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在建设设计有复原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包容与可持续的产业化、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投资建设基本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是提高全球社区的生活条件的关键。所谓基本,是指那些根本性的,由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求所构成的东西。然而,虽然这些东西仅仅是基础,但并不意味着要解决对于这些需求的关切却并非易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经过协调的、长期的规划,涉及地理、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将基础设施理解和认定为仅仅是一栋建筑或一条公路。然而,一家医院如果缺少可靠的废弃物处置系统就无法运作,同样,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指导,没有相应的机构来运行,也没有其它资源支持,这家医院也是无法运作的。但是,在谈及基础设施时,人们往往忽视了这种超越眼前存在的认识。我们需要根据这一考量进行改变。

道理很简单,没有基础设施就没有健康的社会。医疗保健和教育等基础服务需要基础设施。社区和企业想要运行良好、兴旺发展,需要获得物资和市场的渠道。基础设施需要满足社会需求,但人们也应当对它的长期效应,包括确保其长期运转所需的资源,都加以评估。

要实现拟议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很多都要求坚实、完善、功能健全、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从可靠的能源供应、饮用水供应、教育到安全和保障,再到社会和经济服务,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有复原力的基础设施来实现。

然而,基础设施的复原力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考虑,兼顾机遇和风险。我们必须支持发展,但万一发生问题怎么办?我们当前处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下?当今世界的问题是什么?例如,就气候变化而言,这一问题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日俱增。因此,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不仅要支持发展,也要支持灾后复原。作为联合国系统内受命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事务的机构,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在开发基础设施项目已拥有20年的经验,我们认为,成功实现任何基础设施目标都需要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项目事务厅具备这一能力。。国际社会和产业界必须合作,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兼顾风险,将安全和复原力放在中心位置。

联合国项目事务厅的经验来自广泛的伙伴关系。我们与联合国系统、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均有合作。我们的合作模式鼓励私营投资者将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现在,发展中国家需要越来越多的投资以提高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复原力。

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多起自然灾害,给基础设施造成毁坏,表明发展可持续基础设施需要一种基于风险的办法。. 联合国项目事务厅的工作恰好涉及这一领域。例如, 为应对2010年发生的海地地震,我们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劳工组织提供了广泛支持,包括为受灾人群建立避难所以及处理数量庞大的地震废墟。再如,联合国项目事务厅还为巴西政府建设能抵御地震和热带气旋的社区医院提供支持,这些医院都安装了外置太阳能灯和雨水积蓄系统等环境友好型基础设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现有的基础设施也是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这些设施的评估应当以了解如何对其加以利用和修复的方式进行。在世界各地,各种开发项目和已有的水处理设施、道路、桥梁和公共电网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也就是如何处理世界各地现有的公用基础设施网络?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却经常被忽视。

如果风险无法消除,我们就要改善管理和降低风险。降低灾害风险意味着通过防御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风险和复原力直接相关:减低风险可提高复原力。因此,在项目中有效控制风险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人们还需继续加深对这种关联的认识。

基础设施的复原力通常被看作是其吸收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压力的能力。例如,一栋建筑在地震中的反应——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取决于该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性能减少建设项目的环境足迹,而复原力则让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承受来自环境的影响。

这些问题很复杂且涉及很多原则。但有一点很明确,即基础设施体系必须超越政治周期,其开发必须建立在为基本服务提供长期支持的基础上。如果不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可持续基础设施将只是无法企及的海市蜃楼。正因如此,在设定未来发展议程的时候,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有复原力的基础设施,其成功建立在有复原力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