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托管和非自治领土名单
下列领土受到联合国《托管协定》管辖或被大会列为非自治领土。日期显示领土独立或领土地位发生其他变化的年份,此日期之后不再向联合国提交材料。有关国际托管制度和托管领土的更多详细资料,请参阅国际托管制度和托管领土页面(国际托管制度和托管领土网页)。目前的非自治领土名单请参阅非自治领土页面(非自治领土网页)。
管理国
| 澳大利亚 | 比利时 | 丹麦 | 法国 | 意大利 | 荷兰 | 
| 新西兰 | 葡萄牙 | 南非 | 西班牙 | 联合王国 |
 美国 |
| 管理国/管理当局 | 领土 | 地位 | 年份 | |
|---|---|---|---|---|
| 科科斯(基林)群岛 | 地位变更 | 1984年 | ||
| 巴布亚/巴布亚新几内亚[1] | 独立后称巴布亚新几内亚 | 1975年 | ||
| 瑙鲁托管领土[2] | 独立后称瑙鲁 | 1968年 | ||
| 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托管领土1 | 独立后称巴布亚新几内亚 | 1975年 | ||
| 比属刚果 | 独立后称刚果利奥波德维尔,后改为扎伊尔,现名刚果民主共和国[3] | 1960年 | ||
| 卢安达-乌隆迪托管领土 | 独立后称布隆迪 | 1962年 | ||
| 独立后称卢旺达 | 1962年 | |||
| 格陵兰 | 地位变更 | 1954年[4] | ||
| 法属赤道非洲 | 法属赤道非洲 | 独立后称乍得 | 1960年 | |
| 独立后称加蓬 | 1960年 | |||
| 中刚果 | 独立后称刚果(布),现名刚果共和国 | 1960年 | ||
| 乌班吉沙里 | 独立后称中非共和国 | 1960年 | ||
| 法国在印度的殖民地 | 地位变更 | 1948年 | ||
| 法国在大洋州的殖民地[5] | 地位变更 | 1947年 | ||
| 法属圭亚那 | 地位变更 | 1947年 | ||
| 法属索马里 | 独立后称吉布提 | 1977年 | ||
| 法属西非 | 法属西非 | 独立后称达荷美,现名贝宁 | 1960年 | |
| 独立后称象牙海岸,现名科特迪瓦 | 1960年 | |||
| 独立后称毛里塔尼亚 | 1960年 | |||
| 独立后称塞内加尔 | 1960年 | |||
| 独立后称上沃尔特,现名布基纳法索 | 1960年 | |||
| 法属几内亚 | 独立后称几内亚 | 1958年 | ||
| 法属苏丹 | 独立后称马里 | 1960年 | ||
| 尼日尔 | 独立后称尼日尔 | 1960年 | ||
| 瓜德罗普岛及属地 | 地位变更 | 1947年 | ||
| 印度支那 | 独立后称柬埔寨 | 1948年 | ||
| 独立后称老挝,现名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 1949年 | |||
| 独立后称越南 | 1948年 | |||
| 马达加斯加及属地 | 独立后称马达加斯加 | 1960年 | ||
| 独立后称科摩罗 | 1975年 | |||
| 马提尼克 | 地位变更 | 1947年 | ||
| 摩洛哥 | 独立后称摩洛哥 | 1956年 | ||
| 新赫布里底(英法共管) | 独立后称瓦努阿图 | 1980年 | ||
| 留尼汪省 | 地位变更 | 1947年 | ||
| 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 地位变更 | 1947年 | ||
| 法国管理的喀麦隆托管领土 | 独立后称喀麦隆 | 1960年 | ||
| 法国管理的多哥兰托管领土 | 独立后称多哥 | 1960年 | ||
| 突尼斯 | 独立后称突尼斯 | 1956年 | ||
| 意大利管理的索马里托管领土 | 独立后称索马里(与英属索马里合并) | 1960年 | ||
|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 地位变更 | 1955年[6] | ||
| 荷属印度群岛 | 独立后称印度尼西亚 | 1949年 | ||
| 荷属新几内亚 | 作为伊里安查亚加入印度尼西亚 | 1963年 | ||
| 苏里南 | 地位变更(后于1975年独立,称苏里南) | 1955年6 | ||
| 库克群岛 | 地位变更 | 1965年 | ||
| 纽埃岛 | 地位变更 | 1974年 | ||
| 西萨摩亚托管领土 | 独立后称西萨摩亚,现名萨摩亚 | 1962年 | ||
| 安哥拉(包括卡奔达飞地) | 独立后称安哥拉 | 1975年 | ||
| 佛得角群岛 | 独立后称佛得角 | 1975年 | ||
| 果阿及属地 | 地位变更 | 1962年 | ||
| 澳门及属地 | 地位变更 | 1972年 | ||
| 莫桑比克 | 独立后称莫桑比克 | 1975年 | ||
