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发展目标具体目标已经实现,但仍有12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世界银行新的贫困估计已经证实了去年的发现,即全世界已经比2015年最终期限提前5年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具体目标。在发展中地区,依靠每日低于1.25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47%降至2010年的22%。2010年生活在极端贫困环境下的人数比1990年减少约7亿

  各个发展中地区的极端贫困率都已下降,中国起着带头作用。在中国,极端贫困率自1990年的60%降至2005年的16%,2010年又下降到12%。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贫困仍然非常普遍,尽管后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南亚,贫困率以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下降——从1990年的51%降至20年后的30%。与之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率在同期内只下降了8个百分点。

  尽管从全球范围来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仍有12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将近一半的人依靠每日低于1.25美元维生。它也是唯一一个极端贫困人口稳步增长的地区,从1990年的2.9亿增加到了2010年的4.14亿,占全世界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世界银行预计,到2015年,在以1990年标准划分的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中,仍将有约9.7亿人依靠每日低于1.25美元维生。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将各占发展中世界极端贫困人口的40%。

  世界上贫困总是出现在这样的地区:不良健康和教育匮乏导致人们缺少有效的就业机会;环境资源枯竭或被损坏;腐败、冲突和治理不善导致公共资源浪费并阻碍私人投资。国际社会现在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继续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困作斗争。

贫困监测面临的挑战阻碍有效的政策制定

  对贫困的测量仍旧是有效政策制定的一项障碍。在很多国家,贫困监测数据的可获取性、频率以及质量仍然很低,特别是在一些小国家和处境脆弱的国家及地区。本报告中的2010年估计数仍旧是暂定的,主要由于从2008年至2012年国家住户调查中收集的数据有限,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北非。制度的、政治的以及财务的干扰阻碍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公共获取。在这些国家迫切需要改善住户调查项目以开展贫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