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理事会2001年综述

阿富汗、恐怖主义、非洲、中东的持续暴力是安全理事会2001年讨论的一些重大问题

采取全面的反恐怖主义战略;派遣西非、大湖区代表团;监测科索沃、东帝汶的进展情况

 

联合国新闻稿  SC/7266  2002年1月14日  全文下载PDF文件

 

前言

  继9月11日对美国的攻击后,恐怖主义和阿富汗问题突显在安全理事会2001年的议程上。但是,安理会在去年还着重讨论了全球范围的不稳定局势,特别是非洲的长期冲突和中东的持续暴力问题。此外,还密切监测了科索沃和东帝汶的重大进展。

  安理会再次表现出它有兴趣就影响到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举行公开辩论。这一年讨论的问题有:武装冲突中的平民;妇女、和平与安全;小武器和轻武器;预防冲突以及艾滋病毒/艾滋病。

  恐怖主义攻击后第二天,成员国打破传统、团结一致地通过了一项决议加以谴责,并向遇难者家属和东道国表示同情。安理会成员还表示准备按照《宪章》赋予的职责,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9月28日,安理会通过第1373(2001)号决议,这项广泛而全面的决议规定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步骤和战略,并建立了反恐怖主义委员会以监测决议的执行情况。

  9月11日之前,安理会已就阿富汗问题召开过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塔利班的制裁。11月13日,在攻击发生后首次召开的关于阿富汗的安理会会议上,秘书长科菲·安南说,阿富汗是联合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这一挑战现正处于“最紧急的阶段”。随后由秘书长特别代表拉赫达尔·卜拉希米向安理会提出了对该国进行基础广泛的政治重建的计划,这一计划在年底前已进入第二阶段。

  在非洲,为数众多的冲突导致人道主义状况日益恶化。安理会强调要彻底执行来之不易的停火协定、控制资源和武器的非法贸易、以发展促进建设和平。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安理会强调遵守《卢萨卡和平协定》,以遏止东部的暴力,使外国部队撤军。

  在讨论中非共和国再次出现暴力,包括未遂政变时,安理会审视了持续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紧张局势。安理会加强塞拉利昂的维和特派团后,塞拉利昂得以走向稳定,但仍有叛乱活动,为此安理会对利比里亚实行了新的制裁,以图切断据称支持这些叛乱活动的非法贸易。

  2001年,安理会向西非和大湖区等地派遣了代表团,继续确认许多冲突具有区域性。因此,安理会全力支持设立秘书长驻西非特别代表办公室,并支持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共体)进行新的合作。

  在科索沃,尽管始终存在着民族紧张局势和爆发民族极端主义情绪,在11月举行了由多民族参加的全省选举。在选举前进行的讨论中,安理会成员强调了多民族参与的必要性。然而,安理会上的发言指出,选举并未解决最后施政中的许多因素。

  在安理会会议上,另一个最近曾遭暴力蹂躏并由联合国特派团管理的地区东帝汶进行选举后,局势似乎比较明朗。选出制宪大会和2002年独立的计划得到安理会核可后,联合国在东帝汶的行动被誉为维持和平和冲突后建设和平的典范。但是,安理会成员和其他发言者警告说,匆忙或计划不周的撤离会使前功尽弃。

  其他悲惨局势则没有取得进展。其一,没有就中东不断恶化的局势达成协议,自2000年9月开始的暴力循环造成的死亡人数持续上升。安理会每次公开辩论听取40多人的发言,大部分发言者批评他们所称的以色列的非法和不人道行为,有些人则谴责所有无视法律和恐怖主义的行为。由于美国投否决票,两次会议上分别提议设立观察部队和监测机制的两项决议草案均未获得通过。

 

亚洲

阿富汗

  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从1996年开始、到2001年底告终,它结束了阿富汗长达20年的不稳定。 但是,早在9月11日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攻击发生前,安全理事会对该政权的担忧就已与日俱增。由于指控塔利班贩卖毒品、出口恐怖主义和侵犯人权,安理会第1267(1999)1333(2000)号决议对其实行了制裁,包括军火禁运、禁止旅行,还有金融措施。

  6月5日,在一次关于阿富汗的公开会议上,与会者普遍表示支持成立一个监督制裁的监测机制,并由“六国加两国”(6个邻国加上俄罗斯联邦和美国)采取措施加强对这些制裁的支持。六个邻国是中国、伊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7月30日通过的第1363(2001)号决议建立了监测制裁的机制。

  关于阿富汗的下一次会议于11月13日,在9月11日的攻击和美国对基地组织及其塔利班东道主开始武装行动后召开。在那次会议上,秘书长科菲·安南说,阿富汗是联合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且这一挑战现正处于“最紧急的阶段”。

