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给我前半生蒙上阴影的那个生存威胁不再受到应有的关注。核武器已然从头条新闻和好莱坞剧本里消失,可是它们所构成的危险仍高如以往,而且在逐年增加。仅仅一次误会或误判便可导致核毁灭——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单会带来惨烈的痛苦与死亡,更可能终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1945年核武器毁灭了广岛和长崎以来,核武器再未被使用过,其中有运气的成分,也有决断正确的因素。不过,在世界拥有1万3千多件核武器的情况下,人类的运气还能维持多久呢?COVID-19疫情让人们对小概率事件的灾难性影响有了新的认识。
冷战结束后,核武库曾大幅减少,甚至被销毁。一些包含多个国家的地区自我宣布为无核武器区。深刻而广泛地否定核试验成为世界潮流。我任葡萄牙总理时曾令我国首次投票反对在太平洋恢复核试验。
但冷战结束也给我们留下一个危险的错觉,以为核战争威胁已成为过去。
这是天大的错误。核武器问题并未过时,其威胁当前仍在加重。
冷战时代的核爆躲避演习、核辐射掩蔽所虽已不再,但如今使用核武器的风险又达到了那时以来的最高峰。
今天,一些核武器国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与竞争,对话几乎荡然无存,透明度正在减弱,随着一些国家的安全战略设想到新的使用核武器情景,对核武器的重视程度正在上升。
与此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加上网络空间及外层空间这些新竞争领域的出现,暴露出一些防御弱点,推高了核升级的风险。我们缺乏应对此类动态的国际框架和工具。今天的多极全球秩序意味着带有核色彩的地区危机可能使别的核武器国卷入其中。
核武器现状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次事故或误判就可能将其点燃。
要扭转这个局面,要让世界远离核灾难,我们的主要希望寄托在1970年冷战最严峻时诞生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扩散条约》。
《不扩散条约》的存在是1945年以来核武器从未被使用过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条约》就实现核裁军作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承诺方包括五大核武器国。它也是裁军的催化剂——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些可怖的武器,裁军是唯一的途径。
占世界绝大多数的191个国家已加入《不扩散条约》,承诺不获取或发展核武器,这些承诺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予以监督执行。
一个月后《不扩散条约》缔约国将举行五年一度的常会,审议《不扩散条约》的进展情况。
联合国又就一项名字有简称的条约举行会议,其新闻价值看似并不特别大,然而《不扩散条约》对地球上所有人的安全与繁荣却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抓住1月份《不扩散条约》缔约国审议大会这个机会,扭转当前日益严重的危险趋势,摆脱此类非人道武器所投下的梦魇般阴影。
审议大会必须在以下6个方面采取大胆的行动:
– 为核裁军规划一条前进道路。
– 商定提高透明度、促进对话的新措施,从而降低核战争风险。
– 应对中东和亚洲正在酝酿的核危机。
– 努力加强防扩散全球支持框架,其中包括原子能机构。
– 促进在医疗等领域和平利用核技术。这是《不扩散条约》赢得无核武器国家支持的原因之一。
– 提醒全世界人民尤其是年轻人,消除核武器是确保永不使用核武器的唯一途径。
我敦促各国政府以团结互助、坦诚对话、灵活变通的精神对待这次会议。
1月份《不扩散条约》缔约国审议大会的谈判情况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核武器一旦使用就会影响到每个人。
世界的脆弱性从未如此明显。
我希望各国人民共同促使各国政府远离悬崖的边缘,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有保障的世界,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