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的状况
多哈回合承诺探讨贸易政策阻碍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诸多方面。这些市场的保护主义状况表明,如果不能在结束谈判时实现市 场准入高度自由化,则可能继续增加成本。
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此时大多数发达国家并未改变其贸易政策(如上所述,只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才以有限的方式进行了改变)。因此,记录下来的平均关税水平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贸易构成的变化。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的十年期间稍有下降,2008年数据是现有最新综合数据。数据还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的平均关税水平仍然很 高。发展中国家整体,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的关税分别下降为8%和1.6%,使得最不发达国家维持了这些产品的优惠幅度(图8)。在这个背景下,2008年服装和纺织品的利润率仍约为2%,最不发达国家的优势很少。
近年来关税结构也并未发生重大变化。多哈回合的一个目标就是降低发展中国家尤为关切的产品最高关税税率和关税升级。出口加工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因而带来更大的潜在回报。因此,重视同原材料商品和加工有关的市场准入问题以及上下游阶段相应的关税水平显然是必要的。
总体而言,过去十年高收入经合组织国家的最高关税税率相对保持稳定,平均为所有关税细目的9%(表4)。但是,农业最高关税税率仍然很高,为36%。同样,尽管总的关税升级表明在过去十年里一直保持稳定趋势,但在适用于完全加工农产品和原始农产品方面的关税存在很大不同。
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
经合组织国家提供的农业补贴对政策和市场价格起到了扭曲贸易的作用。2008年,数据显示,农业补贴占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从2007年的0.9%下降到2008年的0.8%,因此延续了1990年代后持续下降的趋势。然而,从绝对数值来看,3760亿美元的补贴仍然很高,2007年甚至增加了120亿美元(表5)。同样,直接向生产者提供的补贴的比例也在持续下降,并达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

正如2007年的情况一样,农业补贴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价格高,农业价格一直高于其长期水平,而不是农业政策改革的结果。商品输出补贴是生产和贸易中提供补贴的最扭曲形式,仍是生产者补贴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考虑到扭曲贸易的消极影响,人们对经合组织国家提供的高额扭曲贸易的补贴表示担忧。即使补贴是针对当地的消耗品,或者补贴并不与生产或价格挂钩,补贴仍会影响贸易,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机会。此外,补贴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推动价格下跌,这使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受到伤害,这种伤害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农业补贴使生产者与世界价格波动脱节,将调整的重担转移到国外。其次,经合组织国家出口从发展中国家更有效率的出口商和本地生产者手中拿走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在一些国家,这种情况加剧了粮食安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