  5月24日,安理会通过另一份主席声明,表示欢迎在科特迪瓦的七个地方开展首次公开意见听取会,但同时也强烈谴责针对平民、政治领袖和中立部队的暴力行为,并要求所有各方厉行克制,不要在公共场合煽动仇恨情绪和发起暴力行动。

  之后,安理会于7月19日表示欢迎由秘书长科菲·安南于7月5日在亚穆苏克罗举行高级别会议,讨论科特迪瓦和平进程的执行情况,并敦促科特迪瓦所有各方履行其在会上做出的所有承诺,并遵守商定的最后期限。

  随着总统选举的临近,安理会于8月7日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强烈谴责对选举事务高级代表的袭击,并强调必须迅速执行查验无证的科特迪瓦人与外国居民方案以及解除民兵武装工作,以确保自由、公正、透明的选举能在商定的时间框架内如期举行。安理会还重申致力于实施和平进程和国际工作组制订的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于7月15日之前设立50个流动法庭,作为选民登记所必须的身份查验工作的一部分;并将7月31日定为解散武装民兵的最后期限。

  9月14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08号决议,将其设立的三人专家组的任务期限延长至12月15日,以监测科特迪瓦武器禁运的实施情况。[该专家组由安理会通过的第1584(2005)号决议设立,作为安理会系列旨在确保武器禁运富有成效的措施的一部分,并保证根据《和平协定》中包括的复员和解除武装协议更好地对西非进行武器监督与控制。]

  12月15日,安理会通过第1727号决议,将第1572(2004)号决议和第1643(2005)号决议中分别对科特迪瓦规定的武器禁令和毛坯钻石禁令效力延长至2007年10月31日。该决议还决定将专家组的任务期限再延长6个月,并要求科特迪瓦所有各方,包括过渡政府和新生力量,保证专家组、联科行动及支持联科行动的法国部队能够畅行无阻地利用设备、场地和设施。

  11月1日,安理会注意到洛朗·巴博总统和夏尔·科南·班尼总理的过渡任务期限将于10月31日到期。为了全面执行科特迪瓦的和平进程并于2007年10月31日之前在该国举行自由、公开、公正和透明的选举,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21(2006)号决议,将巴博总统与班尼总理的任务期限延长不超过一年。决议还核可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10月17日在亚的斯亚贝巴通过的决定,并要求科特迪瓦所有各方不得援引任何法律规定来阻碍这项应由总理来领导的和平进程。

  之后,安理会于12月21日通过一份主席声明,其中重申全力支持国际工作组作为科特迪瓦和平进程的担保人和公正仲裁者的工作,并敦促科特迪瓦所有各方在班尼总理的领导下,执行工作组路线图中的所有规定。

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

  2月24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表示欢迎“《阿尔及尔协定》各见证方”(即阿尔及尔、非洲联盟、欧洲联盟、美国和联合国)于2月22日在联合国总部成功举行会议,以解决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僵局,并呼吁双方显示出最大程度的克制,避免使用任何武力。

  根据《阿尔及尔协定》,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均同意接受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边界委员会的划界和标界裁定为具有约束力的最终裁定。

  在这份主席声明中,安理会要求各方根据安全理事会第1430(2002)号第1466(2003)号决议,允许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埃厄特派团)不受限制地执行任务,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出入便利、协助、支持和保护,以便特派团执行其任务,包括其协助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边界委员会迅速、有序地执行划界裁定这一任务。

  注意到和平进程的僵局已趋于松动,秘书长在其3月6日给安理会的报告中警告称,鉴于目前的局势,双方的任何错误判断都可能导致迅速升级,并给两国和区域稳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秘书长请求安理会把埃厄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长两到三个月,以便继续开展这一外交进程。秘书长还强调,必须解除对埃厄特派团行动的各种限制。

  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61号决议,将埃厄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长一个月,至4月15日。4月13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70号决议,将埃厄特派团的任务又延长一个月,至5月15日。安理会还申明,如果双方没有全面遵守第1640(2005)号决议中的要求,安理会将审查埃厄特派团的任务规定和兵力,以便对特派团进行可能的调整,其中包括将它改编为一个观察员特派团。

  5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78号决议,将埃厄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长至5月31日。该决议决定,如果安理会根据5月17日厄埃边界委员会会议的结果认定,双方并未全面遵守2005年11月23日通过的第1640号决议,那么,安理会将在2006年5月底之前调整埃厄特派团的任务规定和兵力。

  [根据这份决议,安理会对厄立特里亚继续限制埃厄特派团的行动自由深表遗憾,并要求厄立特里亚政府撤销其禁止埃厄特派团直升机飞行的决定以及对埃厄特派团行动所施加的其他限制。安理会还要求埃塞俄比亚毫不拖延地全面接受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边界委员会具有约束力的最后裁定,立即采取没有先决条件的具体步骤,使委员会能迅速而完全地标定边界。]

  5月31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81(2006)号决议,将埃厄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再次延长4个月,至9月30日。安理会还授权改组埃厄特派团的军事部门,并为此批准在埃厄特派团现有任务内部署至多2 300名士兵,包括最多230名军事观察员。

  9月29日,安理会同意将埃厄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再延长4个月,并请秘书长在11月底结束之前,就可能对埃厄特派团任务规定做出的调整提出最新方案。

  12月15日,秘书长在其报告中对安理会的请求做出回应,为特派团的未来提出四个备选方案,并对边界委员会11月27日做出的决定表示欢迎。这一决定将再给双方12个月的时间来就有关安放立界碑的问题达成必要的协定。鉴于当前形势,安理会不妨授权执行方案一,即减少埃厄特派团的军事力量,从现在的2300名军事人员减少至1700名,因为这一方案将使特派团在削减其整体力量的同时保留其目前的观察能力。

利比里亚

  3月17日,刚当选两个月的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里夫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她敦促安理会保持它对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的支持。她指出,她1月16日宣誓就任利比里亚民选总统,带来了许多开启了很多预示利比里亚历史将写下更光辉的一章的可能性。她说,利比里亚的冲突几乎触及了国内的每一个人,因此利比里亚必须面对过去的遗产,使国家能够在未来不断向前发展,

  两周之后,安理会于3月31日一致通过第1667号决议,将联利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长至9月30日,并临时为其增加15 250名军事人员,直到9月30日,以确保政治过渡期间对塞拉利昂问题特别法庭的支助不致削减联利特派团在利比里亚的军力。安理会还重申其打算授权秘书长视需要在临时从联利特派团和联合国科特迪瓦行动(联科行动)之间抽调部队,进行重新部署。

  安理会2006年采取的第一项行动是其在2月6日一致通过的第1657号决议中做出的决定。该决议授权临时从联利特派团向联科行动调动军事人员,进行重新部署,以便为联合国人员和财产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并执行授权联科特派团的其他任务。

  6月13日,安理会意识到新近通过审查和训练的利比里亚安全部队必须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于是调整了它在2003年对该国实行的武器禁运规定,以使武器和弹药能够被用作训练目的,并供利比里亚政府、警察与安全部队成员使用。安理会在获得一致通过的第1683号决议中决定,已提供给利比里亚特别安全局成员的武器和弹药将继续留给他们保管,并进行不受阻碍地使用。

  三天后,安理会于6月16日批准一项措施,为移送利比里亚前总统查尔斯·泰勒到荷兰海牙接受战争罪审判铺平了道路。泰勒当时正在等候联合国塞拉利昂法庭对关于他在利比里亚内战中所犯罪行指控的审判。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通过的第1668号决议使弗里敦的塞拉利昂问题特别法庭得以设立一个审判分庭,在特别法庭管辖权以外的地方进行审判,并请秘书长“重点协助完成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实际安排”,将前总统泰勒先生移送至设在荷兰的特别法庭,并为审判室提供所有必要的设施,以促进审判的进行。

  安理会采取的行动结束了由泰勒先生3月末失踪,后于尼日利亚被捕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泰勒先生从2003年起逃离利比里亚,流亡尼日利亚;后来被引渡回利比里亚,最后被移送至特别法庭,接受对他的危害人类罪行和其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11项指控,其中包括被指在塞拉利昂十年内战期间所犯下的性奴役和毁伤器官罪。

  7月13日,安理会就秘书长所提建议采取行动,一致通过第1694号决议,决定将联利特派团的授权的警察部分规模增加125人,并将联利特派团的授权军事人员削减125人。安理会赞同秘书长建议“在局势允许且不损害利比里亚安全的情况下”,分阶段撤出维和部队。安理会将联利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长6个月,至2007年3月31日,并强调,在完成前战斗人员重返社会和遣返工作,以及紧迫的重组西非次区域工作方面依然存在重大挑战。

  6月20日,安理会扩大了旨在阻止从利比里亚进口毛坯钻石的一些措施,但决定不延长旨在阻止圆木和木材制品进口的措施。不过,安理会发出警告,除非适当的林业立法获得通过,否则它将恢复实行这一措施。在获得一致通过的第1689号决议中,安理会将第1521(2003)号决议中规定的措施延长6个月,该措施“号召会员国阻止直接间接从利比里亚进口一切毛坯钻石,不论这种钻石是否原产于利比里亚”。

  12月20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31号决议,将武器禁运和旅行禁令措施再延长一年,将钻石限制措施再延长6个月,并商定,一旦利比里亚政府满足相关条件,就会考虑应利比里亚政府的请求取消这些制裁措施。

塞拉利昂

  12月22日,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对安全理事会的告别演说中称,塞拉利昂绝对是他与安理会共事期间的“成功故事之一”,是联合国与其会员国密切合作取得成功的佳例。该国局势稳定,但依然脆弱,它需要安理会继续帮助它建立有效的国家机构,特别是处理安全、人权、司法和筹备次年选举方面问题的机构,这些机构将是巩固和平的关键。

  安理会对即将卸任的秘书长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紧接着,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1734号决议,将联合国驻塞拉利昂综合办事处(联塞综合办)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12月31日。

  根据第1620(2005)号决议设立的联塞综合办初步为期12个月,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接替联合国驻塞拉利昂特派团(联塞特派团)这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后者于2005年12月成功完成任务,为塞拉利昂在长期内战后恢复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安理会强调,联合国系统和国际社会继续为促进塞拉利昂的长期和平、安全与发展提供支持很重要,并核可秘书长的建议,即在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期间增加联塞综合办的人数,以便加强联塞综合办为塞拉利昂将于2007年7月举行的选举提供支助。