  秘书长在其负责阿富汗问题的特别代表拉赫达尔·卜拉希米向安理会介绍情况之前讲话,他强调目标必须是一个履行国际义务、不对邻国造成威胁的稳定与和平的阿富汗。因此,将来的任何安排都必须反映阿富汗人民的意愿、需要和利益。这就要求各邻国停止干涉阿富汗事务。

  安理会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听取了38位其他发言者的发言,包括21名外交部长。卜拉希米先生在安理会发言说,世界各国领导人已表明,这一次国际社会有决心、有耐力帮助阿富汗人重建他们的国家。

  基于阿富汗人所讨论的想法,卜拉希米先生提出了一种可能解决危机的办法。首先,联合国召集北方联盟和其他集团的代表开会,以便在就政治代表权框架达成协议的进程中确保公平的代表性。第二阶段是由阿富汗代表规定一些具体步骤,据以建立一个永久性基础广泛的政府。这些步骤将包括提议建立临时行政当局、批准过渡行政当局、召集第二次支尔格大会,即部落首领会议,以批准所产生的政府。

  在其后的辩论中,许多发言者支持建立基础广泛、包容各方的政府、并由联合国参与建立这一政府的想法。发言者强调人道主义危机,鉴于阿富汗冬季将临,而且几百万人没有食物或住房,要求迅速作出反应。

  第二天,11月14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378(2001)号决议,申明联合国应当发挥中心作用支持阿富汗人民紧急建立一个新的过渡性行政当局以导致组成新政府的努力。安理会表示完全支持卜拉希米先生的工作。联合国在阿富汗的人道主义、人权和政治工作由卜拉希米先生全权负责。

  那次会议后,北方联盟和阿富汗其他集团的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了一次会议。12月5日,他们就重新建立永久政府机构之前的临时政治安排签署了一项协定。次日,安理会核准了该协定,一致通过第1383(2001)号决议。安理会在该决议中宣布愿意根据秘书长的报告采取进一步行动,支持该协定设立的临时机构,并支持该协定的执行。

东帝汶

  随着8月30日全国选举的成功举行和2002年5月20日实现独立的计划得到批准,由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东帝汶过渡当局)领导的联合国在东帝汶的行动,到2001年年底已在安理会被誉为维持和平和冲突后建设和平的典范。然而,在就这一议题举行的8次会议中,也有人警告,倘若没有一项连贯的撤离战略,国际社会的成就和投资就有丧失的危险,这可能意味着联合国在东帝汶的存在要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1月26日,帝汶领导人若泽·拉莫斯·奥尔塔在为期一天的公开辩论上告诉安理会,1999年9月,在从印度尼西亚独立出来的全民投票后,民兵领导的暴力将东帝汶“打回了太古时代”。那次会议上,拉莫斯·奥尔塔先生赞扬东帝汶过渡当局在履行其行政管理、维持安全、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协调机构和物质重建的多种职能时努力使其工作“帝汶化”。

  安理会敦促,在东帝汶向独立过渡的过程中,应将权力进一步下放给东帝汶人民。1月31日,安理会将东帝汶过渡当局的任务期限延长到2002年1月31日。安理会还通过第1338(2001)号决议,促请国际社会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帮助建立这个新国家,并创建东帝汶国防军。

  数月后,在4月5日审查局势时,维持和平行动部助理秘书长赫迪·阿纳比说,新成立的东帝汶国防军已于该周开始训练。从西帝汶返回的难民人数也有增加,使回归者的总人数达到18万余。但估计还有10万人留在西帝汶。他补充说,留在西帝汶的人继续受到威吓、无法得到关于东帝汶境内实际情况的消息。

  在情况介绍后进行的讨论中,帝汶抵抗运动全国委员会主席凯·拉拉·萨纳纳·古斯芒提请注意尚未解决的司法与和解、安全和发展前景的问题。拉莫斯·奥尔塔谈了起草宪法的情况。他说,宪法草案处理了容忍、非暴力、民主承诺和遵循国际人权规范与法治的问题。他说,无论选举结果如何,这一文件将对所有政党有约束力。

  2001年7月30日,在选举前的最后一次情况介绍会上,秘书长特别代表兼东帝汶过渡行政长官塞尔希奥·比埃拉·德梅洛告诉成员们说,“尽头在望”,但是,东帝汶要真正和充分地享受独立的好处,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8月的选举没有引起争议,选后安理会在9月10日的主席声明中对选举结果表示热烈欢迎。在其后的情况介绍会上,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副秘书长让-马里·盖埃诺报告,91%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没有一例违反《选举违章条例》的指控得到确认。

  各代表团普遍欢迎选举的圆满成功,祝贺东帝汶人民 “政治上的成熟”,称赞塞尔希奥·比埃拉·德梅洛领导下的东帝汶过渡当局组织和举行选举的方式,并感谢会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给予的支持。许多发言者同意,这不愧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史上值得骄傲的时刻。其他发言者呼吁所有政党尊重选举结果,同心协力起草宪法,使东帝汶作好独立准备。

