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的人权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它源于很小、离你家近在咫尺的地方——那么近,那么小,世界上没有一张地图找得到。[……]除非人权在微小的地方得到落实,否则它们在别处就都不会有任何意义。没有每个公民同心协力的行动,使人权贴近家园,我们就不要期待它在更广泛的世界有所进展。"
埃莉诺·罗斯福
每年的12月10日是人权日。1948年的这一天,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这份文献宣布了每个人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不分种族、肤色、宗教、性别、语言、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上翻译语言最多的文献,有500多个语言版本。
2020年主题:恢复得更好——挺身维护人权
今年人权日的主题与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有关,强调必须将人权置于恢复工作的中心,重建更美好的家园。若要实现全球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为所有人创造平等的机会,解决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暴露出并乘虚而入的问题,应用人权标准应对根深蒂固的、系统性的和世代相传的不平等,解决排斥和歧视问题。
在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起的“挺身而出维护人权”的普遍行动号召下,我们的目标是让公众、我们的合作伙伴以及联合国大家庭都参与其中,推进变革性行动,并提供鼓舞人心的实际案例,促进更好地恢复和推动建设更具抵御力、更公正的社会。
人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人权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核心。在没有人的尊严的情况下,我们就无法推动可持续发展。人权是由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推动的,而可持续发展目标又是由人权的进步推动的。了解联合国机构如何努力将人权置于工作的中心。
必须将人权置于后疫情世界的中心
贫困、不平等现象、结构性歧视、根深蒂固的歧视以及人权保护方面的其他差距让2019冠状病毒病危机雪上加霜。只有采取措施,弥合这些差距并增进人权,才能确保我们能完全克服此次危机,重建一个更美好、更具复原力、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世界。。
- 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结构性歧视和种族主义加剧了2019冠状病毒病危机。平等和不歧视是后疫情世界的核心要求。
- 解决不平等问题:为了从此次危机中恢复过来,我们还必须解决普遍存在的不平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促进和保护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我们必须建立面向新时代的新社会契约。
- 鼓励参与和团结:我们同舟共济。从个人到政府,从民间社会和基层社区到私营部门,每一方都应该发挥作用,为今世和后代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后疫情世界。我们需要确保在恢复工作中吸纳受影响最大和最弱势的群体的意见。
- 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实现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人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是实现复苏并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基石。
挺身维护人权
- 《世界人权宣言》增强我们所有人的权能。
- 每一天,人权都与我们所有人有关。
- 我们共同的人性植根于这些普世价值。
- 平等、正义和自由能够预防暴力并维持和平。
- 不论人性的价值观在何时何地被丢弃,我们都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 我们需要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