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联合国,您的世界!

旱地、草地和大草原

  旱地、草地和大草原在降水的空间和时间方面差异很大,这导致其植物生长、动植物栖息地和人类生活方式存在巨大差异。旱地面积占世界土地表面积的大约40%,养育了超过2 亿人,其中90%居住在发展中国家(UNEP 2007)。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子类别的差异、数据变异性、远程遥感数据使用的分类和阈值不同,导致旱地的空间范围尚未确定,因而很难进行全球对(Reynolds 等2007)。草地的范围可以从几乎类似荒漠的非常干的土地到湿润的土地。大草原是树木和草的混合生态系统,从几乎没有树木的草地到郁闭的林地,占据了热带和亚热带广袤的面积,尤其是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Mistry 2000)。

旱地、草地和大草原的发展趋势

  降水的波动是导致植被覆盖变动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放牧强度与长期旱地退化有直接的关系(Miehe等 2010)。牧场转变为耕地农田导致整体旱地植物生产力出现显著的、持续性降低。Sietz 等人(2011)指出导致旱地脆弱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水胁迫、贫困、土壤退化、自然农艺限制以及与政治中心隔离。

  净初级生产力(NPP)指的是植被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的净碳量(Melillo等 1993)。由于旱地退化,全球陆地的NPP每年大约损失2%,相当于旱地NPP潜能的4-10%(Zika 及Erb 2009)。旱地退化在萨赫勒和中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严重,其次是伊朗和中东旱地地区,澳大利亚和南非地区的旱地退化范围较少。旱地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以及提高农业效率的技术,包括覆膜农业、保护性耕作以及多样性农作物系统(Mortimore 等 2009)。

  国际为了应对荒漠化、土地退化和旱地干旱,于1995年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该公约现在已有194个缔约方—193个国家和EU。公约实施的最初阶段(UNCCD 2007)获得的效果不一,为此公约缔约方通过了《2008年-2018年十年战略规划》。这一规划包括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以一套具体目标和指标以及新的监测、评估和报告程序—实施体系表现审查和评估—为基础。

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5 (GE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