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的阳光智能全球紫外线应用程序可提供个性化防晒建议,在多达10个地点开展紫外线辐射水平追踪服务,促进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过度暴露于紫外线辐射,助力公众有效应对与紫外线相关的健康问题。
科学和技术
当娜塔莎•桑瓦 (Natacha Sangwa) 表达要学习计算机编程的意愿时,她身边的人都发出质疑:“你真的认为你行吗?”他们认为,编码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这恰恰是女童所缺乏的。毕竟,男性占据了大部分技术岗位。“我非常想通过掌握编码技能并投身技术行业来证明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桑瓦说。她已经参加了去年在卢旺达举办的“非洲女童能够编码倡议”首届编码训练营。桑瓦觉得,“非洲女童能够编码倡议”和西门子女性赋权 (EmpowerHer) 计划等平台,能够激励并鼓舞更多的女童进入信通技术行业。
人工智能是第五届“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的焦点议题。这一年度峰会是联合国借助人工智能推进全球发展优先事项的主要的行动平台。联合国人权事务主管福尔克尔•蒂尔克 (Volker Türk) 在愿景声明《人权:一条寻求解决方案的路径》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加速进入应用并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必须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惠及每个人。”联合国人权办为采用基于人权的方法开发和使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提供指导,确保上述技术维护所有人的尊严和权利。
这个世界存在性别平等问题,人工智能折射出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尽管全球使用互联网的妇女人数逐年增加,但在低收入国家,只有20%的妇女能够上网。性别数字鸿沟会导致数据差距,人工智能的性别偏见就是例证。人工智能的创作者不同,以及人工智能数据中是否包含偏见,都会成为延续、扩大或者缩小性别平等差距的因素。消除人工智能中的性别偏见,首先要在设想和构建人工智能系统时将性别平等作为优先目标。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更多的妇女,这就需要让更多的女童和妇女有机会接受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信通技术教育,进入相关领域,并发挥领导作用。2024年4月,在卢旺达基加利的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数字化转型中心举办的“非洲女童能够编码倡议”编码训练营期间,青年妇女学员用笔记本电脑进行学习。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呼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建立更多的监管框架,以确保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人。虽然人工智能有望实现产品和服务个性化以及优化客户支持,但对于人工智能能否公平、负责任、符合伦理道德地利用,许多人表达了担忧。目前,全球科技巨头控制着数字服务产生的大部分数据流和收入,威胁着公平竞争,扩大了现有的技术鸿沟。公共政策需要有力指引人工智能的创新和设计,以消除人们的偏见,并确保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商品和服务惠及弱势群体。
共享人类价值,推动科学为所有人服务
我们如何提升公众对科技的获取,并确保其中的伦理标准和公平性? 答案来自 #共享人类价值#。 感谢刘慈欣加入我们的行动,分享可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未来的解决方案。
新的数字技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赋权人权活动,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这些创新技术的阴暗面也可能对人们的权利构成严重风险,包括侵犯隐私、传播仇恨言论与错误信息、破坏民主进程以及加剧网络暴力。因此,联合国人权办设立了“技术行业的工商企业与人权”项目,通过提供将《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指导原则》应用于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权威路线图,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玛丽•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进修计划 (MSCFP) 为入选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攻读核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从而激励和支持年轻女性投身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