  安理会吁请秘书长在选举临近时对联塞综合办的作用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以便拟订撤离战略。安理会还呼吁塞拉利昂所有各方表明其完全致力于民主进程,并确保2007年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是和平、透明、自由和公正的。

西撒哈拉

  安理会再次呼吁西撒哈拉冲突各方结束其旷日持久的僵局,并在2006年里两次延长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西撒特派团)的任务期限。

  4月28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75号决议,将西撒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长至10月31日,并请秘书长在特派团任期结束之前就西撒哈拉局势提交报告。

  10月31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20号决议,第二次延长西撒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安理会在决议中吁请各成员国考虑为建立信任措施提供自愿捐款,以便增进失散家人之间的接触,特别是家庭团聚的探访。

  秘书长在那次会议上向安理会做出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在《停火协定》签署15年之后,两军事方之间依然没有直接接触,因此,摩洛哥和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波利萨里奥阵线)应该放下任何先决条件,开始进行谈判,以期“达成公正、持久、互相可以接受的政治解决办法,让西撒哈拉人民实现自决”。

  摩洛哥和波利萨里奥阵线自西班牙于1974年放弃对西撒哈拉的统治起便开始了对西撒哈拉领土的争夺。作为联合国解决计划的一部分,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于1991年成立,负责监督全民投票的举行,让西撒哈拉人民通过全民投票选择独立或并入摩洛哥。全民投票已被拖延了好几年。

乌干达

  11月16日,安理会通过一份主席声明,欢迎为结束乌干达北部旷日持久的冲突所做出的努力,并表示正在密切注视乌干达共和国政府同上帝抵抗军(上帝军)开展的朱巴会谈进程。安理会强调,双方遵守8月29日生效、并于2006年11月1日再予延长的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对于该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安理会还要求上帝军按照安理会关于儿童与武装冲突的第1612(2005)号决议,立即释放所有妇女、儿童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并要求迅速完成和平进程。声明中还指出,乌干达政府与上帝军之间的冲突已造成该区域近200万人流离失所、约10万人死亡,并导致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8名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丧生。

  7月1日,乌干达政府和上帝军在位于苏丹南部的朱巴举行会谈,以期努力达成《全面和平协定》,结束乌干达长达20年的内战。在冲突期间,臭名昭著的上帝军绑架儿童,使其充当士兵或搬运工,对数名儿童施以酷刑,还把多名女孩分配给高级官员,这构成机构内的强奸。

  9月15日,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扬·埃格兰向安理会通报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评估团的状况。他说,乌干达北部的局面是这几年来最有希望的。自从今年早些时候乌干达政府同上帝抵抗军在朱巴启动谈判以来,安全状况大有改观。他补充说,有罪不罚的问题和国际刑事法院对上帝军领导人的起诉是乌干达境内流离失所者和朱巴各方讨论的首要主题。

  今年早些时候,安理会于4月19日听取了乌干达外交部长萨姆·库泰和国防部长阿玛玛·姆巴巴齐的情况通报。姆巴巴齐先生呼吁安理会支持强有力的措施,包括对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联刚特派团)和联合国苏丹特派团(联苏特派团)有力地解除上帝军的武装予以充分授权,并向上帝军的支持者传达明确的信息,即安理会将不会容忍这种支持。他指出,乌干达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和苏丹政府也能够参与进来的,并强调必须发展共同区域努力,以便解除被起诉的上帝军恐怖分子领导人的武装,抓获并逮捕他们,并把他们移交国际刑事法庭。虽然上帝军已经遭到重创并处于被打垮的边缘,但令姆巴巴齐先生十分关切的是,上帝军正在慢慢地重建其能力,并将加兰巴国家公园作为一处安全避难所。

 

核不扩散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安理会在2006年里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问题举行了三次会议,包括两次紧急周末会议,分别针对朝鲜7月的试射导弹问题和10月的核试验问题召开。会议的结果是决定对朝鲜实行制裁。

  为了维护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安理会于7月15日一致通过第1695号决议。决议条款规定,安理会对朝鲜于7月5日试射了多枚导弹表示谴责,并要求朝鲜暂停所有与弹道导弹计划有关的活动,重申其原先做出的关于暂停发射导弹的承诺。安理会还要求所有成员国防止向朝鲜的导弹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方案转让导弹和导弹相关物质、材料、货物与技术,并防止从朝鲜采购这些物质与技术。

  该决议申明,这些发射危害该地区和域外的和平、稳定与安全,特别是鉴于朝鲜宣称它已经研发了核武器。安理会强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必须表现出克制,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并强烈敦促朝鲜立即无条件地重返就其核方案开展的六方会谈(由美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日本、俄罗斯联邦和大韩民国参与),努力迅速实施2005年9月的《共同声明》,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

  10月3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宣称,朝鲜计划于近期进行首次核试验。10月6日,安理会通过主席宣读的一份声明敦促朝鲜不要进行这种试验,否则将危害该地区和域外的和平与安全。

  三天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已开始进行核实验。10月14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18号决议,对朝鲜施加制裁,并吁请朝鲜“立即无条件地重返六方会谈”。决议在《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下获得通过,但根据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排除对朝鲜进行自动军事强制执行的授权。安理会阻止了朝鲜数类商品的进出口,并对其核武器项目的相关人员施行了冻结资产和旅行禁令的惩罚。安理会呼吁所有成员国根据其各自的本国法律的规定并遵循国际法采取合作行动,以防止非法贩运核、化学或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和有关原料。

  表决后,安理会各成员谴责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行为。许多成员称这一行为是一项不负责任的行径。他们强调了安理会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并着重指出,如果朝鲜实施新决议的有关条例,安理会将可能取消对其实行的制裁。

  美国代表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核试验是“安理会至今为止必须面对的最严重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之一”,而安理会的决议将向朝鲜和其他可能扩散者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即继续研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将招致严重后果。

  日本代表不仅支持安理会的制裁,还简述了日本采取的一套国家措施,包括禁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船只进入日本港口、禁止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口物品,以及不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民进入日本领土。

  中国代表赞同俄罗斯代表的立场,即安理会的制裁既要表明国际社会的坚定立场,又应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重新为通过对话解决核问题而努力。但是,中国不赞成对进出朝鲜的货物进行检查的做法,并敦促有关国家在这方面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中国仍然认为,六方会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中方坚决反对诉诸武力。

  然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坚决反对”这项决议。他说,安理会“强盗似地”通过这项针对朝鲜的胁迫性决议,却无视美国对朝鲜所构成的核威胁。他说,很明显,安理会已经完全丧失公正性,并在其工作中奉行双重标准。

  尽管朝鲜之后同意重返六方会谈,以推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但是它拒绝讨论解除武装,除非美国取消对其实行的经济制约。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谈判中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但是与会者同意将尽早重新举行谈判。

伊朗

  1月3日,伊朗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称伊朗“已经决定自2006年1月9日起恢复对和平核能方案的研发(研究与发展)活动,该方案作为其扩大的自愿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止措施的一部分而被暂停”。

  总部位于维也纳的原子能机构是联合国系统内一个独立的政府间科技型组织。它通过自身的检查系统核查会员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其他不扩散协定的遵守情况,以保证核材料与设施仅用于和平之目的。

  1月10日,经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视察员证实,伊朗已拆除原子能机构在伊朗中部纳坦兹的一个气体离心机铀浓缩工厂的浓缩相关设备与原料上加装的封记。对此,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对伊朗恢复与浓缩有关的活动表示严重关切,原子能机构之前要求其在澄清核计划的性质之前中止这些活动。

  巴拉迪先生说,尽管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核计划调查了三年之久,但是,由于伊朗方面没能充分、即时地保持透明,因此一些与伊朗核计划的范围和性质相关的重大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1月13日,法国、德国和联合王国(非正式地被称作“欧盟三国”)说,伊朗恢复浓缩活动的决定是对欧盟三国和伊朗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共同推动了两年多的进程的“断然拒绝”。此外,这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权威带来进一步的挑战。因此,欧盟三国决定正式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它与伊朗的谈判已陷入“僵局”。

  欧洲联盟致信国际原子能机构称,自2003年以来,伊朗的核活动就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关切”。伊朗“被迫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承认,伊朗正在暗中建造一处铀浓缩设施,可能被用于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鉴于记录在案的关于伊朗的隐瞒与欺骗行为,伊朗必须建立信任的问题一直是且将继续是问题的中心。”

  2月4日,由3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以27票赞成、3票反对(古巴、叙利亚、委内瑞拉)、5票弃权(阿尔及利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南非)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总干事就所有有关伊朗执行保障监督的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和决议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交报告。

  3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向安理会“转交”了他于2006年2月27日所作的关于伊朗核计划的报告(GOV/2006/15号文件)。报告列举了若干突出问题和需要关切的问题,其中一些可能涉及军事核方面的问题。报告指出,国际原子能机构无法得出伊朗没有未申报的核原料或核活动的结论。总干事对新闻媒体说,他已呼吁各方“冷静地处理”伊朗问题。

  随后,安理会于3月29日首次对伊朗核问题采取行动。它在发表的主席声明中严重关切地注意到,伊朗恢复了与浓缩有关的活动,并中止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安理会强调,再次全面和持续地中止包括研究与发展在内的所有与浓缩有关的活动和后处理活动尤为重要。安理会还表示深信,暂停活动和伊朗全面、可核查地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所规定的要求将有助于通过外交途径谈判解决问题,保证伊朗的核计划完全只用于和平目的。安理会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在30天内提交一份关于伊朗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所要求步骤的遵守情况的报告。

  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向安理会提交的报告(GOV/2006/27号文件)中指出,报告包括了伊朗向原子能机构申报的所有核原料,且原子能机构在伊朗未发现任何其他未申报的核原料。但是,报告称,在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离心机计划的规模和内容的了解方面仍存在空白。由于存在上述空白以及原子能机构对包括军方在伊朗核计划中所起作用的了解等方面存在的其他空白,原子能机构目前无法保证伊朗不存在未申报的核原料和核活动的情况。