  10月31日,在年内最后一次关于这一议题的会议上,安理会以主席声明赞同东帝汶制宪会议关于在2002年5月20日宣布独立的建议。

  在同一声明中,安理会还核可秘书长关于在独立之前的几个月调整特派团的规模和结构的计划,同意后继特派团由秘书长特别代表塞尔希奥·比埃拉·德梅洛领导,由军事部分、民警部分和文职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将向新成立的东帝汶国家提供关键援助的专家。特派团将在独立后两年内逐步缩小规模。

  比埃拉·德梅洛先生在向安理会介绍情况时,概述了尚须面临的一些问题。他说,最繁重的任务之一是,随着国际存在的缩减,要协助东帝汶人按其有限财源起草预算。目前特派团的预算约为国家预算的10倍,特派团目前提供的支助这在独立后是无法维持的。

  在那次情况介绍会之前的一次公开辩论会上,印度尼西亚的代表说,印度尼西亚期待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为今后的关系建立健全的基础,并期待能最终导致外国部队撤出的进程。那次会议上另有33人在安理会发言,他们普遍表示支持秘书长的建议,特别是关于联合国以策略的方式逐步脱离、以便产生一个可行和能自我维持的新国家的建议。

伊拉克

  2001年,安理会关于伊拉克的5次会议着重讨论需要改善伊拉克人民恶劣的人道主义局势,同时确保伊拉克政府充分遵从安全理事会的各项决议,从而使制裁得以解除。为此,在6月1日关于该局势的第一次会议上一致通过第1352(2001)决议,将第986(1995)号决议的“石油换粮食”方案只延长到7月3日。在此期间,安理会表示打算考虑向伊拉克出售或供应商品和产品以及促进民间贸易的新安排。

  其后,在6月26日和28日举行的一次公开会议上,着重审议了联合王国和俄罗斯联邦为修改现行制裁制度提出的提案,并讨论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关系。那次会议上还提出必须重新考虑与伊拉克“禁飞”区有关的方面以及失踪的伊拉克公民和财产问题。

  科威特代表要求充分遵守联合国的各项决议,他说,伊拉克高级官员屡次威胁科威特的安全与主权,由此可见伊拉克对科威特的意图不是和平的。6月28日续会时,伊拉克主管外交的副秘书长说,伊拉克已执行了安全理事会的所有有关决议。伊拉克已承认科威特的主权、领土完整、独立和边界,归还了所有可以找到的科威特财产,交还了所有战俘。伊拉克还谴责了一切形式的国际恐怖主义。他说,美国和联合王国的目的是永远封锁伊拉克,尽管伊拉克在努力履行它的义务。

  7月3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360(2001)号决议,将石油换粮食方案延长150天。安理会决定,应继续优先拨付提供给粮食/营养和保健部门的收入,以确保向伊拉克全境各阶层人民公平分配人道主义救济品。11月29日,安理会将该方案从12月1日起再延长180天。在一致通过的第1382(2001)号决议中,安理会还核可拟议的货物审查清单于2002年5月30日执行。清单上的物品,诸如特定先进电信设备,必须在评估其转为军事用途的风险后交由安理会制裁委员会批准或拒绝。

  12月20日,秘书长发表了一份报告,安理会成员通过安理会主席向新闻界宣读的一份声明,对伊拉克仍未全部遣返科威特和第三国的国民以及归还科威特财产表示关切。

 

非洲

安哥拉

  这一年由于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的武装活动持续不断,安理会关于安哥拉的大部分工作,包括六次正式会议,都把重点放在制裁安盟的制度上。对安盟方面的恐怖行为、该国的人权状况、1994年和平协议的相关性,以及民主化等问题,也给予了关注。在一次年终简报中,要求联合国积极主动参与解决该国的问题。

  自1975年该国独立以来,安哥拉政府和安盟一直时断时续地进行毁灭性的内战。1999年1月,秘书长作出结论说,由于安盟拒绝继续执行1994年和平协议,即“卢萨卡议定书”,安哥拉和平进程再次中断。

  结果,联合国安哥拉特派团(联安特派团)的任务于1999年初终止。那年10月,安全理事会授权设立联合国安哥拉办事处(联安办事处),以探讨恢复和平的有效措施,帮助安哥拉人民开展能力建设,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人权,以及协调其他活动。

  2000年建立了制裁安盟监测机制,并在六个月的调查之后,于12月21日发表了一份报告(S/2000/1225号文件,附件)。2001年2月22日,安理会讨论了这份报告,并于2月23日将该机制的任务期限延长了三个月,同时要求提交一份报告增编。4月19日,安理会通过第1348(2001)号决议,将该任务期限延长至10月17日,并再次要求提供进一步的资料。

