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长关于联合国工作的报告
第七章. 伙伴关系
传播
263. 如我在关于本组织工作的前一份报告中所详细阐述,新闻部对其优先事项、结构和程序作了重大改组。新闻部的新业务模式所根据的假设是,新闻部的作用是管理和协调联合国的传播内容,并以能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战略方式传递该内容。通过改组,新闻部取得了为履行我在2002年题为“加强联合国:进一步改革纲领”的报告(A/57/387和Corr.1)中为其规定的挑战性任务所必需工具。在经过一段过渡时期之后,新结构和程序的初期问题得到了克服。现在,改革和改组后的新闻部知道各方对该部的期望,正在掌握实现这些期望的手段,并且取得了实施这些手段的实际经验。新闻部随时准备运用已经取得的经验教训以及新获得的自信,进一步改进其产品和服务。
264. 2003年12月,大会第58/101 B号决议赞同我关于世界各地联合国新闻中心网络合理化的各项提议,并为新闻部执行这些提议明确规定了一系列步骤。第一步是在2003年12月31日关闭九个西欧新闻中心之后,立即于2004年1月1日在布鲁塞尔设立西欧区域联合国新闻中心。在这个现代化并拥有充分资源的新闻中心设立之后,本组织将首次有能力在整个西欧适当执行一项有力、协调一致的新闻拓展方案。
265. 在我们继续推行联合国新闻中心区域化的过程中,我请新闻部研究西欧的经验,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显而易见,最终运用于发展中世界的区域模式将不同于在西欧采用的模式,因为每一区域的需要不尽相同。在目前阶段,我设想在同会员国协商后,在整个发展中世界的关键媒体中心设立相当数量较小型的新闻中心,所选择的地点和分配的资源将确保这些新闻中心的运作不受距离和语言多样性的影响。
266. 过去12个月来,联合国新闻活动的一项特点是设立了一些小型专家组处理同新出现危机有关的新闻问题。这些小组一般都有新闻部和秘书处相关实务部门的人员参加,在高级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就我们如何公开处理所涉危机提供咨询和指导意见。由联合国系统来自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的新闻干事组成的另外一个小组举行了两次会议,制订了一项旨在加强本组织在该区域形象衰退的战略计划。
267. 正当秘书处力求确保联合国有能力满足最近急剧增长的维和要求时,有效的新闻对于维和行动的成功的极其重要性得到了强调。新闻部为了履行同维持和平有关的新闻活动的责任,制订了一些新战略,以便争取会员国、公众和部署维和行动地方的当地民众对新的正在扩展的行动的支持。
268. 为了执行上述战略,越来越需要向新的外地特派团迅速部署富有经验的新闻人员。在新闻部主持下并由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提供经费,6月在布林迪西联合国后勤基地对能够迅速派到维和特派团去的联合国工作人员进行了初步培训。我希望该培训能继续下去,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充分提供合格的骨干工作人员。此外,还向目前在联合国各维和特派团服务的新闻工作人员提供了如何支助具体的特派团优先事项的培训,例如关于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问题的培训。现在,新闻部的专家作为当然成员参加在部署维和特派团或政治特派团之前派出的多学科评估团。在过去12个月,派往布隆迪、科特迪瓦、海地、利比里亚和苏丹的评估团均得益于新闻干事提供的投入。已决定向伊拉克派遣一个初步媒体需要评估团。
269. 采取了一些新做法,开展了一些新活动,以扩大联合国的拓展范围。利用外部公共场地举办联合国的庆祝和纪念活动证明是一项非常成功的创新做法,例如,纽约每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纪念活动的参加人数是以前的四倍。