| 葡属几内亚 | 独立后称几内亚比绍 | 1974年 | ||
| 圣若昂-巴蒂斯塔-德阿茹达 | 地位变更 | 1962年 | ||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独立后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1975年 | ||
| 帝汶/东帝汶[7] | 独立后称东帝汶 | 2002年 | ||
| 西南非洲 | 大会终止南非的任务授权[8] | 1966年 | ||
| 独立后称纳米比亚 | 1990年 | |||
| 费尔南多波岛和木尼河镇 | 独立后称赤道几内亚 | 1968年 | ||
| 伊夫尼 | 地位变更 | 1969年 | ||
| 亚丁 | 独立后称南也门,现名也门(与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合并) | 1967年 | ||
| 安提瓜(背风群岛) | 独立后称安提瓜和巴布达 | 1981年 | ||
| 巴哈马 | 独立后称巴哈马 | 1973年 | ||
| 巴巴多斯 | 独立后称巴巴多斯 | 1966年 | ||
| 巴苏陀兰 | 独立后称莱索托 | 1966年 | ||
| 贝专纳兰 | 独立后称博茨瓦纳 | 1966年 | ||
| 英属圭亚那 | 独立后称圭亚那 | 1966年 | ||
| 英属洪都拉斯 | 独立后称伯利兹 | 1981年 | ||
| 英属索马里 | 独立后称索马里(与意大利管理的索马里托管领土合并) | 1960年 | ||
| 文莱 | 独立后称文莱达鲁萨兰国 | 1984年 | ||
| 塞浦路斯 | 独立后称塞浦路斯 | 1960年 | ||
| 多米尼克(向风群岛) | 独立后称多米尼克 | 1978年 | ||
| 斐济 | 独立后称斐济共和国 | 1970年 | ||
| 冈比亚 | 独立后称冈比亚 | 1965年 | ||
| 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 | 独立后称基里巴斯 | 1979年 | ||
| 独立后称图瓦卢 | 1978年 | |||
| 黄金海岸 | 独立后称加纳 | 1957年 | ||
| 格林纳达(向风群岛) | 独立后称格林纳达 | 1974年 | ||
| 香港 | 地位变更 | 1972年 | ||
| 牙买加 | 独立后称牙买加 | 1962年 | ||
| 肯尼亚 | 独立后称肯尼亚 | 1963年 | ||
| 马来亚联盟 | 独立后称马来亚联合邦,现名马来西亚[9] | 1957年 | ||
| 马耳他 | 独立后称马耳他 | 1964年 | ||
| 毛里求斯 | 独立后称毛里求斯 | 1968年 | ||
| 尼日利亚 | 独立后称尼日利亚 | 1960年 | ||
| 北婆罗洲9 | 地位变更 | 1963年 | ||
| 北罗德西亚 | 独立后称赞比亚 | 1964年 | ||
| 尼亚萨兰 | 独立后称马拉维 | 1964年 | ||
| 沙捞越9 | 地位变更 | 1963年 | ||
| 塞舌尔 | 独立后称塞舌尔 | 1976年 | ||
| 塞拉利昂 | 独立后称塞拉利昂 | 1961年 | ||
| 新加坡9 | 独立后称新加坡 | 1965年 | ||
| 所罗门群岛 | 独立后称所罗门群岛 | 1978年 | ||
| 南罗德西亚 | 独立后称津巴布韦 | 1980年 | ||
| 圣基茨-尼维斯-安圭拉(背风群岛) | 独立后称圣基茨和尼维斯(从安圭拉分离出来) | 1983年 | ||
| 圣卢西亚(向风群岛) | 独立后称圣卢西亚 | 1979年 | ||
| 圣文森特(向风群岛) | 独立后称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1979年 | ||
| 斯威士兰 | 独立后称斯威士兰 | 1968年 | ||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独立后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1962年 | ||
| 英国管理的喀麦隆托管领土 | 北部地区并入尼日利亚 | 1961年 | ||
| 南部地区并入喀麦隆 | 1961年 | |||
| 坦噶尼喀托管领土 | 独立后称坦噶尼喀[10],现名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 1961年 | ||
| 
 英国管理的多哥兰托管领土 | 与非自治领土黄金海岸合并为加纳 | 1957年 | ||
| 乌干达 | 独立后称乌干达 | 1962年 | ||
| 桑给巴尔 | 独立后称桑给巴尔10,现名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 1963年 | ||