  报告指出,原子能机构三年多来一直努力寻求就伊朗核计划的所有方面进行澄清,而目前在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方面的空白仍是一个关切问题。如果原子能机构要充分了解伊朗在20年中未申报核活动的情况,则在这方面的任何进展都要求伊朗完全透明(采取超出《保障协定》和《附加议定书》规定的透明措施)并进行积极合作。

  5月4日,美国、联合王国和法国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

  安理会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仍无法为伊朗未申报的核原料和核活动提供保证表示严重关切,并于7月31日要求伊朗暂停所有与浓缩相关的活动和后处理活动,包括研究与发展,并给予伊朗一个月的时间执行这一要求,否则,伊朗可能将面临经济与外交制裁,强制令其遵守决定。安理会以14票赞成对1票反对(卡塔尔)通过了第1696号决议。

  一个月后,国际原子能机构于8月31日向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问题的机密性报告(GOV/2006/53号文件)。9月11日,巴拉迪先生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报情况,称伊朗尚未中止其与浓缩相关的活动。尽管视察员的结果报告表明,伊朗纳坦兹的浓缩能力在质与量方面较过去几年并无太大提高,但原子能机构仍无法对伊朗的浓缩相关研究与发展活动进行彻底的评估,包括对离心机和相关设备的可能产物的评估。他还补充说,伊朗将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同它与欧洲及其他伙伴正在进行的对话相联系将会适得其反。加强合作和保持透明对填补了解伊朗过去的核计划情况的空白来说必不可少,并将大大有助于克服对伊朗核计划的顾虑。

  11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再次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关于第1696(2006)号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GOV/2006/64号文件)。报告指出,除其他外,伊朗一直允许原子能机构获得已申报的核原料和设施的信息,并且提供了与这类原材料和设施有关的必要核材料核算报告。然而,伊朗没有准许原子能机构充分获得燃料浓缩中试厂的运行记录的信息,并且,伊朗继续拒绝就对燃料浓缩中试厂实施远程监测问题进行讨论。尽管原子能机构能够核实伊朗已申报核原料未被转用的情况,但却仍然无法在核实伊朗不存在未申报核原料和核活动的努力方面取得进一步的进展,除非伊朗通过执行《附加议定书》等手段解决那些长期悬而未决的核查问题,并提供必要的透明度。报告称,在这方面取得进展是原子能机构得以确认伊朗核计划和平性质的一个先决条件。

  安理会决定落实其在7月31日要求伊朗暂停所有与浓缩相关和后处理活动的规定,并对伊朗拒绝遵守这一规定、亦未按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要求采取其他步骤表示遗憾。安理会于12月23日星期六对伊朗实行制裁,阻止其进出口敏感核原料和设备,并冻结支助伊朗扩散敏感性核活动或发展核武器运载系统的个人或实体的金融资产。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四十一条,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37号决议,决定伊朗应毫不拖延地暂停以下敏感核活动的扩散:所有与浓缩相关的活动和后处理活动,包括研究和发展活动;所有与重水相关的项目,包括建设一个重水研究反应堆。这些活动的中止将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加以核实。若伊朗全面履行其义务,安理会将终止对其采取的措施,否则,安理会将采取其他措施,也可能做出进一步决定。

伊拉克

  12月5日,秘书长在对安理会的报告中提出严峻而紧迫的警告:伊拉克处在内战与混乱的边缘。爆发全面内战、甚至区域性冲突的可能性在过去三个月里越来越大。在伊拉克的许多地区,越来越多的伊拉克人受到日益增长的暴力和不安全的影响。教派暴力、叛乱和恐怖主义袭击大幅度增加,并且每天都有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从而滋长了一种不安全和悲观失望的情绪。

  12月11日,秘书长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阿什拉夫·杰汉吉尔·卡齐就秘书长的这份报告与代表25国多国部队发言的美国代表共同向安理会通报情况。卡齐先生说,伊拉克政府和多国部队所做出的努力未能阻止安全局势的持续恶化。这种局势如果得不到扭转,将会逐步破坏伊拉克的政治前景。“暴力似乎已经无法控制,”他警告说,“这广泛激发了人们对伊拉克未来的关切。”

  2月14日,安理会就伊拉克局势首度召开会议,并发表主席声明,对伊拉克国民议会最终选举结果的宣布表示欢迎。安理会祝贺伊拉克人民致力于和平、民主的政治进程,并且排除万难和暴力威胁参加投票。

  然而,2月22日,萨迈拉的什叶派圣殿遭到炸弹攻击。之后,卡齐先生向安理会各成员通报情况。他说,这一暴力行动的后果表明,伊拉克的政治过渡日益受到教派间暴力的威胁。尽管2005年期间在实现第1546(2004)号决议所构想的各项政治过渡基准任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最近的事态发展使关于组建政府的谈判变得更加困难,并造成一种危险和持久的政治真空。他敦促各方努力着眼于加强政治进程的势头,以便制定一份能顾及所有伊拉克社区愿望的商定国家契约。

  5月24日,安理会在发表的主席声明中就依照宪法当选的伊拉克政府于5月20日走马上任向伊拉克人民表示祝贺,但同时也全面谴责伊拉克境内的恐怖主义行为,包括最近对平民和宗教场所进行旨在挑拨族群间紧张关系的骇人袭击。安理会敦促全体伊拉克人民和平参与政治进程,并要求继续使用暴力的人放下武器。

  6月15日,主管政治事务助理秘书长安格拉·凯恩向安理会通报伊拉克境内新生民主的发展情况。她表示欢迎始于三年前的伊拉克政治过渡进程的完成,并已经成功地从管理委员会过渡到临时政府和过渡政府,并最终于2005年12月在伊拉克举行了首次宪政政府的选举。但是,她强调,成功的关键仍在于在民族和解的总框架内,为伊拉克最迫切的挑战找到持久而具有包容性的政治解决办法。

  8月10日,安理会就秘书长之前提出的建议采取行动,一致通过第1700号决议,将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联伊援助团)的任务期限延长一年。通过此举,安理会重申联合国在协助伊拉克人民和政府加强政府机构和促进民族对话和团结方面的主要作用。但是,秘书长曾在其附件报告中向安理会提出警告,称伊拉克“继续面临艰巨的政治、安全和经济方面的挑战”,并且仍然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助。

  9月14日,卡齐先生在通报情况时指出,伊拉克是世界上暴力冲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且伊拉克人民从未面临过如此严峻的挑战。叛乱分子、民兵和恐怖分子的袭击,以及对人权的粗暴侵犯继续造成无尽的痛苦。伊拉克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制订一项响应所有伊拉克人的需求和愿望的真正的全国议程。鉴于伊拉克的重要性和潜力,其邻国和广大的国际社会在帮助伊拉克成为一个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伙伴方面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国际援助伊拉克契约》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工具。由伊拉克政府和联合国共同领导的这项契约是在伊拉克和国际社会之间建设新伙伴关系的一项经济举措。

  11月28日,安理会应伊拉克总理之请,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一致通过第1723号决议,将驻伊多国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12月31日。

阿富汗

  2006年,阿富汗仍然是联合国面临的一个挑战性的环境。安理会授权的维和行动继续推动复杂的过渡政治进程,该进程日益致力于避免使阿富汗重新陷入多年的战争。

  2006年11月,安理会向阿富汗派出访问团,这是三年来的第一次。11月22日,安理会阿富汗访问团团长大岛贤三(日本)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称,如果阿富汗政府不付出坚定的努力且国际社会不给予长期的持续支持,那么没有人可以保证阿富汗不会再次陷入更大范围的冲突。实际上,2006年在实现《阿富汗契约》这一由阿富汗政府与联合国和广大国际社会合作的五年期框架所阐明的愿景方面的进展并非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或迅速。

  12月7日,大岛先生说,令访问团极为关切的是,阿富汗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扰乱了复兴与重建工作。尽管叛乱大多局限在该国三分之一的地区,但是,全国范围内的安全局势仍然岌岌可危。叛乱活动的增多部分是由于阿富汗政府和国际社会未能提供基本服务以及可信的施政,以及很多城镇中心和农村社区存在的不安全局势。同时,毒品产业及其所创造的收入据称是叛乱部队的资金来源。

  大岛先生说,在历经数十年的冲突之后,阿富汗才开始其和解和重建工作,不仅仅是从零开始,而是从“零下负数”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进程不可能呈直线前进或是在短期内迅速完成,而“肯定会出现一些曲折和起伏”,他警告说。

  大岛先生在2006年底向安理会强调说,阿富汗正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诸多挑战。

  大岛先生从阿富汗返回后不久,于11月22日提请安理会注意,如果国际社会不能长期支持快速成效和持续进展,那么没有人可以保证阿富汗不会重新陷入冲突,并再次成为一个失败的国家。这一年里令人担忧的事态发展——包括塔利班领导的叛乱活动加剧以及非法生产毒品的活动大幅度增加——在国家机构脆弱的背景下,导致普遍的“失望和沮丧”。

  之前,安理会分别于1月17日、2月10日和3月14日听取了秘书处官员就阿富汗局势所进行的三份情况通报。

  2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59(2006)号决议,核可《阿富汗契约》及其各项附件,认为它们为旨在协助促进阿富汗的安全、经济发展和缉毒努力而在阿富汗政府和国际社会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框架。该《契约》于1月31日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发起,其中阐述了一个持续支持阿富汗的五年期议程。该议程旨在巩固民主机构、制止不安全局势的发展、控制非法的毒品贸易、刺激经济、建设法治、向阿富汗人民提供基本服务并保护他们的人权。

  3月23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62(2006)号决议,将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联阿援助团)的任务期限再次延长一年,以便在阿富汗及其国际伙伴展开下一阶段雄心勃勃且至关重要的国家建设之际,明确地向他们提供政治和战略指导。安理会还呼吁阿富汗各方和团体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本国的和平政治发展进程,并避免诉诸武力。

  由于意识到阿富汗的安全、施政、发展与缉毒等领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之间的彼此关联性质,安理会于9月12日一致通过第1707(2006)号决议,决定将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安援部队)的授权自10月13日起再延长12个月。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并确认需要进一步加强安援部队。在这方面,安理会吁请所有的成员国向安援部队捐助人员、装备和其他资源,并向根据第1386(2001)号决议所设立的信托基金捐款。

 

