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是保护儿童和妇女的健康和生命的最佳投资之一。大量证据表明,母乳喂养有很多益处,应当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鼓励母乳喂养。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母乳喂养率并未有很大的提高。事实上,在一些地区,母乳喂养正在减少。取消母乳喂养的代价是巨大的,对个人、家庭和社区都有影响。
妇女要兼顾母乳喂养与工作,持续面临着挑战。在传统的大家庭中,女性亲属要承担家务。近年来,对于母乳喂养,男性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男性的支持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家务、照料孩子(包括母乳喂养)的理念正不断增强,而这一理念也应当在社会层面获得支持。
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时间之前结束母乳喂养,常常是因为妇女需要重返工作岗位以及她们在工作场所不能获得必要的支持。产假对于实现早期、完全和持续的母乳喂养至关重要。在中低收入国家,产假越长,婴儿死亡率越低。每延长一个月的带薪产假,婴儿死亡率就会降低13%。
在世界上,只有一半左右的国家达到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83号公约》的三大要求:国家提供至少14周的假期,休假期间的工资至少为休假前收入的三分之二,由社会保险或从公共资金支付。不幸的是,还有6.49亿妇女得不到充分的孕产妇保护。约有50个国家不提供哺乳假,大多数国家只允许休假6个月。然而,根据建议,婴儿的母乳喂养应自出生起一直持续至两岁及以上。在将近三分之二的国家,父亲没有陪产假。陪产假有利于父亲和孩子建设亲子关系,并为母乳喂养的母亲提供支持。目前,185个国家中只有68个提供育儿假。劳工组织孕产妇保护标准推荐在产假之后提供育儿假,这样有助于缩小性别差距。在孕产妇保护和育儿保护方面,其他不足之处还包括:在某些行业工作受到排挤、休假期间工资发放不足、针对反歧视的立法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孕产妇保护和育儿保护。
要实现和维持纯母乳喂养,需要让所有在职母亲都能享受至少18周的带薪产假,最好是6个月以上。提供15天以上的陪产假,使父亲能为母乳喂养提供支持。父母双方都需要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实现方式,了解他们享有休产假、陪产假和育儿假的权利。如果父母重返工作岗位时能得到雇主的支持,他们就更有可能确保孩子继续母乳喂养。
重返工作岗位后,如果工作场所提供干净卫生的母乳喂养室、母乳储存设施、哺乳假和儿童保育,母亲就可以持续母乳喂养,直到自愿停止。提供母乳喂养室和哺乳假是低成本的干预措施,作为关爱员工家庭的体现,为工作场所带来多重好处。母乳喂养友好型的工作场所可以减少员工缺勤,让更多员工重返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留用率。这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增强竞争优势,节约成本,从而打造一个更健康的工作场所,母乳喂养率也能因此提高。

另外,工作场所还可以尽可能为在职父母安排灵活的工作时间,让母亲能够进行母乳喂养,并让父亲为儿童保育和母乳喂养提供支持。除了创造有利于母乳喂养的环境,反歧视和工作保护规定也非常重要。
重返工作岗位可能很有挑战性,因此,在产前和产后提供母乳喂养相关的咨询和支持,将帮助在职母亲克服常见的困难,并培养她们的技能,增强她们的信心。这样的支持可以由工作场所的卫生部门提供,也可以由专门的支持小组或哺乳顾问提供。
倡议要点包括:
- 在国家层面增加带薪产假、陪产假和育儿假,支持纯母乳喂养和持续的母乳喂养;
- 向国家政府和雇主提供技术援助,以制定、加强和落实针对各类工人(包括非正规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母乳喂养友好型工作场所政策;
- 帮助调动能力和资源,实施、监测和执行为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期间母乳喂养提供支持的立法和政策;
- 开发和扩散宣传工具,展示最佳做法,激励其他工作场所和政策制定者;
- 与工会和其他国家组织合作,加强对父母的社会保护,从而支持母乳喂养。
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母乳喂养周全球活动,活动在八月的第一周举行。2023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聚焦母乳喂养和工作。这一全球性活动的口号是“助力职场家庭,促进母乳喂养”。活动旨在展示带薪休假、工作场所支持和新兴育儿母乳喂养规范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活动的目标对象包括政府、政策制定者、卫生部门、雇主、社区和父母。他们将看到各自在赋能家庭、维持母乳喂养友好环境方面的关键作用。联合国的活动口号是“母乳喂养与工作,两者兼顾”,重点是保护孕产妇权利和解决母乳喂养问题。
2023年世界母乳喂养周快乐!
本文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翻译
The UN Chronicle is not an official record. It is privileged to host senior United Nations officials as well as distinguished contributors from outside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whose views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Similarly, the boundaries and names shown, and the designations used, in maps or articles do not necessarily imply endorsement or acceptance by th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