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0-2019年间,全球报告的洪水、热浪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事件比1980-1999年的20年间增加了82%以上。遗憾的是,这一切本可预见,而我们却集体袖手旁观。这并非因为我们不了解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后果,而是缺少能够扭转曲线的协同行动。让气候行动成为全民共识,打破各自为政的藩篱,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学》杂志202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全球升温较工业化前水平超过1.5℃,珊瑚礁、冰川和雨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将在2030年代早期逼近不可逆的临界点。前所未有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正加速升温,这将对全球粮食安全、水资源公平和健康生态系统造成永久性的影响。问题已不再是气候变化会否带来不可逆的后果,而是还有多久。我们需要的不是末日预言,而是超越恐慌的倡导,激励全球采取建设性、协作性、一体化的行动,而这一刻就是现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峰会和《巴黎协定》等国际倡议为气候政策、气候协议与法律奠定框架,而各会员国则负责落实。例如,印度通过《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落实举措。然而,即使有全球条约与合作,我们仍年年失守减缓气候变化的全球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长期战略框架,把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融入社区行动,让气候行动真正民主化,并与国家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度结合。
重归起点:可持续教育——一项长期解决方案
发展清洁能源、绿色技术与政策改革固然重要,但同样紧迫的是通过教育和相关技能培养,自下而上推动解决方案。这旨在以教育为杠杆、以青年为主力,为今天种下明天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可持续教育将自然、社会、经济三者融合起来,塑造下一代的可持续思维。

百万助亿基金会是一家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并与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传播部)建立了合作关系的非营利组织,其使命是激励一百万名年轻领袖,进而影响十亿人。2024年12月,在传播部的支持下,百万助亿基金会发起了“1.5℃至关重要”倡议,向全球青年传授气候行动与可持续创新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该倡议汇聚学术机构、政府、企业与基层社区,共同培育新一代气候问题解决者。该倡议已与印度安得拉邦、特伦甘纳邦、北方邦和梅加拉亚邦政府合作,示范模式正被大规模复制。依托可持续发展目标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1.5℃至关重要”倡议提供了一个全球可复制的青年主导气候协作框架。
可持续发展教育:我们做对了吗?
“可持续发展”似乎已成为当下的万能词,任何与气候变化或地球未来沾边的议题都要用上它,但大多数人仍说不清它究竟指什么。可持续发展教育绝不仅是倡导回收或罗列吓人的气候数据,而是关乎培养系统思维、批判推理与伦理意识,使人能够立足长远做出决策,理解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关联,并正视气候变化的社会公正维度。核心是长期、系统的思维转变,而非零散、缺乏协调的短期行为。把可持续发展真正嵌入教育体系,还意味着:培训教师,让他们能专业地引导这类对话;重新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共创解决方案;在学习旅程中持续融入可持续发展议题,从而培养领导力、同理心与创新能力,而这些都是塑造具有气候韧性的公民所不可或缺的品质。
绿色技能助力绿色经济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课程不仅可以促进思维方式转变,还可以帮助青年为从事新兴绿色工作做好准备。在印度和其他中低收入国家,气候影响更为严重,气候赋能因此成为一条可规模化的经济增长路径。
加速迈向净零排放的未来(即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清除量相等,实现平衡),最紧迫的挑战之一是气候人才荒。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到2030年,绿色转型有望在全球创造多达1亿个新岗位,而如果无所作为,仅因热应激就可能损失7 200万个全职岗位。要打造绿色劳动力,就必须立即投资于绿色技能:通过实习、指导与协同行动,把课堂学习与真实世界的职业路径紧密相连。
融合绿色技能和技术,加速气候行动
身处数字时代,任何机遇与解决方案都离不开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创新不仅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更是设计并实施气候解决方案的关键工具。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与绿色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交汇点,并将其运用于气候行动。科技驱动的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气候趋势,模拟绿色设计模型,并用编程或机器学习破解真实环境挑战。这不仅能提升学习体验,更能把学生的技能结构与绿色产业需求精准对齐。
“百万助亿”:可规模化的行动范本
在印度,百万助亿基金会已率先打造了一套综合且可复制的模式,将可持续教育、技术与青年动员融为可落地的项目。通过与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建立伙伴关系,百万助亿基金会把意愿转化为行动,培育面向未来的气候人才与青年领袖。
绿色技能学院:弥合行业就绪度缺口
百万助亿绿色技能学院针对传统教育与行业所需绿色技能之间的缺口,赋能青年促进绿色经济所需的技术和软技能。通过讲习班、实习、实践项目和指导,学生可以掌握人工智能、可持续设计、项目管理和气候科技等领域的关键能力。通过与企业、政府机构和多个国家政府建立伙伴关系,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绿色技能学院已招收6 000余名学生,并开展超过800个可持续发展项目,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废物管理和水资源保护,致力于取得可衡量的成果。就业就绪中心把这一模式带入乡村,为青年提供绿色就业机会。

全球影响与前行之路
可持续发展教育举措不仅是技能培养平台,也是未来气候人才的起点。这些举措生动展示了像百万助亿基金会这样的民间社会组织如何通过与企业、政府及教育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将青年变革者的潜能转化动能,形成可落地、由青年主导的气候行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2亿15-24岁的青年,因而这些模式具有全球适用性,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具有极大的可复制性与适应性。
对接联合国气候行动使命
要在印度及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复制和推广百万助亿基金会的气候赋能模式,需从三方面发力: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主流教育各阶段的核心课程;通过成功的公私伙伴关系,让利益攸关方形成协同效应,把绿色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为教师开设可持续教学的能力建设讲习班,提供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工具与知识。
2024年9月大会通过的《未来契约》承认青年是变革的推动者,强调青年在气候行动中的关键作用。如今的青年不愿再做气候变化的旁观者,而是思考者、实干者和变革者,准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世界。然而,要让他们的潜能真正释放,必须依靠三大支柱:把可持续型置于优先地位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相关技能的培训项目;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领导力的实践平台。在过去十年,百万助亿基金会的实践为这一转型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路线图。让我们携手并进,赋能青年,成就一位又一位变革者,共建可持续的绿色未来。
The UN Chronicle is not an official record. It is privileged to host senior United Nations officials as well as distinguished contributors from outside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whose views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Similarly, the boundaries and names shown, and the designations used, in maps or articles do not necessarily imply endorsement or acceptance by th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