反恐怖主义

根据第1267(1999)号决议所设委员会

  鉴于接到无数关于提高将个人和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和从名单中除名的程序的公正性和清晰度的要求,安理会于12月22日通过了第1735(2006)号决议,对其列名和除名程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该决议旨在强化向旨在监督对乌萨马·本·拉登和塔利班的制裁的执行情况而设立的委员会(又称“1267委员会”)的综合清单提交姓名的程序。安理会决定,各国在提名列入综合名单时,应尽可能详细地列出被列入名单的依据,并在数据公布时提供关于已列入名单的个人和实体的其他识辨资料(包括被冻结资产和动向的最新资料)。

  安理会在该决议中还决定,委员会应继续制定除名的指导方针,或应考虑到身份是否辨认有误、有关个人是否已经身故或与相关集团和行动者断绝了关联。此外,安理会将设在纽约的分析支助和制裁监测组(监测组)的任务期限延长了18个月,以协助委员会履行职责。

  12月19日,安理会通过第1730号决议,请秘书长为各制裁委员会在秘书处内建立一个协调中心,以确保“公正而明确”的列名和除名程序。该协调中心将接收申请,对其进行核查并将申请转交至相关的指定国政府和居住国或国籍国政府,供其提出建议。该决议还指示各制裁委员会修订其准则,这样,只需要一名委员会成员建议除名,即可将此列入委员会议程。

  1267委员会主席在2006年期间数次向安理会作通报情况。9月28日,来自阿根廷的塞萨尔·马约拉尔说,委员会已集中精力完成了对其准则的修订,并充分认识到人们多次提出改进程序的要求。5月30日,他告诉安理会,在最近出访卡塔尔、也门和沙特阿拉伯期间,这三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对在把个人列入名单之前必须与有关国家进行更多协商表示关切。他补充道,沙特阿拉伯的官员认识到,在委员会的工作和委员会旨在消除西方将伊斯兰教等同于恐怖主义的错误印象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这一错误印象必须得到纠正。

  为了向各制裁委员会提供更好的工具以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安理会号召联合国与刑警组织建立更紧密的合作。8月8日,安理会通过第1699号决议,请秘书长采取必要步骤,增进联合国与刑警组织之间的合作,目的在于使各成员国拥有更好的工具来执行制裁委员会的措施,尤其是冻结资产、旅行禁令和实行武器禁运。安理会强调,安全理事会的制裁措施通常根据国内法来实施。安理会还鼓励各成员国利用刑警组织提供的工具,特别是I-24/7全球警察通信系统。

反恐怖主义委员会

  12月20日,安理会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主席声明,呼吁各国“优先”履行其国际反恐怖主义的义务。安理会吁请“反恐怖主义委员会”就第1373(2001)号决议的执行情况提交报告,并鼓励反恐怖主义委员会向安理会通报尚未解决的问题,以便接受安理会的战略指导。

  第1373(2001)号决议所设委员会是反恐怖主义委员会的正式名称,它通过,除其他外,监测各国向委员会提交的关于为执行本决议而采取的行动的报告来监测该决议的执行情况。2001年9月11日,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美国后,安理会通过了第1373号决议,呼吁各成员国防止并制止资助恐怖主义行为,不向参与恐怖主义行为的实体或个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且不对资助、计划、支持或从事恐怖主义行为的人提供安全庇护。

  5月30日,来自丹麦的埃伦·玛格丽特·洛伊在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称,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报告疲劳”的问题——看似无休止地要求提交报告耗费了本可用于执行决议的许多资源。她说,委员会将花一些时间测试其新制定的“初步执行评估”工具,以减轻成员国的报告负担。

  2月21日,洛伊女士说,委员会已经处理完毕过去积压的各国关于执行第1373(2001)号决议情况的报告;她希望在实现委员会任务授权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作为第一步,委员会将侧重于分析各国在执行第1373(2001)号决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9月28日,洛伊女士说,委员会已采取行动,通过与成员国就其执行第1624(2005)号决议的努力开展对话并协助其开展能力建设和促进信息交流,来解决煽动恐怖主义的问题。第1624(2005)号决议以最严厉的措辞谴责了一切恐怖主义行为——无论其动机为何,并谴责了煽动恐怖行为的行径。

不扩散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4月27日,安理会决定,将“1540委员会”的任务期限延长两年。1540委员会是安理会于2004年成立的第1540号决议所设委员会,其目的在于解决非国家行为者可能获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问题。

  5月30日,来自斯洛伐克的1540委员会主席彼得·布里安在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说,持续监测需要付出长期努力。他指出,委员会于5月19日决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一个法律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了一些公开消息来源的链接,这些信息内容与各国所采取的立法和其他监管措施相关。

  9月28日,布里安先生再次向安理会通报情况。他强调了委员会进行外联活动并努力促进各国提交报告的重要性。他说,已有132个成员国和一个组织向委员会提交了它们的初次国家报告。将来,委员会将继续应请求确定在执行第1540号决议方面的国家做法,而这些做法在向各国提供指导时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其他行动

  4月25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以最严厉的措辞谴责了24日发生在埃及宰海卜的恐怖主义爆炸事件,并强调必须将这些“不可容忍的行为”的肇事者、组织者、资助者和支持者绳之以法。

  6月29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就俄罗斯驻伊拉克外交使团成员的“惨遭杀害”提出最严厉的谴责。这些俄罗斯人被一个恐怖主义团体绑架,随后被绑架者杀害。理事会还强调了伊拉克政府为驻伊拉克外交使团、在伊拉克境内工作的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其他外国文职人员提供保护的重要性。

  安理会还以最严厉的措辞谴责了7月11日发生在印度各地、包括孟买的一系列炸弹袭击事件,并于次日发表主席声明,重申必须不惜一切手段消除恐怖主义行径。安理会提醒各国,其采取的反恐措施应当遵守其在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人权法、难民法和人道主义法下所规定的义务。

 

欧洲

科索沃

  安理会在2006年里为审议科索沃问题所召开的四次会议的主题是等待关于这一塞尔维亚争议省份的最后地位的决定。

  科索沃中占人口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完全独立,但是贝尔格莱德方面坚持对他们眼中这一块塞尔维亚的关键地区保留一些控制权。例如,塞尔维亚代表在9月13日的安理会会议上发言称,夺取国际公认的塞尔维亚国15%的领土以在该区域建立第二个阿尔巴尼亚族国家是不被容许的。

  自1999年起,科索沃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科索沃特派团)管辖。199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对南斯拉夫展开空袭,制止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军队对阿族独立分子武装部队的镇压。之后,科索沃特派团成立。该省目前由科索沃特派团和当地的临时自治机构共同治理,并由北约领导的驻科部队为其提供安全保障。在联合国干预期间,科索沃在“在先标准后地位”的进程中,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一些临时自治机构,并且,这些临时自治机构从联合国特派团处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授权。这些旨在促进民主和塞族与阿族之间互信的标准包括保护少数族裔并为可持续的难民回归创造条件。2005年末,在确定科索沃所取得的进展足以开始进行关于其地位的会谈时,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被任命为秘书长特使,负责促成一项协议。

  前芬兰总统的阿赫蒂萨里先生为塞族人和阿族人之间的会谈进行了一年的调解工作,起初计划于2006年底前提出其关于科索沃省未来地位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一计划因念及2007年1月21日的塞尔维亚议会选举而被推迟。目前,有望于2007年初向安理会提出最后建议。

  12月13日,秘书长特别代表兼科索沃特派团团长阿希姆·吕克尔向安理会通报情况。他说,科索沃问题的解决如果再有拖延,将造成紧张局势,并给各方的极端分子以可乘之机,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在实行国际管理和进行地方能力建设七年多之后的今天,为地位进程确定时限是关注的焦点。一旦做出关于地位问题的决定,科索沃特派团将向今后按照地位问题解决办法建立的地方和国际机构进行有条不紊的移交。

  吕克尔先生补充说,关于标准的重要工作,包括保护少数民族和社区权利的工作,仍然是科索沃政府和科索沃特派团的当务之急。标准仍然是科索沃当地日常工作的核心,特别集中在联络小组今年早些时候所确定的13个优先领域。

  吕克尔先生通报情况之后,塞尔维亚共和国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省协调中心主席尚达·拉什科维奇–伊维奇发言称,必须从现实的角度审视科索沃局势。她强调,任何仓促的解决办法都将 “打开潘多拉盒子”。阿族方面正在悠然地等待在国际公认的塞尔维亚边界内的巴尔干地区获得另一个阿族国家,这种结果是不可接受的。一种解决办法必须是在塞族与阿族达成妥协——关于塞族人和阿族人在一个现代、民主和分权的国家中共处的持久解决办法。

  俄罗斯联邦代表欢迎关于暂停地位问题谈判直到塞尔维亚的选举结束之后再恢复谈判的明智决定,并指出,必须反对严格规定时限。实现标准将会影响科索沃未来地位谈判的进度和结果。此外,需要对贝尔格莱德提出的具体建议进行审查,因为除了通过谈判达成妥协之外别无选择,无论这种妥协多么难以实现。

  美国支持在1月21日塞尔维亚举行选举后毫不拖延地向各方提交报告的决定。各方应以开放的心态接收报告,并认识到达成一种综合解决办法的重要性。随着地位进程逐渐接近完成阶段,双方在可能取得的结果上必须采取现实态度:科索沃不可能再回到1999年之前的局势;科索沃不可能分而治之,也不可能与任何其他国家或另一个国家的一部分联盟。

  阿尔巴尼亚代表也认为,如果在2007年1月这一重要时限之后出现进一步倒退,将可能严重危及科索沃问题的有序解决。最实际、最公正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国际社会民事和安全力量的继续支持下实现独立。

  一些发言人还敦促科索沃塞族同临时机构进行接触,呼吁塞族全国委员会的领导人停止其抵制同临时机构的接触,还呼吁贝尔格莱德当局消除此种参与的所有障碍。另一方面,他们说,临时机构的领导人必须坚持执行标准,以便为实现一个真正的多民族民主社会奠定基础,并且,所有社区都必须厉行节制。

  2月14日,就在对科索沃未来地位的问题进行谈判之前,吕克尔先生的前任,时任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团长瑟伦·耶森–彼得森向安理会通报情况。他强调,国际社会的重点必须仍然放在帮助建设一个民主、多民族、包容广泛和宽容的科索沃社会。塞尔维亚总统说,塞尔维亚和黑山已准备好通过谈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仍然致力于恪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特别是那些有关国家的领土完整的原则。

