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首届全球模拟联合国大会某委员会的代表。

谈判基础

  作为本网站重点介绍的联合国机构,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就一系列重要问题做出决定。如果会员国间达成协议,在这两个机构中开展的审议则只能推进并产生结果。有时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协议,有时少数服从多数通过协议。本节重点关注促成会议达成决定的过程。该过程即为谈判。

谈判目的

  谈判作为一种广为人知的手段,运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谈判是一种不以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是一种在决策各方持有不同观点时做出共同决策的途径,或在其他参与者拥有不同目标时实现己方目标的渠道。

  这说明谈判是一种处理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和不同目标的方法。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应对冲突的方式。

  但仅在各方明确彼此具有共同利益时才能通过谈判处理冲突。各方或希望不以武力解决争端,或希望在各方持有不同观点时做出决定,或各方明确其在达成一致的问题上有实质性的共同立场,但对之前的某一问题的某些方面持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各方不认为其享有共同利益,则可能会(毫无意义地)互相指责或彼此忽视:他们不会对寻求达成协议感兴趣。

  谈判是寻求达成协议的方法。协议一旦达成,争端便得以解决,各方也可做出共同决定。

  一些个人或政府因担心被迫接受他们认为会损害其利益的谈判结果而对谈判感到不安。这种恐惧来自对谈判过程的误解。从各方自身的角度来看,代表团可能达成一致的任何目标和唯一结果都是对谈判启动之前的一大改进(换言之,相对协议的替代方案有所改进)。这往往不符合其预期或与其更希望看到的结果不同;尽管如此,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与不通过谈判而需面对的形势相比,达成一致已然是一大改进,通常是因为其他政府采取的行动与您代表的国家自身的利益吻合。同时,谈判结果包含部分消极成分(即损害了您的利益)也并不罕见。如果总体上看,消极成分仅占一小部分,总体情况仍有所改进,则可以接受。

  “妥协”一词在日常用语中可能带有非常消极的含义。让您在原则性问题或国家利益(意味着将其置于危险之中)上做出妥协显然非常糟糕。但在国际谈判中,该词用来表示“收敛你的勃勃野心,以便适当照顾他方关切,从而达成协议,改善目前的境况”。在这个意义上,“妥协”符合您和其他各方的利益。会议谈判者经常提及“妥协的精神”,表明他们在谈论某种令人满意又值得赞美的东西,而不是投降。

谈判中的权力

  对国际会议知之甚少的人普遍认为,那些强国的代表能把其意愿强加于人。但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实力无法直接转化为在国际会议上强加本国意志的能力。现实则微妙得多。国际会议中权力的真正源泉在于以下几点要素:

  • 您的提案是否对其他代表团有吸引力
  • 鉴于双边关系,其他政府在何种程度上愿意遵守您所代表的政府的意愿
  • 您所在的代表团对会前的问题以及其他代表团的态度认识是否到位
  • 您所在的代表团的活跃程度及积极争取的程度如何
  • 您所在的代表团是否能够灵活地满足他国的关切
  • 您所在的代表团能否创造性地提出对其他代表团有吸引力的提案
  • 您所在的代表团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某些目标和决心。

  在代表进入会议室时,要是幻想各国政府的相对实际权力会蒸发不见,则十分愚蠢。一个大国、强国的代表团,与弱国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他国重视与强国的双边关系,则会偏向于让其代表团遵寻强国代表团的意愿。强国的政府有条件事先向代表团下达指令并为代表团吸纳学识渊博的适宜人选。他们可派出许多代表。但有时小国及贫穷国家也可以很好地向自己的代表团传达指示,并派有能力的人员来代表国家。最终,代表团所代表的国家的权力大小并不会左右上述大多要素。

