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对信通技术的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并未使信通技术行业免受波及。信通技术有关设备的需求下降,导致投资减少。还有一些证据表明计划的网络升级投资减少,下一代互联网进入市场因财政紧缩而推后或放弃。与此同时,本行业从一些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刺激计划中受益,这些计划包括电信部门的活动。认为政府带头投资宽带基础设施是消除危机负面影响并促进今后发展前景的一个途径,这是基于以下认识,即信通技术激励创新,创造就业机会,是经济和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信通技术服务的使用
尽管有投资减弱的迹象,但到目前为止,最近的经济危机看上去并未减慢使用信通技术服务,如移动电话和因特网的增速。电脑和移动电话等设备价格持续下降助长了这种趋势。移动电话用户人数的稳定增长速度惊人,截至200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数量估计达到46亿部,拥有率达68%。与此相反,固定电话线路市场份额下降,全球拥有率不到18%。
发展中世界移动电话的增速最为迅猛,现在已经是发达世界移动电话用户的两倍多(分别为32亿和14亿)。发展中国家的用户绝大多数为中国和印度用户,超过12亿(分别约为7.5亿和5.25亿)。2008年至2009年,发展中国家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超过了50%,预计到2009年底将达到57%(见图18),而发达国家的普及率远远超过100%。
互联网使用也持续增加,尽管比移动电话的增速慢。2007年以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在发展中国家,同期年平均增长率非常强劲,超过20%,尽管比1998年至2009年这些国家年平均增长38%的增长率要低得多。2009年,预计世界人口的26%,也就是说超过17亿人在使用互联网。但是,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分别占人口的64%和18%)(见图18)。换句话说,2009年发展中国家超过80%的人口仍被排除在互联网及其惠益的大门之外。利用互联网的许多用户都在中国,占发展中世界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一。最不发达国家在使用上仍远远落后,尽管2008年每百人中用户从2007年的1.6人增加到2.1人。大洋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仍然是人均移动电话最少(图19)和固定电话线数最少的地区(图20)。

宽带的应用正改变着业务和人们彼此往来的方式,在改变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固定宽带接入大部分仍然局限于发达国家的因特网用户,可以发现宽带使用上一直存在巨大差距,2009年,27%的宽带使用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只有3.5%。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宽带使用高度集中在几个国家,中国在2亿固定宽带用户中占了一半,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固定宽带市场。

尽管固定宽带使用在增加,但各地区仍存在巨大差距(图21)。在世界许多最贫穷的地区,许多固定宽带用户仍可忽略不计。在大洋洲、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普及率不足1%。尽管到2009年,多数最不发达国家在商业上铺设了宽带,但由于费用奇高而无法利用这项服务。
尽管价格持续下降,但与2009年的收入水平相比,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宽带服务的价格仍然很高。实际上,在2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固定宽带服务的价格实际超过了月人均国民总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用户用于这项服务的支出平均是发达国家的7倍,而非洲则高达15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价格甚至更高)(见图22)。
固定宽带是全世界高速因特网接入的主要方式,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入高速(3G)移动宽带网络,这可进一步增加因特网用户的数量,特别是在固定宽带连接普及率不高的国家,如非洲的许多地区。2008年移动宽带用户的数量实际超过了固定宽带用户的数量。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移动宽带覆盖上仍存在巨大差距(2009年发达国家每100人中有39个移动宽带用户,而发展中国家每100人中有3个用户),预计今后发展中国家的移动宽带用户可能会大幅增加。

信通技术的私有化和自由化
电信/信通技术部门正变得更加私有化,且市场变得更加自由化。在全世界近65%的国家中,1980年代几乎全是国有的主要运营商现在已成为完全或部分实现私有化。在另外19%的国家中,有的正在进行私有化,有的则正计划进行私有化。尽管全球明显有私有化的趋势,但略超过三分之一的传统电信公司仍为国家所有。
电信与信通技术市场也更多面向竞争,尤其是在移动和因特网服务领域。截止2009年末,全世界171个国家(占所有国家的近90%)具有竞争性的移动电话市场。由于全世界92%的国家的这类市场中都存在竞争,其比例甚至高于因特网服务供应商市场(图23)。这些数字突出了私营部门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传播新技术和通信技术方面。竞争还有助于降低价格,而价格的降低反过来又导致推动信通技术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