  这一年里的其他几次对安理会的情况通报的主题大致未变。例如,特别代表敦促尽早成功地结束地位进程;塞尔维亚代表坚持,必须通过对话而不是借助外力来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阿尔巴尼亚主张,最好的选择是实现独立,塞族人重新参与科索沃的民主机构。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4月18日,联合国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特使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说,在战后重建阶段即将结束之际,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将迎来充满前景的未来,并有机会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他说,他在安理会的发言正值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处于“关键时刻”。高级代表克里斯蒂安·施瓦茨–席林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现在必须对自己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负起责任。

  施瓦茨–席林先生说,他期待安理会为实现成功过渡提供支持,并希望这一过渡能在2007年第一或第二季度实现,尽管这将取决于若干因素。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主要优先工作包括宪政改革、10月份的大选和现行与欧洲联盟进行的稳定与结盟协定谈判。同时,稳定的经济发展是该国可持续未来的先决条件。

  但是,施瓦茨–席林先生在6个月后的11月8日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却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当前的现实“在许多方面都令人不安”。鉴于此,他指出,国际社会对进展缺乏耐性,而当地政界人士则不愿站出来自主管理这一进程。同时,该国失业的公民也心情沮丧。尽管如此,国际社会仍必须坚持其道路,继续逐步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领导人移交责任。“但移交工作不应操之过急,使这些领导人措手不及;但也不能拖拖拉拉,导致他们不能建立起对推选他们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公民的责任感。”

  关于过渡问题,秘书长特别代表说,和平执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于6月决定授权其办事处准备关闭事宜,并可能于2007年7月由欧洲联盟特别代表办事处取代,这证实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正在逐步收回其全部主权。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内有关当局必须加大努力,开展必要的自主改革,同时国际社会也必须继续其一贯领导。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部长会议主席阿德南·泰尔齐奇也向安理会简述了该国的局势。他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于10月首次独自筹资并组织举行了大选。和其他大多数处于过渡时期的国家不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没有“改革疲劳”。之前确立的未来四年的整体改革道路已获得人民的拥护。

  关于选举结果,泰尔齐奇先生说,所谓的“民主主义者”获得选举的胜利在国际利益攸关方当中引起了失望情绪,但是,这一选举结果创造了一个单一的行动纲领。这一纲领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欧洲–大西洋前景,或者说是使它成为未来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员的纲领——这是政府的最高优先事项。

  泰尔齐奇先生说,眼下最大的挑战就是第三政府——塞族共和国政府。它不仅没有加入到进行中的为达到《稳定与结盟协定》标准的势头,反而阻止所有的改革进程,并单方面决定撤出先前达成的所有协定。

  在之后进行的讨论中,安理会各成员支持高级代表为确保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方自主开展改革进程所做出的努力,并敦促加速实施此种改革和在各族裔之间建立信任的措施。宪法和警察部队是提到的诸多迫切需要改革的领域中的两项。不少发言人还指出,

  由于该国局势仍然需要国际关注,因此,安理会于11月21日一致通过第1722号决议,将欧洲联盟稳定部队(欧盟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12个月。起初,欧盟部队得到安理会2004年11月22日通过的第1575号决议的授权,以作为北约领导的多国稳定部队(稳定部队)的继承者。该决议还授权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继续存在,以作为稳定部队的合法继承者,同时接受统一指挥和控制。

格鲁吉亚

  在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在2006年里再度出现的紧张局势的情况下,安理会于10月13日采取行动,一致通过第1716号决议,第三次延长联合国格鲁吉亚观察团(联格观察团)的任务期限。之前,安理会就1月31日和3月31日通过的第1656号第1666号决议采取统一行动,延长了联格观察团的任务期限。

  联格观察团于1993年成立。之前,阿布哈兹是苏联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在苏联解体之后宣布独立,而格鲁吉亚政府向此地派驻了军队。在一系列武装对抗之后于1992年签署的《停火协定》从来没有得到全面执行,而对抗则迫使近30000难民逃离其家园。

  1994年5月,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停火和部队隔离协定》,同意部署一支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的维持和平部队和联合国格鲁吉亚观察团,前者负责监测协定的遵守情况,后者负责监测协定的执行情况并观察独联体维和部队的行动情况。1994年7月,安理会扩大了联格观察团的任务授权,并将联格观察团增至136名军事观察员。

  在安理会最近一次于10月份通过关于联格观察团的决议之前,秘书长在其报告(S/2006/71号文件)中通知安理会,人们在今年早些时候期望谈判进程能出现新的势头,且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双方互提提议,但是后来,该地区的局势再度趋紧。阿布哈兹方面坚持认为,解决科多里河谷上游局势是恢复对话的先决条件,而格鲁吉亚政府方面则对现状提出质疑,并认为这一所谓的现状越来越不利于格鲁吉亚在恢复其领土完整方面的切身利益。

  7月18日,格鲁吉亚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立即中止格鲁吉亚境内的维持和平行动,并要求格鲁吉亚请俄罗斯联邦的维和部队立即撤出格鲁吉亚。决议还要求格鲁吉亚政府立即设法改变维持和平的方式,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部署国际警察部队,并向国际社会介绍其和平解决冲突的计划。9月22日,格鲁吉亚总统提出关于解决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冲突的若干建议,其中包括阿布哈兹亚和南奥塞梯地区的非军事化、双方进行直接对话、国际警察入驻,之后签署关于不使用武力的全面承诺以及恢复经济。

  秘书长总结说,现在通过谈判解决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无疑难以实现,因为多年以来双方在政治地位问题立场上的差别日益增大。但是,除了对话以外别无他法:武力威胁只会加深现有的不信任;而恢复暴力对于相关社区、该地区乃至该地区以外的稳定来讲将可能是最坏的结果。

  通过第1716号决议,安理会将联格观察团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4月15日,并确认,格鲁吉亚在科多里河谷上游开展的特别行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新的紧张局势”,其间其军事部队不顾格鲁吉亚在1994年的《莫斯科协定》中所作的撤兵承诺而进入这一区域。

  安理会敦促格鲁吉亚确保在科多里河谷上游不存在未经《停火和部队隔离协定》授权的部队;敦促阿布哈兹方面帮助难民和境内流离失所者安全而有尊严地回归,并再次向加利区的当地居民保证他们的居住权和身份将受到尊重。安理会吁请双方将对话倡议落到实处,并进一步敦促他们全面遵守以往有关不使用暴力和建立信任的协定,特别是那些关于部队隔离的协定。

  关于独联体维持和平部队存在争议的作用问题,安理会强调了该部队与联格观察团之间开展密切有效合作的重要性,并希望所有各方继续为它们提供必要的合作。安理会还满意地注意到,联格观察团和独联体维持和平部队恢复了在科多里河谷上游的联合巡逻,并重申应定期开展这种联合巡逻。

塞浦路斯

  2006年,安理会两次延长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联塞部队)的任务期限,联塞部队的成立已有42年,主要负责监测全长约180公里、横贯塞浦路斯岛的停火线。

  6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87号决议,将联塞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6个月,至12月15日。在任务期限的最后一日,即12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28号决议,再次将联塞部队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6月15日。

  在最近一次关于塞浦路斯的决议中,安理会重申继续密切审查联塞部队行动的重要性,如若需要,则可能进一步调整联塞行动的任务、兵力和行动构想。安理会欢迎希族塞人和土族塞人所取得的进展,并感谢秘书长和他的工作人员在过去的十年里为达成全面解决所付出的努力。

  安理会尤其欢迎自7月8日以来的事态发展:双方承诺终止相互指责,并签署了一套原则和决定,并且确认无法接受现状,而全面解决则是可取又可能的。他们商定立即开始双轨进程,其中包括技术委员会对影响人民日常生活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工作组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审议,最终实现全面解决。

  安理会表示全力支持希族塞人和土族塞人的领导人商定的进程,并鼓励双方积极参与两族讨论。安理会还呼吁早日为恢复正式斡旋进程完成筹备工作。

  希腊代表在12月的表决前发言称,在国际社会的宝贵协助下,通过塞浦路斯人自己的努力找到塞浦路斯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才是前进的方向。尽管这条道路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方向正确,任何微小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逐步解决的方法可以带来重大突破。希土两族也已经就塞岛统一的基本形式达成一致意见,即组成一个两区、两族的联邦。7月8日的协定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此平台上能够推动整个政治进程向前发展,并实现一个尊重国际法制的全面、长期而持久的解决办法。

黑山

  在5月的一次全民投票中,黑山终止了与塞尔维亚88年来的联盟关系。之后,安理会建议大会接纳黑山共和国为联合国会员国。2006年6月2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91号决议,做出接纳黑山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决定。

  在一份由安理会6月轮值主席、丹麦外交大臣佩尔·斯蒂·默勒宣读的主席声明中,安理会十分满意地注意到,黑山共和国庄严承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承诺履行其中所载的各项义务。“我们期待黑山共和国加入我们,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并期待着同黑山共和国代表进行密切合作,”由15个成员国组成的安理会主席说。

  在此之前,在6月21日召开的简短会议期间,安理会将黑山的申请提交至接纳新会员国委员会。

 

亚洲

东帝汶

  安理会对联合国在东帝汶的今后存在问题进行了多次审议,特别是4月至5月期间在那里爆发动乱以后。最后,安理会于8月成立了一个扩大的新联合国特派团,并将其正式命名为联合国东帝汶综合特派团(东帝汶综合团)。

  自从成立于1999年的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东帝汶过渡当局)帮助该东南亚国家于2002年走向独立之后,联合国就对它在东帝汶的特派团进行了缩编。东帝汶过渡当局之后被规模较小的新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东帝汶支助团(东帝汶支助团)所取代,而后者之后又被一个留驻的联合国东帝汶办事处(联东办事处)所接替。

  联东办事处一年的任务期限即将于5月期满,东帝汶总统凯·拉拉·夏纳纳·古斯芒于1月23日请求安理会考虑在东帝汶成立一个特别政治办事处,以继续联东办事处的工作。在1月23日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安理会在听取了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东办事处团长长谷川祐弘的情况通报之后还就东帝汶局势进行了辩论。