| 阿拉斯加 | 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 1959年 | ||
| 夏威夷 | 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 1959年 | ||
| 巴拿马运河区 | 地位变更 | 1947年 | ||
| 波多黎各 | 地位变更 | 1952年[11] | ||
| 太平洋岛屿托管领土 | 地位变更,称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与美国建立自由联系关系,享有完全自治 | 1990年 | ||
| 地位变更,称马绍尔群岛,与美国建立自由联系关系,享有完全自治 | 1990年 | |||
| 地位变更为美国的自由邦,称北马里亚纳群岛 | 1990年 | |||
| 地位变更,称帕劳,与美国建立自由联系关系,享有完全自治 | 1994年 | |||
[1]大会1971年12月20日第2865 (XXVI)号决议决定,根据各领土人民的明确愿望,就适用联合国而言,巴布亚领土和新几内亚托管领土从此应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
[2]《瑙鲁托管协定》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联合王国提交,并经大会1947年11月1日第140 (II)号决议批准。瑙鲁由澳大利亚代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联合王国进行管理。
[3]1960年加入联合国时,国名为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71年更名为扎伊尔,1997年5月17日更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4]丹麦政府1953年9月3日来文通知秘书长,由于1952年6月5日通过宪法修正案,格陵兰成为丹麦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宪法地位等同于丹麦其他部分,由于这一宪法修改,丹麦政府认为其根据《宪章》第十一章对格陵兰承担的责任已经终止,因此决定停止根据《宪章》第七十三条(辰)款递送情报(A/AC.35/L.155和Corr.1)。大会1954年11月22日第849 (IX)号决议除其他外,认为现在应停止根据《宪章》第七十三条(辰)款递送有关格陵兰的情报。
[6]荷兰政府在1955年3月30日的来文中向秘书长转递了1954年12月29日颁布的《荷兰王国宪章》所载宪法条款(A/AC.35/L.206)。大会在1955年12月15日第945 (X)号决议中,除其他外,认为停止根据《宪章》第七十三条(辰)款递送关于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和苏里南的情报是适当的。1975年,苏里南独立。
[7]东帝汶最初由葡萄牙管理,1975年至1999年期间处于印度尼西亚控制之下。东帝汶于2002年5月实现独立,2002年9月作为东帝汶加入联合国。
[8]大会在第2145 (XXI)号决议中,除其他外,决定南非不再对该领土拥有管理权,西南非洲从此由联合国直接负责。
[9]1963年,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巴(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独立。
[10]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盟条款》获得批准,之后,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继续作为联合国的一个单一成员,于1964年11月1日更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11]1953年1月19日和3月20日的来文通知联合国,随着《波多黎各宪法》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波多黎各自由邦成立。来文还指出,由于这些宪法修改,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将停止根据《宪章》第七十三条(辰)款递送情报(A/AC.35/L.121)。大会在1953年11月27日第748 (VIII)号决议中,除其他外,认为由于这些情况,《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和《宪章》第十一章规定的条款不再适用于波多黎各自由邦,并认为应当停止递送该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