  监测机制的报告结论是,反叛运动仍在进行游击战,攻击大多为平民目标,破坏基础设施,杀戮无辜人民并且埋设地雷。增编(S/2001/363号文件)指出,安理会对监测制裁情况的坚定承诺,已经对切断安盟的军事生命线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往违反制裁的各国政府现在也都在采取措施实施制裁。但是,尽管违反制裁者自视可逍遥法外的态度可能有所收敛,他们继续从安哥拉这一残酷战争中获取利润的打算依然不变。报告及其增编详述了此种违反制裁的行动。

  在10月19日的会议上,有30名代表就该报告发言,制裁委员会主席理查德·瑞安(爱尔兰)说,制裁制度起到了作用,但其有效性还需要改进。在随后的讨论中,除其他问题以外,提出了对违反制裁者的惩罚(“二级制裁”)和联合国可否设立永久性制裁监测机制的问题。

  安理会11月15日举行了两次会议,秘书长特别顾问、副秘书长易卜拉欣·甘巴里在第一次会议上作了简报。他说,上个月,安哥拉境内还在继续打仗,有的地区战斗还十分激烈,人民生活更加苦不堪言,人道主义状况也进一步恶化。在当日第二次会议上,安理会通过主席宣读的一项声明,重申打算继续严密监测制裁。安理会表示支持安哥拉政府为执行“卢萨卡议定书”所作的努力,并支持它打算举行自由、公正的选举,以及其他促进和平、稳定和民族和解的努力。

  在12月前往安哥拉执行任务之后,特别顾问甘巴里在当月21日向安理会作简报时说,各方意见首次趋于一致,认为联合国应当再次在安哥拉和平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安哥拉政府希望立即开始合作的事项包括和平与和解基金的管理、针对复员士兵和国内流离失所者的试验项目以及对选举过程的援助。

布隆迪

  安理会举行了六次正式会议审议布隆迪局势,2001年,该国过渡政府就职,但暴力亦不断升级。

  1993年,长期存在的内部冲突导致布隆迪发生未遂政变,第一位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胡图人,在政变中被杀害,继而在主要为图西人的军队和胡图人反叛者之间普遍开战,造成约20万人死亡,大批人民流离失所。经和平进程调解人、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积极努力,导致2000年8月28日,大多数当事方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阿鲁沙签署了《和平与和解协定》。11月1日,一项分享权力计划生效,根据该计划,胡图人和图西人轮流担任总统执政,领导该国。胡图人两大叛乱集团拒绝了协调人的计划,并誓言继续与图西人主导的军队作战。与此同时,布隆迪人道主义苦难持续不已。

  3月2日,安理会在当年就该国局势举行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上,发表一项主席声明,谴责武装集团最近发起的攻击,尤其是民族解放力量对布琼布拉发起的进攻。安理会强调必须向流离失所的平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6月29日通过第二项主席声明,要求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并要求武装团伙参加谈判。

  三个月之后,安理会成员于9月26日通过第三项主席声明,坚决支持布隆迪在11月1日成立过渡政府。安理会认为,建立基础广泛、包容各方的政府一事,标志着和平进程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也会鼓励捐助者兑现认捐并提供更多援助。10月29日,安理会赞同南非政府和其他会员国为支持《阿鲁沙协定》的执行所作的努力,并坚决支持在布隆迪建立临时多国安全存在,以保护回返的政治领袖,并培训完全由布隆迪人组成的保护部队。

  过渡政府就职后,暴力行动增多。安理会在11月15日的主席声明中对此表示关切,并号召所有布隆迪人摒弃暴力,通过过渡过程的机构和机制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中非共和国

  被秘书长称为该分区域“薄弱部分”的中非共和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政治局势紧张和社会危机状态,这一年5月因共和国一位前总统发动未遂政变而使局势更趋恶化。安理会2001年举行了四次会议专门讨论该国局势。

  1月23日,秘书长代表、联合国驻中非共和国建设和平支助办事处(中非支助处)主任蒂迪亚内·西先生向安理会作了情况简报,中非支助处现已取代帮助订立1997年协定从而结束该国内战的维持和平特派团。他强调指出,由于该国政治局势紧张并存在安全危机,特别是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关系极度紧张,致使社会与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在听取该情况简报以及该国几位代表和世界银行一位官员发言之后,安理会发表一项主席声明,对该国最近再次出现的政治和社会紧张局势表示关切,认为这种局势有可能破坏最近作出的民族和解努力。安理会号召该国政府实行经济改革,缓解社会紧张局势,还强调支付拖欠公务员的薪金是当务之急。

  5月28日该国发生未遂政变,六人死亡,数万人流离失所。事后安理会成员向新闻界发表声明,谴责了这一行动。7月17日经进一步审查之后,通过一项主席声明,强烈谴责在未遂政变当日杀害联合国安全协调员,法国国民让-皮埃尔·洛姆的行径。安理会也重申谴责此次未遂政变。