  古斯芒总统对安理会在东帝汶近代历史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表示感谢。他说,尽管1999年毫无意义的暴力和破坏的日子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人们不应忘记,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几年之前。在确保进一步改进国家机构、法律和秩序机构以及行政部门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鉴于2007年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的即将到来,拟议设立的联合国特别政治办事处也应具备选举援助这一组成部分。

  接下来,秘书长特别代表长谷川祐弘于5月5日向安理会作了关于东帝汶局势的情况通报。他介绍了东帝汶最近因近600名士兵被开除而引发的暴力事件造成了五人死亡、数千人逃离首都的后果,并提请大家注意,东帝汶的局势依然脆弱。长谷川先生说,尽管东帝汶在过去五年里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国家机构日益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解决各种团体的不满和人民期望的日益增长,以及与来年举行独立后首次总统和议会选举相关的潜在风险。

  5月1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77号决议,对4月发生的事件深表关切,并决定将联东办事处的任务期限延长至6月20日。安理会还请秘书长向安理会通报关于东帝汶局势和联合国于联东办事处任务期限结束后在该国所发挥的作用的最新信息。

  随着东帝汶安全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安理会于5月25日发表主席声明,敦促东帝汶政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结束暴力,并敦促东帝汶所有各方参与民主进程。安理会还表示完全支持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政府应东帝汶政府之要求派遣防卫和安全部队,并欢迎秘书长的倡议,包括他打算派遣特使前往东帝汶,以协助开展政治对话。

  4月至5月,东帝汶发生多起流血事件,造成10多万人民流离失所。为平息暴乱,四个国家向这里派遣了部队。6月13日,安理会再次对该国的局势进行了审议。秘书长科菲·安南在会上发言指出,东帝汶是“国际社会的孩子”,联合国决定,不会在此危急时刻丢下他不管。

  秘书长说,通过先后派遣四个特派团,联合国在奠定东帝汶民主机构和进程的基础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今天,这些机构和进程暴露在世人面前。“我们在东帝汶问题上付出了沉痛代价,通过此我们了解到,在民主和法治原则基础上建立机构并不是一个能够在短短数年内完成的简单进程,”他总结说。显然,东帝汶政府和国际社会在今后都将面临艰巨的工作。

  安理会还听取了秘书长特使伊恩·马丁的通报。马丁先生不仅突出介绍了东帝汶所面临的紧急安全挑战,而且还介绍了那里的复杂政治局势和该国所面临的其他问题。这些不仅需要政治领导人给予长期关注,还需要国际社会给予支持。他同时还告诫,不要将东帝汶视作是一个失败的国家,相反,它是一个有四年历史的国家,“它正在努力站起来,学习实行民主施政。”

  6月20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90号决议,将联东办事处任务期限延长两个月,并请秘书长至迟于8月7日就联合国在联东办事处任期期满后在东帝汶发挥的作用向安理会提交报告。

  8月15日,安理会审议了秘书长关于建立一个新的“多层面的综合”联合国东帝汶特派团的建议。马丁先生介绍了秘书长的建议,并发言称,在连续缩小了之前特派团的规模之后要求授权设立一个更大的特派团,不应被视为是一种倒退。这些建议将在东帝汶和国际社会之间达成一份更为有效的契约。4月和5月发生的危机所揭示的重大失败在于安全部门,因此,改革东帝汶安全部门的工作是一项核心任务。同时,司法系统面对种种严重罪行,因此对司法系统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而且,保护人权的工作也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东帝汶外交与合作部部长若泽·路易斯·古特雷斯代表东帝汶人民感谢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和葡萄牙。这四个国家在四月事件发生之后向国际稳定部队提供了兵力。古特雷斯说,这些事态发展反映,迫切需要继续为建立真正起作用的国家机构提供长期性国际援助,特别是在安全、司法和发展领域中。

  许多发言人在辩论中强调,尽管四月和五月事件“令人遗憾”,但是,这个年轻的国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继续支持。菲律宾代表对许多发言人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说,尽管过去几个月发生了一些事情,但东帝汶仍然是联合国与区域角色和伙伴通力合作,从而取得国际成功的最佳范例之一。

  安理会继续对秘书长关于设立新特派团的提议进行审议。它于8月18日一致通过第1703号决议,将联东办事处的任务期限再延长5天。

  最后,安理会于8月25日设立了扩大了的新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东帝汶综合特派团(东帝汶综合团),任期最初为6个月,最多可配备1608名警员、34名军官。

  根据当天通过的第1704号决议,东帝汶综合团的任务授权将包括向政府提供支助,“以巩固稳定,促进民主施政的文化,协助东帝汶各利益攸关方进行政治对话,以期努力实现民族和解进程。”

  东帝汶综合团的任务还包括在2007年的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中向东帝汶提供支助,以及通过派驻联合国警察确保恢复和维持东帝汶的公共安全;同时,协助东帝汶政府对安全部门进行审查;加强用于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国家能力;促进正义与和解。安理会还呼吁由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和葡萄牙的士兵组成的国际安全部队与东帝汶综合团全面合作,并向其提供协助。

缅甸

  在9月15日采取的程序性行动(成员国没有否决权)中,安理会以10票赞成对4票反对(中国、刚果、卡塔尔、俄罗斯联邦),1票弃权(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通过决定,将题为“缅甸局势”的项目列入安理会议程,以期于9月19日之后不久就该问题进行审议。虽然2006年没有就此问题的审议举行会议,但是只要局势允许,安理会将立即对该议程项目进行审议。

  将缅甸问题列入安理会议程的请求是由美国提出的。美国代表两次致信安理会主席,对缅甸日益恶化的局势表示关切。特别是,1100多名政治犯被拘留、难民外流、毒品问题、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问题。这种局势很可能会危及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持。

  会上,中国代表发言说,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只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的问题才能够被列入安理会议程。如果考虑将其他问题,比如人权,列入议题,那么凡是面临同样问题的国家都可以被列入安理会议程——而这是“有悖常理”的。并且,缅甸为解决自身问题所做的努力已得到承认,而缅甸的局势也正逐渐好转。中国代表还回顾道,不结盟运动之前明确反对将缅甸问题列入安理会议程。

  卡塔尔代表也认为,将缅甸问题列入安理会议程是不恰当的。他指出,缅甸的邻国都不认为缅甸的人权局势对区域和平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并且,处理这些问题的大门应该继续向有关机构敞开。

尼泊尔

  12月1日,安理会通过发表主席声明,热烈欢迎11月21日尼泊尔政府与尼泊尔共产党(毛派)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并同意联合国应对双方提出的援助要求做出积极、迅速的反应,即帮助实施《协定》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对双方武器和武装人员的管理和选举进行监督。安理会还表示支持秘书长打算向尼泊尔派遣技术评估团,以便提议组织联合国政治特派团,提供所要求的援助,并预先部署一支由最多35名监督员和25名选举事务人员组成的骨干人员。

 

美洲

海地

  2月22日,海地共和国临时总理热拉尔·拉托尔图告诉安理会,2月7日成功举行的选举结束了海地两年动荡不安的过渡时期。海地人民和他们新当选的领导人此时正面临着重要的时刻,并将需要国际社会对他们的决心予以支持,因为他们决心全面推行民主和社会经济发展。

  “令世界大为震惊的是,海地人对民主进程充满信心,”拉托尔图先生说。他感谢安理会一直以来对海地的支持,也向那些提供军队和警力的国家表达了谢意。过渡政府已完成其组织自由、诚实、民主、透明且具有包容性的选举的任务。并且,尽管选举的举行面临多种威胁,包括组织和机构方面的问题以及安全顾虑,但是,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稳定团)的工作做得极为出色。

  安理会于1月6日开始审议海地的局势。当天,由15个成员国组成的安理会在一份主席声明中承诺其支持海地恢复民主与稳定。在选举又一次被延迟之后,安理会敦促海地过渡政府和临时选举委员会快速宣布明确的选举日期,以便使第一轮选举不迟于2月7日举行。

  当这些期望终于如期实现后,安理会在2月9日的一份主席声明中就成功举行的第一轮选举向海地表示祝贺,并称之为向恢复民主迈出的“重大一步”。3月27日,安理会赞赏海地人民成功地完成了第一轮的选举进程,并祝贺勒内·加西亚·普雷瓦尔先生当选为总统。安理会称,这一进程将给海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脱过去的暴力和政治动荡。”

  在一份由轮值主席国阿根廷的大使兼阿根廷外交、国际贸易和宗教事务部部长若热·塔亚纳宣读的声明中,安理会对海地当局宣布打算于4月21日举行第二轮议会选举表示欢迎,以使当选总统得以迅速就职。在众多优先事项中,安理会还强调,必须确保海地有一个安全而稳定的环境。安理会还表示支持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继续努力协助海地有关当局。

  安理会各成员重申,建立法治,其中包括保护人权、体制能力建立和在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方面迅速取得进展对海地今后数年的未来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海地当局和国际社会必须有持久的政治意愿和共同的战略愿景。迫切需要对海地的警察和司法系统进行彻底而全面的改革,创造就业机会并确保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

  当天的早些时候,海地当选总统勒内·加西亚·普雷瓦尔称,海地人民在选举中大规模地参加了投票,这有力地表明了他们对生活在和平中以及参加国家重建的愿望,证明了他们对改善物质条件的合理期望,这是实现稳定进程中的重要进展。在描述下一届政府将面临的挑战时,他提到了普遍的贫穷、失业、破旧的基础设施和长期的不安全等问题。在这些情况下,为巩固民主进程并为给海地持久的发展打下社会和经济基础,国际社会的援助必不可少。

  秘书长科菲·安南强调,在通往稳定和民主未来的漫长征途上,海地才刚刚开始起步。他呼吁国际社会协助当选总统普雷瓦尔的努力,以促进实现广泛的政治和解。海地的施政机构需要获得慷慨支助,海地人民也是如此,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经受难以忍受的苦难和不安全的境况。

  秘书长海地问题特别代表、希腊外交部长、秘鲁外交部副部长兼秘书长、智利外交部副部长和巴西外交部主管政治事务副秘书长等近30名发言人也在会议上发言。

  最后,安理会于5月15日发表主席声明,祝贺普雷瓦尔先生就任海地总统,并呼吁所有新当选的议员积极开展工作,为他们的国家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安理会还强调,仍然有许多挑战需要应对;并强调,及时举行市政、地方和剩余议会席位选举对实行民主施政至关重要。

