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贸易)
发展中国家2009年的出口下降了9%,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贸易资金蒸发及其主要市场出现衰退。201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得到恢复,增长了13%。预计2011年和2012年将增长8%,远低于危机前三年平均每年11%的增长率。商品价格高企及波动使最不发达国家受到的影响特别大。然而,最不发达国家越来越能够使其出口市场多样化,其中新兴市场经济体吸收了其出口中较大一部分。尽管如此,低收入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获得贸易融资方面仍然面临困难,因此,也面临着在今后世界贸易增长中被边缘化的危险。
虽然广泛的保护主义已得以阻止,但一些国家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确实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分析还表明,一些国家(包括二十国集团成员国)采取的歧视性措施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与危机有关的失业率上升加剧了公众对劳工移民的负面态度,一些目的地国家甚至采取了限制移民工人流入的措施。向发展中国家的汇款在2009年有所下降,但在2010年恢复到3260亿美元。
在经过近10年的谈判之后,缺少旨在实现真正的“发展回合”的政治意愿阻碍了多哈回合议程的结束。虽然存在一些绊脚石,但造成僵局的最直接原因是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一些成员要求新兴国家大幅削减其对非农产品的关税,使其接近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与多哈任务和千年发展目标8的具体目标不符,后者强调改善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将削弱世贸组织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免关税的,这反映了世界贸易的总体自由化。但是,仍有20%的出口面临关税,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被征收关税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因此,这些出口仍然面临着严重阻碍。自2005年以来,除了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一些农产品以外,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出口关税几乎没有减少。关税水平和贸易优惠参差不齐,在产品和地区方面都是如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成员国对国内生产者的农业补贴也对贸易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商的农产品市场准入。
非关税措施日益发挥着贸易壁垒的作用,包括服务贸易,这个领域的非关税措施很复杂,也很难进行评估。更广泛来讲,较高的国内物流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出口价格,限制了低收入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减少运输成本和其他国内制约因素是这些国家支持加强市场准入的一些最重要措施。
捐助国和机构通过针对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援助和强化贸易相关援助综合框架等倡议,支持发展中国家努力建设贸易能力。贸易援助支持发展生产和出口能力,以及调整因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成本。2009年,该倡议继续增加其援助,使其援助额达到创纪录的401亿美元,虽然与往年相比,增长速度有所降低。
在贸易领域,本报告建议国际社会:
- 加大努力,结束一个平衡、全面、雄心勃勃以及面向发展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
- 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能力的支持,支持其国家发展战略并实施贸易援助和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的强化综合框架
- 制定并加强各种方案,以确保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贸易融资,并通过加强边境管理和物流的方式进一步削减交易成本
- 取消自2008-2009年危机以来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并避免引入新的贸易限制措施,特别是那些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商业利益具有负面影响的限制措施
- 确保至迟于2011年底商定关于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的具体措施,包括永久全面实施免关税和非配额的市场准入、取消对棉花的出口补贴和国内支助措施,以及对最不发达国家服务出口提供优惠市场准入
- 加快履行在2013年之前消除一切形式的农业出口补贴,以及在可信的中期时间框架内取消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补贴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