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人民与人工智能:捍卫权利,塑造未来
尽管人工智能可助力文化复兴、赋权青年,甚至帮助应对气候变化,但它往往也会加深对土著人民的偏见、排斥和误解。
大多数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缺乏土著人民的参与,这增加了土著人民数据、知识与身份被滥用的风险。
此外,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还可对土著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这不仅是一个新的挑战,也叠加了原本就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使土著人民无法充分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进程。
要释放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就必须将土著人民作为权利持有者、共同创造者与决策者加以尊重。有意义的包容、数据主权和基于文化的创新,是确保人工智能为土著社区赋能的关键。
2025年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以“土著人民与人工智能:捍卫权利,塑造未来”为主题,将这一议题推向公众视野。
请广而告之!让我们携起手来,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土著人民#
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土著人民不可或缺
据估计,世界上共有4.76亿土著人民生活在约90个国家。土著人民使用世界上约7000种语言中的绝大多数,并代表着5000种不同的文化。
土著人民继承并实践着与其他人民及环境相互关联的独特文化和方式。他们保留着与其所处的主流社会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特征。尽管世界各地的土著人民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但保护其作为独特民族的权利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
多年来,土著人民一直寻求其身份、生活方式及其在传统土地、领土和自然资源方面的权利得到认同。然而,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权利却一直遭到侵犯。如今,土著人民可以说是世界上处境最不利和最脆弱的群体之一。目前,国际社会认识到,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以保护土著人民的权利并维持其与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为提高对土著群体需求的认识,国际社会每年都在8月9日纪念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以肯定联合国土著居民问题工作组于1982年在日内瓦举行第一次会议。
你知道吗?
- 在波利尼西亚,土著人民主导的珊瑚礁保护项目正在利用人工智能监测珊瑚的健康状况。
- 在因努伊特人的领地,土著人民贡献智慧,参与开发人工智能模型,帮助社区适应气候变化。
- 在新西兰,土著人民正在使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复兴毛利语。
你听说过“赤道倡议”吗?

“赤道倡议” 旨在弘扬世界各地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的智慧与经验。通过这一平台, 您将走近那些令人赞叹的土著知识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