270. 同样,利用多点电视会议和英特网交流,将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民间社会伙伴连接起来,此种做法强化了我们鼓励公众就许多重要问题进行对话的能力。在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第一阶段会议(2003年12月,日内瓦)召开之前和召开期间开展的特别网上活动吸引了许多国家大批学生热情参加。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度会议创纪录地吸引了来自86个国家的民间社会组织2 000名代表聚会纽约,同时还有更多的有关组织和个人通过网络直播收看该会议。
271. 为促进公众了解联合国的工作而采用的另外一项具有创意的手段是允许在联合国总部现场拍摄故事片《口译员》。该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大量讨论之后作出的,最后作出该决定是基于这样的评估,即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将是提高广大观众对联合国的认识。
272. 为了努力吸引世人注意经常未获充分报道的重要问题,新闻部拟订了“世界应更多了解的十大消息”清单。该清单内容包括:乌干达儿童兵的困境,中非共和国的危机,新的残疾人权利条约进展情况,以及过度捕捞对世界2亿人民生计的威胁。该举措得到联合国各办事处和机构的积极响应,它们为该项目出谋划策。该举措还成功地吸引许多新闻组织注意这些具体的消息本身和媒体应在提高公众认识方面发挥何种作用这一更广泛的问题。
273. 达格 哈马舍尔德图书馆采用了产品升级技术,其书目信息系统目录现已同正式文件系统所有六种正式语文的全部文件全文相链接。此外,还在发言索引与发言全文之间、表决记录与决议全文之间建立了链接。目前正在进行的表决记录数据库的彻底修订工作预计到2004年底即可完成。
274. 联合国网站的持续发展和改善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英特网的力量,促使世界各地有更多人熟悉联合国的工作和共同关心的问题。2003年,联合国网站记录的点击数为21亿次,而2002年的点击数为16.95亿次。用户平均每天的浏览量超过940 000页。在2003年期间,各语文网站的访问次数大幅度增加:阿拉伯文网站增加126%,中文网站增加792%,英文网站增加77%,法文网站增加108%,俄文网站增加173%,西班牙文网站增加115%。这些增加幅度既反映了在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英特网总体使用率的神速增长,又反映出秘书处为推动使用多种语文、增加以所有正式语文编写的网页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此外,由于采用了可以用所有正式语文搜索的新搜索引擎,寻找相关材料更加方便。
275. 为了推动各正式语文之间的平等,新闻部一直在同提供无偿公益翻译的学术机构建立伙伴关系。新闻部已同以下机构签订了协议: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白俄罗斯)、绍兴文理学院(中国)和萨拉曼卡大学(西班牙)。正在同可能的合作伙伴讨论有关加强阿拉伯文网站的安排,进展良好。
276. 正在采取特别措施,改进残疾人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途径。出版物委员会的一个工作组起草了技术准则,正在鼓励所有提供内容的部门尽量遵守这些准则。
277. 联合国新闻报道中心的联网新闻门户网站现已包括所有正式语文,该门户网站吸引的访问者人数继续稳步增长。新闻事务科工作人员在那里发表的消息越来越经常出现在联合国各办事处和机构以及各大媒体分支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外部实体的网站上。该门户网站的英文和法文电子邮件新闻服务现在拥有分布在100多个国家的25 000多名订户。在2004年底之前,应以所有正式语文提供该项服务。
278. 关于我们传统的外展活动,令人鼓舞的是,我们注意到,在因2001年9月11日事件联合国总部的参观者人数有所下降之后,在本报告所述期间参加导游的人数再次增加。
279. 联合国电台继续以六种正式语文以及葡萄牙语和斯瓦希里语向全球数百家电台提供每日和每周新闻报道和特别节目。此外,每周还分发以其他七种非正式语文制作的节目。根据保守的估计,这些节目的听众约有2亿人。广播电台处正在扩大所提供的材料,安排了一个有关非洲的新节目,并制作了以儿童为对象的广播剧节目。