  秘书长就该国局势提出了第三次报告,鉴于报告概述了有关修订中非支助处的任务规定的建议,安理会于9月21日召开会议讨论这一问题。前塞内加尔内政部部长、秘书长在该国的新代表拉明·西塞将军在会上说,在该国设立一个较有力的联合国办事处,将会鼓励切实解除武装,并加强司法系统和法治。

  9月26日,安理会通过一项主席声明,注意到秘书长打算同中非共和国政府协调,将中非支助处的任务期限延长一年,并加强中非支助处的作用。

刚果民主共和国

  在2001年举行的16次会议上,安理会始终关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执行《卢萨卡和平协定》,并制止助长流血冲突的开采资源行为。尽管该国多数地区维持了停火,但人们仍然对东部地区冲突不断感到关切。人权和人道主义局势依然恶劣,人道主义机构面临日益恶化的情况,包括人员死亡。

  安理会对这些状况表示关切,强调迫切需要增加国际经济援助以支助和平进程。在这一年当中,安理会成员国不断强调刚果人对话的重要性,并表示支持刚果人对话调解人凯图米莱·马西雷爵士。

  目前的冲突自1998年8月起持续至今,当时洛朗·卡比拉总统为了国家稳定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驱逐了在他1997年取得胜利之后仍留在该国的卢旺达部队。这一举动引起首都金沙萨和东部基伍等省份发生军队兵变。尽管金沙萨的兵变被镇压下去,但基伍地区兵变继续发展,迅速形成一股推翻政府的力量。反对卡比拉政府的是得到卢旺达和乌干达支持的刚果争取民主联盟(刚果民盟)派别。以后又出现了另一叛乱团伙,即刚果解放运动。保卫卡比拉政府的是前卢旺达军队(前卢部队)/联攻派民兵。卡比拉总统也得到安哥拉、纳米比亚、乍得、津巴布韦和刚果军队的支持。

  1999年7月,刚果民主共和国与安哥拉、纳米比亚、卢旺达、乌干达和津巴布韦在赞比亚卢萨卡签署了《停火协定》,8月刚果解放运动也签署了该协定。除了停止敌对行动以外,协定还要求设立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并就国家前途开始“全国对话”。为与各方保持联络并执行其他任务,安理会于1999年11月设立了联合国组织刚果民主共和国特派团(联刚特派团),其中纳入早先各项决议所授权的联合国人员。

  安理会在这一年要求遵守《卢萨卡协定》,重申要求所有外国军队全部撤离该国,并要求各方完成其部队的脱离接触和重新部署。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2001年1月,约瑟夫·卡比拉在其父死亡之后被任命为总统)和卢旺达总统分别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支持撤出外国部队的要求。

  2月22日,安理会在第1341(2001)号决议中表示打算向该地区派遣特派团,监督外国部队脱离接触的进展情况,并表示如果任何当事方没有充分遵守该决议,它准备考虑采取措施。安理会还重申准备支持秘书长在他认为必要时,在该国东部边境部署部队。安理会要求停止部署儿童兵,吁请与联刚特派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基金会)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使儿童兵迅速返回家园和恢复正常生活。

  5月3日,在为时一天的公开讨论中,审查了开采民主共和国自然资源和财富的问题。安理会在随后通过的一项主席声明中谴责了此种活动。讨论是在审议了负责调查非法开采刚果自然资源,如钶钽铁矿石、钻石、黄金、铜、钴、木材和咖啡的专家组的报告之后进行的。安理会在12月19日举行的另一次为时一天的会议上,审查了报告的增编,会上一些发言者对增编中的具体指控作出回应。

  在6月13日,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副秘书长让-马里·盖埃诺和负责儿童和武装冲突问题的秘书长特别代表奥拉拉·奥图诺作简报之后,安理会于6月15日延长并修订了联刚特派团的任务。修订的行动构想包括设立民警部门和民事/军事综合规划科,以协调解除武装、复员、遣返和重返社会行动。其中也包括加强联刚特派团在基桑加尼的驻留,和增强特派团的后勤支助能力,以便利目前和可预见将来的部署工作。安理会授权联刚特派团协助及早执行武装团伙的复员、解除武装和重返社会工作,并请秘书长部署军事观察员,以便在已执行及早撤离的地方,监测这一进程。

  安理会这一决议还吁请秘书长确保充分部署保护儿童顾问,以便就保护儿童的承诺对冲突各方的行为进行持续、系统的监测和报告。安理会还重申,应在联合国和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组织)主持下召开一次该地区和平、安全、民主和发展问题国际会议。

