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March 2025

我认为,纪念性空间承载着我们的集体经验、记忆和历史。在纪念性空间,我们既能够回顾过去,也能够展望未来。纪念性公共空间可以满足复杂而矛盾的需求。纪念性空间的设计,必须为个人提供反思和思考悲剧历史的空间,同时也能够为集体的聚集和庆祝提供场所。

我只是西半球约两亿与非裔文化遗产有着独特联系的人员之一。我和非裔文化遗产的联系,在于我是海地移民在美国出生的第一代孩子。因此,美国、海地和非洲元素共同构成了我的身份特征。我成年后的学术和职业道路,也是我尝试理解这些多元文化元素如何构成我的现代身份特征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跨大西洋奴隶贩卖在我的身份特征演化过程中所发挥的强大的催化作用。

承认悲剧,反思遗产,永志不忘

这三个短语既各有不同的侧重,又统一在同一主题之下,共同构成了“回归方舟”的设计灵感。“回归方舟”是联合国为纪念奴隶制和跨大西洋贩卖奴隶行为受害者树立的永久纪念碑。“回归方舟”于2015年3月25日落成,迄今已有10年之久。自从那历史性的一天起,这座永久纪念碑就一直矗立在纽约联合国访客广场的显眼位置,靠近联合国大厦主入口的东北方向,作为供人们反思的神圣空间,为访客提供了以下机会:

 

1. 认识跨大西洋奴隶贩卖的悲剧及其全球规模。

2. 思考奴隶制给受害者留下的影响,以及对受害者的后代与整个社会产生什么持续的影响。

3. 让访客和全球领导人得以了解过去被奴役人民付出的代价以及现代奴隶制和不公受害者的境况,做到永志不忘

“回归方舟”的三角形设计灵感源自“三角奴隶贸易”。这座永久纪念碑的形状酷似船只的外形,意在向人们彰示当年船只经历危险的跨大西洋航行(即穿行“中央航路”)将数百万非洲人运输到西半球的历史事实。有些人知道西非塞内加尔戈雷岛的奴隶城堡有个“不归之门”。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实际上类似的地方有上百个之多,被奴役的非洲人从那里被带离故土,被强行押上船,在“中央航路”上一路受尽苦难,从此一去不返。“回归方舟”是一艘承载着精神意义的船只,回应那段悲惨历史,象征着要将在“中央航路”上逝去的灵魂送回故土,同时引导人们形成集体意识,凝聚全球共识,反思历史,疗愈创伤。

游客穿过“回归方舟”,可以近距离体验三个主题元素,分别对应过去、现在和未来。当游客抵达联合国大会大楼北面的广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白色大理石筑成的“回归方舟”,它熠熠生辉,矗立在广场的中心轴线上。“回归方舟”侧面的三角形窗户会吸引游客走向这座永久纪念碑。透过大理石结构,游客会看到的第一个元素是:纪念碑内壁浮雕着非洲轮廓的圆形地图,地图上镌刻有三角贸易的图案和66个地点,标注着非洲大陆囚禁和贩运奴隶的贸易据点。这张地图直观地展现了三角贸易的全球规模、复杂性和影响,以此“承认悲剧”

通过第二个主题元素,游客得以认真“反思遗产”,思考奴隶制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这一主题元素的灵感来自于奴隶船的图纸。这些图纸是历史的有力证据,向游客们展示了奴隶船设计的效率,以及被奴役的非洲人在数月的“中央航路”中忍受着怎样的非人待遇。

为了纪念经历这段航程的人们(其中许多人未能生还),第二个主题元素设置了一个与真人等大的人体雕塑,平躺在一个三角形的壁龛内,对面的墙体上刻有奴隶船内部的情景。这座雕像代表了数百万逝去的男女和儿童的灵魂。雕像用非洲津巴布韦黑花岗岩手工雕刻而成,象征男性、妇女和儿童的灵魂三位一体。这个雕像寓意为生灵踏上归途,伸展的手掌邀请人们与纪念碑及先祖进行物理、情感与精神的联结。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主题元素是一个三角形的水池。水流向基座处的不锈钢面板,面板表面镌刻着经过考证的66处奴隶贸易据点的名称。大多数奴隶都是从这些地方被强行带离非洲大陆的。“回归方舟”是将迷途的逝者灵魂送归安息的精神之船,更指引着人类从这段恐怖的历史中转身,逐步迈向补偿、修复与公正的未来。

 

The UN Chronicle is not an official record. It is privileged to host senior United Nations officials as well as distinguished contributors from outside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whose views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Similarly, the boundaries and names shown, and the designations used, in maps or articles do not necessarily imply endorsement or acceptance by th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