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
2019冠状病毒病危机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要去修复与自然之间日益恶化的关系,并再度证明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退化和未来暴发大流行病的风险有许多共同的根本原因,即森林退化和生境碎片化导致人类和野生生物的接触增加。制定更有效的生物多样性政策,可以降低未来暴发大流行病的风险,减少全球大流行病可能造成的部分经济和社会成本。
与自然合作的惠益和成本效益也体现在其他领域,包括粮食安全、水安全和气候变化。幸运的是,随着人们开始认识生物多样性对自身健康、福祉和繁荣的重要性,人们益发明白与自然合作可获得惠益和成本效益。
通过去年九月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领导人对自然的承诺》以及今年一月的“一个地球”峰会,各国表现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政治意愿,作出了新的承诺,同时强调要努力减少毁林、制止不可持续的捕捞做法、取消有害补贴、向可持续的粮食生产体系转型。
世界领导人强调,自然遭到破坏,会增加未来暴发大流行病的风险。《预防人畜共患病紧急情况》倡议应运而生,这是首个旨在帮助预防下一次大流行病的全球倡议,倡议提倡开展协作研究和减轻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为了减少未来的冲击,建立社会韧性、大流行病后的复苏工作必须聚焦福祉和包容性,促进投资和行为改变。
要实现更好的重建,就应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性的必经之路。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多方面采取大胆、相辅相成的行动,每个行动都不可或缺,而任何单独行动的力量都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努力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在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全球温度上升的同时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意外压力,并改变那些依赖并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和交易方式。不可持续的补贴必须转化为有利于自然的激励措施。
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可持续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需要与自然合作。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指“通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或改良生态系统,开展因地制宜且有效的行动来应对社会挑战,提高人类福祉,并带来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惠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仅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固存更多的碳,还能建立面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还有利于水过滤、防洪缓冲和减少灾害风险,同时改善土壤健康并提高生物多样性。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有可能让十亿人口脱贫,创造七千多万个就业机会,并为全球经济带来2.3万亿美元的增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可以带来直接且成本效益高的长期惠益,既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又可以适应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如果不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问题同时采取行动,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目前,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正处于谈判阶段,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上通过。该框架提出了有关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景的五个长期目标。
该框架提出要预防自然保护区流失,长期大量增设保护区,以确保生态系统具备韧性。保护自然和防止人们接触未开发的野生环境,以降低未来暴发大流行病的可能性。该框架还提出,要保障且可持续地增加自然对人类的惠益,改善全球营养和饮用水供应,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支持实现《巴黎协定》的努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说,这些框架中提出的目标缺一不可,在建立韧性方面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战略计划》中,经验教训要学以致用,这有助于确保该框架取得成功、带来变革。
因此,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来解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综合全面地进行规划和实施,增强各政府部门、各经济部门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制定详细的的目标和具体目标,确保语言清晰简洁、指标可衡量、监督更为有效透明、资源充足;缩短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制订和实施之间的时滞;采取综合性的整体政府办法和全社会办法,改善我们管理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互动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性别融合,提高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商业和金融部门以及所有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度;鉴于当前的大流行病危机,采取“一体健康”的方法,全面管理包括农业和城市生态系统在内的生态系统以及野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
此外,近期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强调了三个主要经验教训,为我们目前需要采取的行动提供了参考,并概述了需要实现的八个主要转型,以减缓和阻止自然加速退化,让我们的社会与自然更可持续地共存。

国家应扩大保护自然的雄心,确保实现国家层面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全球目标,并尽力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生活、政府和经济等各方面决策的中心。我们需要与自然“合作”,从而解决面临的多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气候变化、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
八个主要转型包括:(1)土地和森林转型:保护完整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整治和扭转退化,利用景观级空间规划来避免、减少和减缓土地使用变化;(2)可持续粮食系统转型:促成可持续的健康饮食,更重视粮食的多样性,以植物粮食为主,进一步减少消费肉类和鱼类,大幅减少粮食供应和消费中的浪费;(3)可持续渔业和海洋转型:保护和恢复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重建渔业,管理水产养殖和海洋的其他用途,确保可持续性,加强粮食安全和生计;以及上述的(4)一体健康转型。
以上许多转型已经付诸行动。例如,毁林率下降了30%,森林面积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实现了净增加。对陆地和海洋的保护已达到了商定的水平;陆地保护区面积从10%增加到15%,海洋保护区面积从3%增加到7%。控制入侵物种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避免物种灭绝数量增长2至4倍。
遗憾的是,仍然有很多风险存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中度或高度依赖自然及其服务;2010年,约26亿人的生计部分或全部依靠农业,16亿人依靠森林,2.5亿人依靠渔业。
一切照旧”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那么到2050年,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预计至少增加至14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7%;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已经严重影响了边缘化人群。
事实上,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提供维持生计的基本服务的能力,包括粮食安全、营养、淡水和空气质量的调节以及病虫害的调节。
因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重大关切的全球性问题,但是,世界领导人有意愿应对这些问题,这是个好兆头。我们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重新构想并转变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促进团结,改进全球卫生。我们必须抓住此次机遇,因为我们都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本文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翻译
The UN Chronicle is not an official record. It is privileged to host senior United Nations officials as well as distinguished contributors from outside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whose views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Similarly, the boundaries and names shown, and the designations used, in maps or articles do not necessarily imply endorsement or acceptance by th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