  简而言之,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对谈判有着影响:但绝不是唯一具有影响的要素。实力较弱的政府在往往能通过谈判达成比通过双边往来能获得的好得多的结果。同样重要的是,在一些问题上,不同政府的目标彼此冲突。会议很难处理这样的情况,也难以就这类问题商定出解决方案。相反,如果强国和弱国政府的目标能协调一致,那么会议就有条件达成所有人都可接受的结果。因此,会议议题主要是针对与会方有能力相互协调彼此利益的问题。权力斗争并非会议的重点,也与会议结果没有关联。

领导代表团

  一般来说,在一场国际会议的谈判中,对于任何议题,很多代表团并不认为需要采取坚定的立场。这常常是因为议题本身对他们没有很大的影响,或者在这些议题上施加自己的影响并没有带来过多益处。因为议题似乎对他们有利或者至少能够接受。然而,其他代表团可能抱有强烈意愿,想要在某一议题上对会议结果施加影响。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代表团的意愿会相互抵触。

  这些代表团——想要对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意愿相反的代表团——会成为谈判的领导者与推动者。每一个这样的代表团都只能通过在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会议结果)。如果这些代表团试着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试着满足各方诉求,则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要是这些代表谈能让其他代表团参与到磋商当中收效可能会更佳,因为他们可能是那些实际上认为解决方案对所有人都可接受而参与度却不高的代表团。最能处理好各方不同关切地代表团是领导代表团,因为其他代表团会追随他们。

谈判人员间的相互依赖

  只要参会各方没有企图让会议脱离正轨,谈判者就都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国际会议只有在协商一致或近似一致(达成共识或多数票表决)的情况下才能够通过决定或作出其他决议。会议未能达成一致就意味着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想要在会议上通过某些特定决定或作出其他决议的代表团,都在致力于达成一致的会议上,同其他代表团拥有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独立存在的,不管代表团在会议开始前是否就实质性问题以及程序问题是否拥有相同的立场。

  也就是说,每一个代表团都有动机提出或支持能够吸引尽可能多、最好是吸引所有其他代表团的提案,因为这样会促使其他的代表团支持自己。简言之,只要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没有任何无法接受的影响,每个代表团尽可能多地为满足其他代表团的目标(以及自己的目标)而努力都是符合自己利益的。

  因此,在国际会议上,即便各方在某些目标上存在不同看法甚至争议,成功的谈判常常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尽可能达成各方目标。相反,如果参会各方在此方面缺乏对这一点的认识,那么谈判一般难以取得丰硕成果。

  在多边会议中,意识到谈判各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取得成功的基石。很明显,谈判各方越能判断出并重视共同利益和目标,就更可能在谈判中进行合作、达成共识。相反,谈判各方越是认为利益和目标存在分歧,谈判就越可能笼罩在冲突的阴影之中,更难达成一致。

会议环境

  如果谈判室里的人都不知所措又互存怨气,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在任何事情上达成一致,而相反的情形则有益于达成一致。

  因此,确保会议环境和参会人保持良好和积极的状态环境符合联大主席及主席、总务委员会及委员会其他官员的利益,也符合所有希望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代表团的利益。

  一些外部因素,诸如气温、通风、便捷的食物与饮水等都会影响代表团的感受。但是会议也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会议可能是乐观的、充满希望的、乐于合作的。可能因有想要达成一致的强烈意愿而充满生机。这些情绪可能拥有某种势头带领会议向着某一方向前进。同样,会议也可能充满绝望、易怒或者疲劳等负面情绪。

  成功的谈判者能够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适应它们,然后尽力创造一种有益于达成一致的气氛。

  时长与时间点都非常重要。成功的谈判者一定要有良好的时间意识,了解代表团之间相互磋商、传达想法需要多长时间,了解单个代表团与会议整体准备好做出决定需要多长时间。成功的谈判者也能够判断在什么时间他/她应该接洽另一名代表、进行干预或提出建议等。在某些情形下,可以故意让代表团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从而驱使他们达成一致,但是这种策略很难掌握,最好只有那些懂得如何使用的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