280. 联合国电视台估计有20亿观众收看其节目,包括它提供给世界各地广播公司关于大会和安全理事会会议及其他活动和会议的数百小时节目。通过扩大同主要广播公司结成的伙伴关系网络,联合国电视台制作的“世界纪事”(一个每周访谈节目)、“联合国在行动”(关于联合国系统工作的系列特别报道)和每年一度的“年终回顾”赢得了比往日更多的观众,联合国电视台最新制作的节目“联合国:为全体人民服务”和“安全理事会:维持和平”也是如此。
281. 在过去一年,新闻部还共同制作了同13个国际日有关的一系列公共服务插播。向70多个国家的200家广播公司分发了同外部伙伴联合制作的这些插播节目,反应良好。
联合国国际伙伴关系基金
282. 2004年3月,联合国国际伙伴关系基金同联合国基金会之间的成功伙伴关系跨入第七个年头。自1998年结成伙伴关系以来到2003年年底,共拨出款项5.63亿美元,资助的项目有292个,在121个国家开展活动,涉及35个联合国实体。来自多边和双边捐助者等其他出资伙伴的共同供资累积数额为1.874亿美元。为世界各地以下四个方案领域的项目提供了资金:儿童健康;人口与妇女;环境;以及和平、安全和人权。
283. 一段时间以来,联合国基金会-伙伴基金的伙伴关系重点从专门编制单个项目方案和为这种项目供资发展为同时“讲述”这些项目和联合国总体工作的“故事”。联合国基金会有能力增加潜在的伙伴和公众对联合国的认识,因此能发挥独特的宣传作用。同时,基金会的预算外捐款可用于核心资金无法使用的地方,为革新和创造开辟了可能性,而这是联合国所不能独自提供的。通过联合国基金会的对等赠款,新伙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世界遗产遗址和防治疾病等领域的联合国事业上踊跃合作。
284. 根据一系列充满创意的倡议,联合国基金会、对环境负责的经济体联盟、环境规划署和伙伴基金在2003年11月主办了机构投资者气候风险问题高峰会议。该会议聚集了养恤基金管理人员、美国各州财务主管、政府官员、企业经理人员、非政府组织代表和联合国资深工作人员共200人,探讨气候风险和信托责任两者间的联系。会议最后签署了负责管理1万亿以上资产的重要与会者发出的十点行动呼吁。
285. 由于联合国基金会-伙伴基金伙伴关系的成功,对联合国而言,伙伴基金现在发挥着伙伴关系信息中心和供资机会促进者的作用。伙伴基金日益提供全面服务,以建立重要的网络、联盟和伙伴关系。花旗集团私营银行同开发计划署结成的伙伴关系就是近期的一个实例。此种合作导致花旗银行的数十家客户于2004年4月前往莫桑比克和南非,探索是否有机会支持他们访问的联合国项目。
286. 伙伴基金经常向私营部门和基金会提供有关联合国政策和程序的咨询意见,并就外部实体支持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战略方式提出建议。2003年,伙伴基金协助欧洲基金会中心(由500多个基金会组成的伞式组织)采纳千年发展目标作为自己的行动框架,重点是支持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同一些机构、基金会和公司建立了新的伙伴关系,包括:花旗集团私营银行和花旗集团基金会、鼓励公司行善委员会、基金会理事会、教育开发中心、欧洲融入世界组织、惠普公司、希尔顿基金会、微软公司、欧洲创新合作基金会网络、普华永道公司、美国商会和沃达丰公司。
287. 2004年,伙伴基金会开始负责向我的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特别顾问提供支助,内容特别涉及该特别顾问进行的旨在促进外地一级以体育促进发展项目的活动。
项目事务
288. 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在2003年启动一项多年计划,开始加强自身的财务状况,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精简人员、程序和技术,以便争取新业务,讲求成本效益和效率,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要。为了让项目厅获得长期生存能力,该厅管理层必须在2004年和2005年作出一系列战略性投资。目标是将项目厅改造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切实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联合国更广泛的和平与发展议程。
