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城市化进程,数百万人移徙到城市及城市中心区,对当地居民、政界人士、城市管理者、城市规划师以及政策制定者施加了巨大压力。同时,城市也是创新和机遇的指明灯,有着推动积极变化和兼容发展的变革性力量。

在此之前,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既要为居住在城市外围和城市群的边缘群体提供水和卫生等基本服务,也要管理无序的城市扩张。地方领导人有责任为居民创造平等的机会,确保所有人都能在可持续、安全的环境下谋生、创造经济效益并参与社会活动和休闲活动,确保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不会被落下。曾经的农村住区正快速发展成为城市化中心或小城镇,最后发展为城市,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化带来的挑战。2014年,全世界54%的人口被归为城市人口,预计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60.4%。截至2018年,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达548个,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706个。

2014年,发展中国家3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贫民窟内,世界上还有无数城市出现了规划外的非正规住区,是低收入人群和贫困居民的主要聚集地。这导致大多数城市的扩张超出了行政边界,绝大多数贫民窟的居民无法享有基本服务和体面工作。帮助城市和其他人类住区成为宜居、可持续的现代居住场所,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的全球使命。人居署在7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与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携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此外,人居署还支助在城市地区实现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落实目标的行动指南,《新城市议程》是人居署推动城市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变革作用的框架文件,于2016年在厄瓜多尔基多人居三会议上获得通过。

根据《新城市议程》,城市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多部门参与的城市规划、地方融资、安全且负担得起的住房供应、充足的基本服务、投资低排放且负担得起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参与式、包容的规划、实施和监测方案,以确保地方自主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在实际运作中,人居署与合作伙伴开展广泛合作,设计、开发并实施负担得起的、可复制的创新方案,以应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每个重要维度的挑战。在运作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以及汇总的最佳实践,能加强人居署的规范性工作,例如向政策制定者、城市领导者和发展融资机构提供咨询建议。

人居署与大学及研究机构长期合作,从而能够不断开展并分享城市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权威性工作,成为知识和能力建设的全球领导者。

对城市居民来说,清洁水和卫生设施是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利用公共和私人投资,人居署为200多万名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居民提供了获得改善、可持续的供水和卫生设施。

人居署通过开展创新型的参与性贫民窟改造项目,改善了全世界200万贫民窟居民的生活质量,并让社区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监测干预过程,提高了地方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时通过赋权人民,确保社区的内在可持续性。

人居署与伙伴城市合作实施“加强城市安全方案”,在过去两年里,在12个国家成功建设了40个公共空间,提高了50多万人的活动便捷性,让他们拥有更安全的娱乐设施。土地保有权是城市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最近,人居署为建立解决伊拉克北部土地冲突的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地方政府面临的另一个关键挑战是需要创造足够的财政收入以支持可持续社会方案。例如,人居署在索马里的干预工作表明,以土地和财产为基础征税,可以为地方当局创造稳定的财政收入。

人居署还与地方政府合作,提高他们应对人为或自然灾害的韧性和能力。人居署为阿富汗、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伊拉克、黎巴嫩、索马里、斯里兰卡和叙利亚等会员国的冲突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了支助。目前,包括难民、国内流离失所者、回返者和收容社区居民在内的共100多万人享受到了获得改善的住房和升级的基础服务设施,他们的土地保有权也得到了保障。

人居署的所有倡议都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重视公民参与,鼓励社区、方案设计与实施领域专家等利益群体的广泛参与。

因为日益恶化的不平等、空间隔离和社会排斥现象,大多数城市和人类住区居民的生活面临挑战,最边缘的人群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为了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让任何人掉队的目标,人居署在任何工作中都特别重视人权、性别、青年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要稳步推进城市和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从前被边缘化或被排斥的群体的需求。

各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辅相成,任何目标都必须协同其他目标才能取得进展。因此,人居署与其他联合国基金、机构和方案的合作显得至关重要。通过解决环境、教育和性别平等问题,我们就能实现城市和人类住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