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

尽管利比亚及其他一些萨赫勒地区的邻国近来都出现了政治动乱,乍得仍稳步走向可持续的复苏和稳定。2012年萨赫勒地区的有利雨型预计可带来2013年更好的农业生产。然而考虑到2012年粮食不安全的严重趋势,现有180万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该人群需要援助,以持续恢复和保护他们的生计。这一形势需要密切的监测,同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来满足弱势群体在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的需求。
2012年,乍得避免了霍乱的流行(在2011年,报告感染人数约为17000人,其中死亡人数455人)。然而,考虑到此类流行病周期性复发的特点,防病备灾应成为优先考虑的事项。2012年乍得发生了其他疾病的回潮,包括脊髓灰质炎、麻疹,以及疟疾和其他在多雨季易发的与水有关的疾病。
2012年,受洪灾影响的群众超过56万人,其中数千人流离失所。这会对受灾地区2013年的短期和中期生计问题产生持续的影响。对此,需要一整套组合行动来提高社区在应对未来洪灾的负面影响、避免洪灾对住宅区和临近河床作物的损害等方面的能力。这将需要国家机关、人道主义机构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
在利比亚危机之后,有超过9万名的乍得移徙工人返回原住地或在过境区定居;他们大部分落脚在法亚-拉若,以及博尔库-恩内迪-提贝斯提区和萨赫勒带的周围。这些地区的粮食不安全风险已经很高。此外,还有288,457名苏丹难民在乍得东部,58,197名中非难民在乍得南部,以及537名城市难民在恩贾梅纳。据估计,已有91,000名境内流离失所者返回到他们的原住地,然而仍有90,000人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返回地区基础社会服务的缺乏和法治的缺失需要通过多部门合作的方法来解决,以避免群体内的争端,这包括地方当局的能力建设和建立冲突解决机制。早日恢复组群便是为支持这种整体战略而设的一个重要论坛。
乍得的很多周期性人道主义危机都具有结构性原因,如长期的贫困和体制上的不足。为确保其获得更高的成本效益并能长期挽救更多的生命,援助预算需要向更加综合的模式转变,把备灾活动、减少灾害风险、提升复原能力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人道主义应急机制结合起来。
逃离邻国暴力行为而返乡者的归来,加剧了危机的周期性。因此,受灾地区群众的生计变得更加紧张。这一情况又会因为诸多原因而恶化,包括购买力下降以及由于气候变化、毁林、水土流失、荒漠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和稀缺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环境退化。
在2013年,人道主义机构的战略目标将继续解决下列人群当前的生存需求,包括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回返者、遣返移民、收容社区,以及受突发和缓发性自然灾害影响的人群。此外,将特别关注加强受灾人群应对周期性冲击的复原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紧急援助、恢复和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便具有了连续性;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与规定的短期应急机制共存,同时救生干预和备灾活动都是必要的。
该联合呼吁由一项为期三年的人道主义战略(2013-2015)提供支持。这项战略协同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即将实行的联合国发展援助框架,旨在提高经常性灾害受灾人群的复原能力,并帮助政府应对突发事件。2013年,人道主义机构将在应急规划和储备、预警系统、预防冲突及风险分析等方面加大努力,以使当局和人道主义活动者们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并且确保危机期间对冲突的敏感性。
截至11月,乍得2012联合呼吁已收到所需资金的67%。然而,一些部门仍然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其中包括保护(5%)、教育(15%)、卫生(24%)以及供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36%)。各部门间的资金平衡对于确保互补性和全面的响应是极为重要的。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联合国九大机构、国际移民组织以及23个非政府组织,同政府和当地参与者进行磋商,呼吁募集500,512,658美元以负担2013年的各项计划。
危机描述
危机的驱动因素:
- 自然灾害,例如洪灾和旱灾
- 逃离邻国暴力行为而返回的移民
- 来自苏丹和中非共和国的难民
- 境内流离失所
- 流行病
需求一览:
- 受冲突影响的人群,包括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以及从利比亚和尼日利亚返回的移民
- 受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影响的人群
- 受流行病和自然灾害影响的人群
战略目标:
- 降低目标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据其需求,为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回返者、遣返移民、收容社区及其他弱势群体提供保护和援助。
- 为自然灾害和流行病的受害者提供及时的援助和保护。
- 提高大多数弱势群体的生计水平和复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