289. 关于2003年的业绩,项目厅继续坚持自筹资金的原则。2003年的项目交付总额为4.906亿美元,收入共计6 620万美元,支出为4 780万美元。开发计划署仍然是项目厅的主要客户,项目厅因其拥有贷款监督和支付方面公认的专门知识,还继续是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其他贷款机关的重要伙伴。
民间社会和企业伙伴关系
290. 我的联合国与民间社会关系知名人士小组经过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历时一年的广泛协商,提交了题为“我们人民:民间社会、联合国和全球施政”的报告(A/58/817)。该小组的提议基于四项主要原则即联合国必须:针对多边方式性质的变化,成为更具外瞻性的组织;包容多种支持者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处理全球性挑战;将全球目标与当地现实挂钩;在加强全球施政、强调参与性民主和深化机构对全球公众的问责制方面,接受更明确的角色。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小组在以下领域共提出30项提议:联合国召集会议的作用--建立多种支持者进程;对伙伴关系作出更大的投资;侧重国家一级;加强安全理事会与民间社会的对话;吸引民选代表和议员参与;精简认可民间社会参加联合国会议的程序和使之非政治化;提供必要的额外资源;在加强同民间社会的接触方面提供全球领导。
291. 知名人士小组的报告是对联合国改革进程的宝贵贡献。我尤其高兴的是,小组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以增加发展中国家民间社会代表的参与,在人道主义和发展领域加强同民间社会的伙伴关系;以及鼓励议员更多参加联合国工作。正如小组所指出,如果我们找到途径加强民间社会的参加和参与,将提高联合国的实效和存在意义。我打算向大会第五十九届会议提出进一步的评论和意见,说明针对小组的建议可采取哪些实际步骤。
292. 为了促进人权、劳动条件和环境领域的普遍原则,我在2000年7月提出《全球契约》,即提高企业公民意识倡议。在过去一年,加入该契约的公司迅速增加。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在其所做的一项影响评估中指出,《全球契约》有来自70个国家的1 500多家公司参加,是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提高企业公民意识倡议。此外,该项评估的结论是,总体而言,《全球契约》产生了积极影响,鼓励公司采取或加强同社会和环境问题有关的政策,同时激励企业、劳工团体、民间社会组织和其他利益有关者结成伙伴关系。
293. 6月24日我在联合国总部召集的全球契约领袖峰会是一个重大里程碑。该峰会有将近500名领导人参加,是就全球企业公民意识这一议题举行的首席执行官、政府官员及劳工组织和民间社会组织领导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该峰会最值得注意的一项成果是通过了《全球契约》关于反腐败的第十项原则。因此,该契约加入了世界范围的反腐败斗争,而腐败这一祸害的主要受害者是全世界的穷人。此外还有其他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是:(a) 20家主要金融公司承诺开始把社会、环境和施政问题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b) 一些股票交易所宣布,它们将探索与《全球契约》合作,其中许多股票交易所同意与在它们那里上市的公司积极交流有关《全球契约》和公司责任的资料;(c) 秘书处管理事务部宣布,在联合国主要行政领域,如采购、投资管理、设施管理和人力资源这些领域,将采纳《全球契约》的各项原则。
294. 峰会还着重呼吁改善该倡议的问责制并健全其制度。一些民间社会组织领导人表示强烈关注《全球契约》的信誉,敦促该倡议进一步探索各种方法,确保将各公司对《全球契约》原则的承诺转变为具体、透明的行动。重要的是,不能因为疏于质量保证而威胁或损害联合国的声名。因此,我在峰会上宣布,全球契约办公室将开始改善该项倡议的总体管理过程,以便提供这方面的保障。《全球契约》的40多个国家网络显然也具有良好前景。全球契约办公室今后将着重帮助这些地方网络真正成为生气勃勃并可持续的网络。在我们努力实现《全球契约》的远景,即一个可持续并包容各方的世界经济的时候,上述措施将成为重要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