  10月24日,安理会在经过长时间的辩论之后,通过一项主席声明,支持开始联刚特派团第三阶段部署,特别是向该国东部的部署。11月9日,安理会通过第1376(2001)号决议,申明第三阶段部署需要基桑加尼非军事化,完全恢复全国各地人员和货物的自由流动,以及同联刚特派团的军事行动和后勤业务充分合作。其他先决条件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与卢旺达两国政府进行直接对话,以及卢旺达为武装团伙自愿复员、解除武装和重返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因边界争端于1998年爆发战斗,此后几次停火,但又战火重燃。2000年6月18日,两国签署了《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其中呼吁联合国与非统组织合作设立维持和平行动,协助执行该协定。

  2000年6月,安理会决定设立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埃厄特派团)。特派团的任务包括与双方联络,核实停止敌对行动情况,并规划将来的维持和平行动。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协助下开展的进一步谈判,最终导致于2000年12月12日签署了一项《全面和平协定》。

  2001年,安理会就这一问题召开了五次会议。2001年2月9日,安理会通过一项主席声明,大力支持12月的《和平协定》,并欢迎双方达成协议建立临时安全区,为安全部署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铺平道路。

  4月19日,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副秘书长让-马里·盖埃诺在向安理会作简报说,4月18日建立了临时安全区,标志着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两国部队正式隔离。建立这一安全区就能恢复厄立特里亚的民政管理,包括警察和当地民兵,并为民众回返做好准备。他报告说,未发生任何重大违反停火事件,局势保持平静。

  在随后的辩论中,安理会成员国对进展情况表示欢迎,但强调必须在亚的斯亚贝巴与阿斯马拉之间建立直接空中航线。它们也指出,必须使国内流离失所者在雨季到来之前有秩序地回返到临时安全区,使人道主义援助不受阻碍地送交需要援助者,并使边界委员会迅速开展工作。

  5月15日,安理会在一项主席声明中再次强调,双方必须让埃厄特派团及其所需供应品不受限制地进入各方领土,包括必须完全非军事化的临时安全区,并给予行动自由。

  2001年,安理会两次延长埃厄特派团的任务期限,最近一次是在9月14日延长到2002年3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369(2001)号决议决定延长任务期限,并敦促双方确保把精力从武器购置和其他军事活动转移到重建和经济发展。

大湖区代表团

  5月30日,安理会开会审议派往大湖区的代表团的报告,秘书长告诉安理会,安理会及时派出代表团到大湖区进行重要的访问,有助于巩固刚果民主共和国出现的和平势头。他说,人道主义局势依然十分紧迫,他呼吁对人道主义援助给予更大的财政支持,迄今为止,联合呼吁所列的需求仅有20%得到满足。

  法国代表在介绍代表团的报告时说,他对布隆迪目前陷入僵局表示关切。针对人们关切的难民问题,代表团建议设立一个坦桑尼亚/布隆迪委员会,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以缓解紧张局势。该地区许多国家的代表都谈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部队脱离接触问题,叛乱团伙顽抗问题,以及民主共和国盗用公款问题。

利比里亚

  由于利比里亚支持塞拉利昂革命联合阵线(联阵)和西非分区域的其它武装叛乱集团,安理会于3月7日对利比里亚实行广泛制裁,包括军火禁运、禁止利比里亚钻石出口,以及禁止列入名单的利比里亚政府人员和据称支持联阵的其他人旅行。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343(2001)号决议,要求利比里亚驱逐所有联阵成员,禁止联阵在其境内的一切活动。

  11月5日,利比里亚问题专家小组向安全理事会提交报告。该小组由秘书长任命,负责调查违反3月制裁的情况。该小组注意到有一定程度的合作,而且暴力行为减少,但同时指出,为维持塞拉利昂持久和平协定,必须确保利比里亚与与联阵完全脱离关系。

  在同一会上,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的徐国华说,如果在实施制裁的同时不增加人道主义捐助,利比里亚脆弱的经济形势可能会恶化。他强调指出,利比里亚经济高度依赖出口自然产品。如果安理会考虑进一步制裁,也应考虑到意图对利比里亚人民造成的影响。

塞拉利昂

  塞拉利昂冲突始于1991年3月,当时联阵战士从塞拉利昂东部靠近与利比里亚交界的地方发动推翻政府的战争。1999年10月,安理会第1270(1999)号决议设立联合国塞拉利昂特派团(联塞特派团),帮助执行塞拉利昂政府和联阵于1999年7月7日签署的《洛美(多哥)和平协定》。

  由于持续不稳定,安全理事会多次增加联塞特派团的核定兵力,截至5月19日,共有17 500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260名军事观察员。