  此外,安理会强调,必须改革和加强海地的警务、司法和惩戒系统,并为此期待获得联海稳定团和新当局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其他与安全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的结果。安理会还呼吁各捐助方和有关利益攸关方与新政府密切合作,继续对援助的重点进行评估和协调。

  2006年期间,安理会分别于2月14日和8月15日通过第1658号第1702号决议,两次延长联海稳定团的任务期限。这两份决议均获得安理会的一致通过。

  第1702号决议决定将联海稳定团的任务期限延长至2007年2月15日,并敦促海地当局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在选举进程受到干扰或上诉获得支持的地方完成立法机构、地方以及市镇第二轮选举。安理会还要求联海稳定团调整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工作,以建立一个社区减少暴力方案,包括为海地政府和捐助界在为前帮派成员和问题青年提供就业机会的倡议方面提供援助。联海稳定团还将协助海地有关当局重建并增强其司法部门,办法是,除其他外,通过对法律进行审查和确定解决监狱满员问题的机制。

  对于联海稳定团这一任务的执行,安理会决定,该稳定团将由一个由7200人的军队和一个由1951人的警察部门组成。安理会进一步敦促各成员国提供资质优秀、特别是会讲法语的、且在打击帮派等专业领域中具有经验的候选警员。

 

国际法庭和法院

国际法庭

  安理会规定,在2008年前结束对被指在卢旺达和前南斯拉夫犯下战争罪(包括灭绝种族罪)的罪犯的审判工作。就在距离这一最后期限还有两年的2006年12月底,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和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庭长与主诉检察官都谈及了达到这一目标与实现受害者和国际社会的期望的可能性。

  按照惯例,国际法庭的高级官员每年两次向安理会通报情况。2006年,安理会分别于6月7日和12月15日听取了这两个法庭的通报。2006年底,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检察官卡拉·德尔庞特在向安理会通报法庭的情况时,请安理会就以下问题给予“新指导”,即海牙法庭是否应该于2010年既定的关闭日期之后照常工作,直到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犯下罪行却依然逍遥法外的两个最大祸首——拉多万·卡拉季奇和拉特科·姆拉迪奇受到审判为止。

  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庭长福斯托·波卡尔说,迄今为止,在161个已提起诉讼的案件中,有100名被告的案子已经结案。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如果不出现未预料到的困难,该法庭目前在押被告的所有审判均将不迟于2009年完成。但是,尽管国际法庭屡次呼吁成员国确保逮捕六个在逃犯,但是,缉拿这些在逃犯仍然是个问题,因此,能否在2009年之前完成全部审判令人怀疑。如果不对重犯进行审判,那么法庭的任务将得不到全面执行。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卢旺达问题国际法庭)仍然致力于遵守安理会规定的时限,该法庭检察官哈桑·布巴卡尔·贾洛如是说。正在对25名被告进行审判,有22名被告在5个多名被告案件中共同受审。这些重大案件可望在2007年和2008年的不同时间完成。把案件移交卢旺达以外的非洲国家的做法不太可能成为可行的选择,这是因为能力和资源上有限制,以及本国司法制度负担过重。此外,这18名在逃被告的逃避策略——包括在东非、中非和南部非洲广大地区不断流窜,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交通不便地区躲藏,改变个人身份和国家合作——给追踪小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庭长埃里克·莫塞说,由于有18名被告依然逍遥法外,在找到这些被告前,卢旺达问题国际法庭将无法在2008年12日之前对他们所有人提出起诉。但是,其中有些被告应当在卢旺达问题国际法庭接受审判。各成员国在逮捕和移交这些人方面的合作至关重要。

  塞尔维亚共和国公共行政和地方自治部长佐兰·隆查尔说,塞尔维亚政府及国家各主管当局都正在做出一切必要努力,以便与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合作取得圆满成功。由于塞尔维亚政府的出色努力,自2005年1月以来,已经有16名被告被移交海牙法庭,其中包括最高级别的军官和警官。

  卢旺达代表说,法庭的完成工作战略不应被视为国际社会的“撤出战略”。应该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即便在法庭任期期满之后也要将所有被告绳之以法。作为完成工作战略的一部分,法庭的所有文件应移交卢旺达,这样,卢旺达政府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一道,可以建立一个防止种族灭绝和教育中心。这个中心不仅可以作为100多万种族灭绝受害者的纪念馆,而且还可以作为种族灭绝问题的研究中心,促进正义、和解与人权。

  2006年全年,安理会还就法庭的审案法官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2月28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660号决议,对《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规约》第12条和第13条之四进行了修正,以允许秘书长从审案法官(担任某个或某些具体案件的法官)中任命后备法官,出席他们被任命参加的审判的每个阶段,并在某位法官无法继续审案时将其替换。

  同样与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有关的是,安理会于4月10日一致通过第1668号决议,延长了一位审案法官的任务期限,直到他审结在其任期期满之前接手审理的案件。根据8月29日一致通过的第1705号决议,安理会对卢旺达问题国际法庭采取了同样的行动。

  鉴于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11位常任法官的任期将于2007年5月期满,而对案件的审理预期将远超过这一日期,安理会于6月13日一致通过第1684号决议,将他们的任期延长至2008年底,也即完成法庭所有审理工作的最后期限。

  10月13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17号决议,将卢旺达问题国际法庭中2003年6月25日当选的18位审案法官的任期延长至2008年12月31日。

 

维持和平、建设和平、主题问题

维持和平

  性剥削和性虐待问题以及腐败和管理不善问题会损害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效力,鉴于此,安理会于2月连续两天召开会议,就与维持和平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内部监督事务厅(监督厅)的一次审计在维和采购工作中发现了管理不善和“严重财务损失”的风险,对此,安理会不顾不结盟运动的反对,于2月22日就这一问题举行辩论。不结盟运动坚持其原则立场:采购之类的问题属于大会的职权范围,如果安理会讨论这些问题,就等于侵犯大会的权力。

  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马克·马洛赫·布朗在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说,联合国高级管理层对诈骗或严重失职行为采取了“零容忍”的政策,并随着调查的继续进行,使八名工作人员停职留薪。管理事务部还正在对规则、条例和政策进行全面审查,侧重于更新采购程序并加强内部控制机制。

  一些发言人在听取了布朗先生的情况通报之后,也表示欢迎建立监督厅采购舞弊行为工作队,以展开调查,并强调必须迅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澄清所有指称的不法行为,并使那些负责者承担完全责任。

  日本代表说,这一问题显然属于安理会的职权范围,因为安理会是负责制定维持和平行动授权的机构。与此同时,关于管理、预算和采购的详细内容一般属于大会的特权,它负责监督维持和平行动的行政和财政事务,包括对有关做法、规则和条例进行全面审查。鉴于被指控错误的严重性,安理会和大会都需要以一种紧迫感进行工作,相辅相成,以确保我们处理这一问题的综合办法的连贯性。

  当月担任安理会主席,并要求召开此次会议的美国代表呼吁,对关于联合国系统由多少机构和实体进行运作的文化进行一次“普遍改变”。他还强调,采购的舞弊和浪费问题直接影响美国的美元税款,因为美国是联合国最大的捐助国,为维和行动支付27%的开支。这就是说,在每一起浪费、舞弊和滥用职权案中,美国都付出了四分之一的代价。

  南非代表在代表“77国集团”发展中国家加中国发言时重申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他说,在安理会讨论大会所辖问题并不适当。这项集体改革努力的基本原则是,联合国是一个政府间机构,每一个会员国的意见都必须得到重视,不管他们向本组织的预算交纳了多少会费。

  2月23日,两位高级官员向安理会通报了为解决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的性剥削和性虐待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副秘书长让–马里·盖埃诺说,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已得到公认,联合国已采用了广泛的战略来处理这一问题,他们已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取得了具体和有意义的进展。但是,不是在实地的所有特遣队官兵或工作人员都完全支持这项“零容忍”政策的所有方面,尤其是因为这一政策涉及卖淫问题。他试图通过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部分,并呼吁加强维持和平行动和监督厅在遵守适当程序的条件下调查违法行为的能力。一旦克服了这些障碍,将有可能大大缩小在“零容忍”与全面遵守之间存在的差距。

  秘书长关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性剥削和性虐待问题顾问扎伊德·拉阿德·扎伊德·侯赛因亲王说,不能把性剥削和性虐待看作是转瞬即逝或某种短期存在的问题,而应把它看作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改变对这个问题不加重视的态度并非易事,但是,维和人员及其同事们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服务,因此,消除性剥削和虐待就显得更为紧迫,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对本来是出色的维和工作造成声誉损害。

  在随后进行的讨论中,一些代表普遍认为,只有坚持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联合国才能维持其在饱受战乱的国家执行任务所必须的信誉和道德权威。他们表示拒绝那些试图在维持和平行动内从事可能会玷污联合国声誉与形象的个人行为,并再次重申他们对“零容忍”政策的支持。

  这些代表还指出,为在这一方面取得进展,各方面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例如,已有221多名维和人员接受了调查、10名文职人员被开除、超过88名军警人员被遣返。一些维持和平特派团设立了行为和纪律股,且特派团中的性别问题顾问与儿童问题顾问也有所增加。但是,在一些特派团中,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各部队派遣国被敦促确保他们部署在维持和平行动中的人员受到适当培训并遵守最高行为标准。继续致力于推倒“沉默之墙”被认为是恢复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及代表联合国的所有人的名誉的必要之举。

武装冲突中的平民

  2006年,安理会两次就自1999年将“在武装冲突中保护平民”作为一个项目列入安理会议程以来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估,并一致通过了第1674号决议,以增强由1999年和2000年两项关于这一主题的决议所确立的法律框架。

  4月28日获得通过的这项内容广泛的决议以最严厉的措辞谴责了在武装冲突中针对平民,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一切性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暴力,并承诺确保所有的和平支助行动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以防止这种暴力,并在发生暴力时消除其影响。决议中,安理会还强调了预防武装冲突和武装冲突再度发生的重要性,并强调必须采取综合办法,促进经济增长、消除贫穷、可持续发展、民族和解、善治、民主和法治,以及尊重和保护人权。

