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鲜有发生,但可能极端致命。1998-2017年间,有25万多人死于海啸。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此次海啸波及14个国家,共夺走了超过22.7万人的生命。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导致超过2.2万人死亡或失踪。
海啸突显了不平等现象,贫困和面临社会障碍的人群往往受到最为严重的影响:2011年日本海啸期间,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处境尤为脆弱;2004年印度洋海啸期间,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的妇女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全球变暖导致风暴和气旋更频繁、更强烈,并加剧了冰川和冰盖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如今,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低洼沿海地区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海啸等极端海平面事件,还面临着洪水、山体滑坡及其他与水有关的灾害。
世界上有半数的国家缺乏适当的早期预警系统,而早期预警系统正是拯救生命的关键工具。威胁人类生命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我们的防范措施也应该随之加强。在支持各国管理灾害风险、加强灾害防范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开展人道主义应急行动等方面,联合国发挥着核心作用。
今年的世界海啸意识日,我们关注不平等、海啸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讨论世界各地社区未来可以如何增强灾害复原力。
海啸突显的不平等现象
不平等现象在灾害发生期间最为突出。面对任何自然灾害或冲突,弱势群体可能遭受更多的痛苦,海啸也不例外。
2011年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后,因疾病或精神压力死亡的人中有近25%患有残疾,而残疾人仅占日本总人口的7%。
老年人同样尤为脆弱。根据日本当局统计,受灾最严重的三个县中,66.1%的地震和海啸遇难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高于本年龄段人口所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老年人行动不便、体力不足,可能未能及时撤离。
在性别差异方面,以日本为例,住户调查显示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如此。这可能和日本男性的职业有关,也可能和他们参与救援等行为有关,例如志愿消防员和发布警报的公务员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比之下,在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2004年海啸造成的女性死亡人数是男性的四倍。之所以这次灾害中女性的死亡比例更高,可能是因为她们留下来寻找孩子或家人,也可能是因为不会游泳或爬树,无法逃生。
海啸死亡率调查缺乏全球统一的统计方法,并且过去调查的样本量较小,导致风险因素和脆弱性特征识别受限。日本、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的灾害经验表明,确保将弱势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纳入备灾和救灾的各个阶段至关重要。
气候危机和脆弱性
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受到气候变化的打击最严重。一些脆弱国家正在经历持续的冲突和政治动荡,生活在这些国家的人民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手段将会较少。由于气温升高、降水模式变化和更频繁的极端事件,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粮食安全。
据粮食安全信息网和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估计,受到前所未有的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影响,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非洲之角连续且反复发生的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加上粮食价格急剧上涨,使一些国家儿童的消瘦程度达到了临界水平。
为了避免恶性循环,国家和社区应建立能更好预防或管理风险的系统,即需要投资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基础设施和早期预警系统,并扩大社会和经济机会,以减少潜在的灾害脆弱性。

早期预警系统
为减少灾害死亡人数和损失,采用早期预警系统是成本效益最高的方法之一。对此类系统和备灾的投资,已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还避免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各国之间的早期预警系统差距很大。世界上有一半的国家缺乏适当的早期预警系统,而通过立法将预警系统与备灾、应急计划联系起来的国家就更少了。2022年3月,秘书长发起了“全民预警”倡议,呼吁筹集31亿美元,让早期预警系统在2027年之前覆盖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早期预警系统必须以人为本:只有当社区充分了解应对风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预警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意味着要确保人们能平等获取信息,并知晓预先确定的疏散路线和疏散中心。这些计划必须考虑到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在海啸期间,必须及时、准确地发出警报,这样才能让人群撤离到地势较高的地区。日本的预警系统在规模和分布上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日本全国地震预警系统于2007年投入使用,可检测震感、计算地震震中并通过遍布全国的地震仪发出警报。
几十年来,日本吸取过去地震和海啸的惨痛经验,大力发展了预警系统。得益于此,日本发布警报所需的时间从1983年的19分钟缩短到1993年的7分钟,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地震和海啸时,又进一步缩短到了3分钟以内。
2011年,系统基于里氏7.9级的地震发出第一次海啸警报,预测海浪高度为3至6米。面对这样规模的海啸,海堤可以保护社区的安全,因此许多人认为他们不需要撤离。随后,在受海啸影响的地方,电力服务被关闭,所有通讯也被切断。
地震发生28分钟后,系统发布了修正后的海啸警报,预测海浪高度将达到10米以上。高达15至30米的海浪席卷了整个地区。第二天,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8.8级,两天后又修正为9.0级,超出了所有地震学家此前的估计。
日本受灾最严重的三个县中,有超过2.2万人死亡或失踪。这也是世界历史上代价最为惨重的灾难,造成了2350亿美元的损失。
迈向具有复原力的未来
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越来越高的频率,凸显了为全人类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的紧迫性。但是,只有早期预警系统还不够。所有国家必须更好地管理风险,特别是针对可能受影响最严重的脆弱社区。
降低未来灾害影响的风险至关重要,有助于增强复原力,实现《2030年议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和《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的目标。
秘书长今年发出了警告,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在“迷失”,“通过后视镜也看不到了”,迫切需要制定“解决贫困和排斥问题、促进性别平等的明确基准”。随着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和资源被正在发生的危机所吸引,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正面临风险。
这一问题要通过增强灾害抵御和复原力加以解决,需要公共和私营部门进行前所未有的投资和调整,尤其是在脆弱国家。现在就应采取更多行动。减少灾害风险与发展、人道主义应急和气候变化紧密联系,可增强各个领域的复原力,拯救生命,并最终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翻译
The UN Chronicle is not an official record. It is privileged to host senior United Nations officials as well as distinguished contributors from outside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whose views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Similarly, the boundaries and names shown, and the designations used, in maps or articles do not necessarily imply endorsement or acceptance by th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