  1月25日,安理会开始审议专家小组的报告。安理会前一年7月设立该小组,以便收集关于违反军火禁运情况以及钻石贸易与军火交易之间联系的情报。该小组发现,目前违反武器和钻石制裁的行为“不受惩罚”。该小组还提出一系列广泛建议,呼吁:建立全球钻石核证制度;禁止特定生产国出口武器;禁止利比里亚高级官员旅行;在联合国秘书处内建立不断监测安全理事会各项制裁的能力。

  在为期一天的讨论中,26人在安理会发言,许多人呼吁采取新的措施,遏制塞拉利昂钻石的非法贸易,阻止非法武器流入该国。他们还强调,必须有效处理利比里亚和其它国家给冲突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报告中被点名的国家、包括利比里亚都表示不同意报告的结论。

  3月8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请安全理事会加强联塞特派团,认为这是难民能够回返和维持普遍稳定的关键。3月30日,安理会将联塞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长6个月,同时将其军事部门编制扩大到17 500人,其中包括已经部署的260名军事观察员。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1346(2001)号决议,要求联阵和其它军事集团立即停止据报干出的侵犯人权行为,特别是骚扰平民、强征成人和儿童作战和强迫劳动。

  6月28日,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塞特派团团长奥卢耶米·阿德尼吉告诉安理会,塞拉利昂和平进程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特派团加强了与联阵的联系,同时继续与塞拉利昂政府密切合作。与各方的磋商包括有关卡姆比亚地区的棘手讨论,这些磋商导致考虑联阵在该地区重新开始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在和平进程其它方面也取得进展,该国大多数道路现在已经开放,这有助于鼓励恢复人道主义行动。

  9月18日,安理会通过经口头修正的第1370(2001)号决议,将联塞特派团的任务期限从9月30日起再延长六个月,同时再次要求联阵停止侵犯人权和其它违反停火的行为。由于非法钻石贸易继续激起这些违规行为,安理会于12月19日一致通过第1385(2001)号决议,决定将禁止进口塞拉利昂未加工钻石的规定从2000年1月5日起再延长11个月,但塞拉利昂政府通过原产地证书制度管制的未加工钻石不在此列。

西非

  继两个代表团前往西非之后,5月14日举行公开会议,旨在努力消除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不稳定、不安全和流离失所的相关循环。主管政治事务助理秘书长易卜拉希马·法尔说,对这些问题采取综合区域办法至为关键。由他率领前往西非11国的机构间代表团也建议设立联合国西非办事处,并将联塞代表团的任务范围扩大到几内亚和利比里亚。

  副紧急救济协调员卡罗琳·麦卡斯基率领另一个代表团前往该分区域评估人道主义形势。她说,几内亚多年来一直在应付塞拉利昂战争的影响,现在面临自己的人道主义危机。塞拉利昂形势有些好转,但前战斗人员重返社会和流离失所者重新定居问题至关重要。同时,有可能从利比里亚涌入新的难民。她提议建立分区域交流和分析战略信息的能力,支持马诺河妇女和平网络等区域民间社会组织,并加强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的存在。

  在情况介绍之后,安理会成员交流意见,一致认为应采取综合的区域办法处理安全问题。他们还支持机构间报告中的许多建议,特别是设立联合国西非办事处及加强西非经共体在该区域作用的措施。

  12月19日,再次介绍了出访西非机构间代表团取得的成果,并重申给予支持。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表示完全支持设立秘书长西非问题特别代表办事处,并强调需要加强西非经共体的能力。

索马里

  鉴于索马里民族和解进程始于2000年中在吉布提阿尔塔举行的多派别和平会议和成立过渡政府,安理会关于索马里的四次会议都围绕着在索马里设立联合国建设和平存在的问题。历经十年无政府状态和饥荒之后,索马里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是安全、重建和发展。此外,还讨论了2003年举行民主选举的可能性。

  1月11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对阿尔塔和平会议和成立过渡政府表示支持。然而,由于仍很难运送人道主义援助,安理会于6月19日一致通过第1356(2001)号决议,从1992年索马里武器禁运中豁免了保护性夹克和头盔等非致命性装备。

  关于在索马里建立联合国存在的问题,秘书长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表示他准备拟定提议,向索马里派驻建设和平特派团,帮助完成和平进程。但他说,安全局势尚不允许他建议在索马里部署此类特派团。10月19日,安理会成员就该报告进行了一整天的讨论,对这一部署表达了同样的关切。但索马里总理说,不迅速部署维持和平特派团将会助长不够安全的恶性循环。

  10月31日,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指出,阿尔塔和平进程是和平与民族和解的最可靠基础。安理会重申,安理会致力于全面、持久解决索马里问题。

苏丹

  9月28日,安全理事会注意到苏丹政府为遵守安理会各项决议规定所采取的步骤,欢迎苏丹加入关于消除恐怖主义的有关国际公约,决定终止第1054(1996)号决议第3和第4段及第1070(1996)号决议第3段所指的制裁,立即生效。