  安理会谴责一切针对联合国和参与人道主义特派团工作的有关人员以及其他人道主义工作人员的蓄意袭击,并敦促在本国境内发生这些蓄意袭击的国家起诉或引渡应对袭击负责的人。安理会还强调了前战斗人员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的重要性,并谈到了诸如针对平民的暴力以及维和人员实施性虐待行为等问题。

  6月28日,安理会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召开了会议。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扬·埃格兰在通报情况时强调,必须使第1674号决议成为真正的行动平台,必须更有效地使用安理会各种可供使用的保护工具。必须使维和行动特派团承担更好、更全面的任务并拥有履行这些任务的手段。并且,需要对维持和平问题采取新的创造性办法。维和人员要应对威胁并为平民提供更好的保护,就必须掌握各种工具,并获得指导和支持。

  在之后进行的讨论中,一些代表说,安理会应当在冲突局势中尽早采取行动,以便有效地保护处于危险中的平民。本次辩论中所讨论的问题还包括基于性别的暴力和性暴力、尊重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征召儿童入伍和使用儿童兵、强迫流离失所,并确保联合国和有关人道主义人员的出入及安全。

  12月4日,埃格兰先生最后一次以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的身份向安理会通报情况。他坚称,判断联合国是否成功的真正尺度是要看其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对武装冲突中平民的权利和自由的保护。联合国仍然远远没有将这项责任转化为可预测的适当行动,以便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情况下保护所有陷于困境的社区。

  他补充说,好消息是,在保护武装冲突中平民的工作方面在整体上正在取得进展:较之以前,武装冲突的数量减少了,人道主义和维持和平的工作更加出色,调解工作也更加有效。但是,坏消息是,武装团体较之从前更加残忍无情,意图令局势变得更加糟糕。2006年,对毫无防护能力的平民所实施的虐行是一种倒退,回到了“最黑暗的中世纪”。这些暴力冲突是真正的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有些甚至是等同于犯下了种族灭绝罪。

保护新闻记者

  12月23日,安理会就与前一问题相关的问题一致通过了第1738号决议,谴责在武装冲突局势中攻击新闻记者的行为。在这份决议中,安理会回顾道,在武装冲突地区执行危险职业任务的新闻记者、媒体专业人员和有关人员应被视为平民,享受平民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这项规定不妨碍战地新闻记者享有《日内瓦第三公约》规定的战俘身份的权利。处在武装冲突中的所有各方都被敦促尊重新闻记者、媒体专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等同于平民的职业独立性和权利。

儿童与武装冲突

  2006年,安理会针对武装冲突对儿童产生的广泛影响举行了长达一天的公开辩论,并在辩论后发表的两份主席声明中重申其处理这一问题的决心。安理会侧重于执行安理会第1612(2005)号决议及之前所有关于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的决议。这些决议为保护受武装冲突影响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全面框架。

  安理会通过第1612号决议,核可了一个对武装冲突中虐待儿童现象进行监测和报告的机制,并为此设立了一个工作组。安理会还表示打算通过实行有的放矢的、针对不断侵犯儿童权利行为的措施来打击有罪不罚现象。这些侵犯儿童权利的行为包括杀害和残害儿童、绑架、袭击学校和医院、实施性暴力、招募儿童兵、使儿童无法获得人道主义援助。

  7月24日,安理会在会议结束时通过一份由大会主席宣读的声明,表示决心确保尊重有关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的所有决议,并强调指出了对发展进行持续的投资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医疗、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以确保儿童能顺利地重新融入自己的社区,并防止他们再次被招募入伍。声明还指出,必须确认并适当处理被武装部队和武装团体剥削的女孩的特殊境况。

  之前,负责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的秘书长特别代表拉迪卡·库马拉斯瓦米在向安理会通报情况时说,尽管第1612号决议得到了坚决支持,且塞拉利昂、布隆迪、利比里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儿童境遇也已得到大幅改善,但是儿童仍在遭受折磨。世界各地有250000多名儿童仍被武装部队或团体用作儿童兵。成千上万女童遭到强奸和其他形式的性暴力。绑架儿童正变得越来越有计划和普遍。自2003年以来,1400多万名儿童被迫在其本国国内或国外流离失所,同时,每年因地雷致死或致残的儿童在8000至10000人之间。

  11月,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对在武装冲突中继续违反国际法招募和使用儿童表示强烈谴责,并表示欢迎国家、国际和“混合”刑事法院与法庭采取步骤,惩治那些被指控在武装冲突局势中严重侵犯儿童权利的人。

  安理会注意到在执行第1612号决议方面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包括监测和报告机制的首份报告以及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工作组的活动。安理会再次邀请那些受武装冲突影响却尚未参与实施监测和报告机制的相关国家自愿加入这一机制。安理会还再次呼吁各攸关方重点执行具体的、有时限的行动计划,以防止违反国际法规定而招募和使用儿童兵,如安理会第1539(2005)号决议所呼吁的那样。

  当天,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辩论开始时指出,尽管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国际社会在解决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方面才刚刚开始“触及其表面问题”。他希望安理会将可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向前迈进,以覆盖所有令人关切的局势和所有严重的侵权行为。他说,过去几年取得的实际成果表明,只要安理会有政治意愿,就有可能使身陷武装冲突局势的数百万儿童过上更好的生活。

小武器

  在联合国召开审查2001年关于非法小武器贸易的《行动纲领》执行情况的会议之前,安理会于3月20日召开会议,对打击这一祸患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审查。40多位发言人都认为,今年的联合国行动纲领审查大会将为改进旨在减少其负面影响的国际努力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裁军事务部主管汉内洛尔·霍普在会议上简述了近期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重点强调,大会于2005年11月通过了一项具有政治约束力的、使各国能查明和追踪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的国际文书。在一些需要做出进一步努力的领域,她举例说,必须支持各国建立能力,以提高安理会武器禁运的效力。此种支持可包括提供技术援助,以帮助改进对各国领空以及海洋边界的监测,并建立查明和起诉违反武器禁运者的手段。同时还必须系统地将小武器和轻武器长期管制措施纳入冲突后局势中的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进程。

  大多数发言人表示欢迎大会通过的标识与追踪非法小武器国际文书,但同时对这项文书既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性质也不包含涉及弹药的条款表示遗憾。许多发言人还表示欢迎大会授权设立一个政府专家组,并希望该专家组将朝着最终对武器中间商交易实行管理的方向取得进展。一些发言人指出,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领域还包括标识与追踪、协调管理、转让管制,以及把小武器措施纳入发展援助,并且,维持和平行动的预算中必须有充足的资金用于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辩论中还讨论了关于改进对武器禁运的遵守和禁止非国家行为者获得武器的方式。

妇女、和平与安全

  在里程碑式的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的第1325(2000)号决议通过六年之后,安理会于2006年10月26日召开会议,对在这一决议的执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做出评估。约50位发言人参与了对这一问题进行的辩论。该会议特别关注了评估联合国《全系统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的第一次后续报告。

  各位发言人承认在这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表示,令他们关切的是,安理会仍然没有一个确保将性别观点纳入其工作的系统方法,并且,将第1325号决议的目标转化为现实仍然是一项挑战。发言人还强调,建设和平委员会必须将性别观点纳入其活动,而各国,特别是那些摆脱冲突的国家,则必须通过国家行动计划。

  在会议结束时由主席宣读的一份声明中,安理会确认了妇女在建设和平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并表示欢迎在一些摆脱冲突的国家,有更多妇女参与决策。安理会鼓励各成员国、捐助者和民间社会在执行决议中提供支助,并请秘书长查明这方面依然存在的差距和挑战。安理会认识到,冲突后国家在进行体制改革中纳入社会性别因素十分重要,并鼓励这些国家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体制改革的主流,为妇女的权利和安全提供保护。

  安理会还再次最严厉地谴责武装冲突中对妇女的各种形式的暴力,其中包括杀害、致残和性暴力,呼吁武装冲突各方确保妇女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并强调必须终止对基于性别的暴力有罪不罚的现象。安理会再次最强烈地谴责联合国维持和平特派团人员的一切不当性行为,在这方面,安理会表示支持联合国进一步做出努力,全面落实行为守则和惩处程序,以防止和应对性剥削和性虐待行为。

联合国与区域组织的合作

  9月20日,安理会在进行高级别辩论之后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表示打算考虑进一步采取步骤,促进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在预防冲突、建设和平和维持和平领域更多、更密切地进行合作。

  安理会邀请所有具备维和能力或能够对危机做出快速反应的组织加强与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关系,并敦促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各机构、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继续努力帮助区域和次区域组织进行能力建设,特别是非洲联盟和非洲次区域组织,这些组织在为达成和平协定进行斡旋、预防冲突、管理危机和冲突后实现稳定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安理会表示欢迎许多区域和次区域组织打算密切参与建设和平委员会的工作,同样欢迎目前正在为加强联合国秘书处与区域组织在调停和维和方面的合作所做出的努力,并邀请秘书处扩大其提供给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的维和数据库,以便利相互提供信息。

  “今天,我们对各自的长处和优势有了更好的理解,”秘书长科菲·安南在大会上发言说。区域行为者的政治参与使联合国更好地认识各种具体情况,它们的维和能力使得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更快的反应。事实证明,它们的资源是冲突后建设和平的关键。

  “有时,我们会忘记我们的世界演变得有多快,”秘书长补充道。有9万多名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非洲待命部队或欧盟驻刚果民主共和国警察特派团驻留地实地,这在不久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实。下一个十年的现实情况是,对维持和平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因此联合国必须做好准备。国际社会将区域–全球伙伴关系的明确性、实用性和严肃性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现在正是时候。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1月16日,在听取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主席(欧安组织)的情况通报后,数位代表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赞扬欧安组织的工作,特别是它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工作。随着区域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被认可,许多发言人呼吁加强欧安组织与联合国之间的合作,因为两者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动领域。

  比利时外交部长卡洛·德古赫特介绍了比利时担任欧安组织轮值主席的优先事项,其中包括体制改革和冲突解决办法。欧安组织努力实现该组织的安全办法在各个方面之间更好地平衡,并促进法制、解决并预防冲突与危机,重点关注科索沃和“冰冻冲突”,比如外德涅斯特、南奥塞梯和纳戈尔内卡拉巴赫的局势。欧安组织打算发挥诚实调解方的作用,促进所有攸关方的利益。在这方面,欧安组织与联合国之间的良好合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