  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美国)通过第1372(2001)号决议,采取了上述行动。安理会第1054号决议曾决定所有国家应大幅减少驻苏丹外交人员的人数、级别和行动,呼吁各国限制苏丹政府成员、政府官员和武装部队人员在本国领土上的行动。此外,还呼吁所有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不在苏丹举行任何会议。

  安理会1996年第1070号决议曾决定所有国家应拒绝允许与苏丹有关的飞机在本国领土起飞、降落或飞越。

  美国代表在解释其弃权理由时说,苏丹政府已经采取实质性步骤,满足第1054号决议中提出的各项要求。但问题仍然存在,如隐瞒有关企图暗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情报。目前,苏丹当局正在认真讨论如何打击恐怖主义,他期望苏丹完全投入这一战斗。他说,美国政府还将继续要求苏丹处理侵犯人权和苏丹人民遭受苦难的问题。

西撒哈拉

  2001年,安理会分别于2月27日、4月27日、6月29日和11月27日通过第1342号第1349号第1359号第1380号决议,四次延长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西撒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安理会第1380号决议,将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至2002年2月28日,并支持作出一切努力,在秘书长个人特使詹姆斯·贝克三世主持下进一步对话,寻找冲突的政治解决办法。

  自1974年西班牙放弃控制权以来,摩洛哥和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波利萨里奥阵线)一直争夺该领土。1991年设立西撒特派团,旨在监督举行全民投票,由西撒哈拉人民在全民投票中选择独立或与摩洛哥合并,作为《联合国解决计划》的部分内容。由于对选民身分查验过程的上诉和其它问题,全民投票进程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

 

中东

以色列/巴勒斯坦人

  2001年安理会举行五次会议,为会员国提供论坛,对西岸和加沙地带形势不断恶化及以色列国内暴力深表关切,因为2000年9月开始的暴力循环持续不已。但安理会未就行动达成一致,因为美国两次否决有关决议。

  3月15日和19日,应阿拉伯国家集团、伊斯兰集团和巴勒斯坦常驻观察员代表团的请求进行公开辩论,许多国家政府表示支持向该区域派驻国际观察团。大多数发言者批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不分青红皂白地过度使用武力。有些发言者也谴责一切不法行为和恐怖主义行为。几乎所有发言者都敦促结束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城镇的经济封锁,以及以色列部队和坦克对各村庄的包围。

  3月27日,美国否决一项表示安理会准备设立观察员部队的决议草案,解释说,该决议忽略了须经双方同意这一基本要求。他说,如果该决议草案要求停止煽动和暴力,执行所有商定的承诺、包括在沙姆沙伊赫达成的协议,美国就会支持该决议草案。

  8月20日和21日,安理会应伊斯兰会议组织的请求再次举行公开辩论,听取了48名发言者关于该地区局势的发言。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强调,执行米歇尔报告中的各项建议是结束中东暴力和恢复和平进程的唯一可行道路。

  该报告于5月21日发表,是美国前参议员乔治·米歇尔访问该区域后编写的,其中要求立即停火、放弃恐怖主义、恢复和平对话以及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之间重建信任。此外,该报告还要求冻结建造定居点、取消对巴勒斯坦地区的经济限制、限制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使用致命武力以及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防止巴勒斯坦人攻击以色列人。

  在8月举行的会议上,许多发言者继续支持建立中东国际观察员部队。其它发言者谴责暴力进一步升级、以色列进行法外刺杀、以色列当局占领东耶路撒冷的东宫和其它巴勒斯坦机构,以及他们所称的其他蓄意“挑衅行为”。

  伊斯兰会议促请安理会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巴勒斯坦人,归还在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机构,取消对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及该市其它穆斯林和基督教圣地的种种限制。他说,“我们寻求的保护应制止以色列继续对巴勒斯坦人采取不人道的非法措施,为恢复和平进程清除障碍”。

  12月14日,安理会会议从星期五深夜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但再次未能通过一项决议草案,其中将谴责一切法外处决、过度使用武力和广泛破坏财产的行为,期望建立监测机制以帮助各方。该决议草案获得12票赞成、2票弃权(挪威和联合王国)因美国投反对票而被否决。

以色列/黎巴嫩

  全理事会分别于2001年1月30日和7月31日一致通过第1337(2001)号第1365(2001)号决议,两次延长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后一决议将联黎部队的任务期限延至2002年1月31日,兵力仍保持在4 500人。

  鉴于以色列于2000年6月撤出黎巴嫩,安理会这些决议吁请黎巴嫩恢复在南部的统治,更迅速地在那里部署武装部队,控制所有检查站。安理会还对严重违反联合国撤离线表示关切,敦促各方停止这种行为。安理会支持联黎部队通过巡逻、从固定据点进行观察以及同各方保持密切联络,努力沿撤离线维持停火。

以色列/叙利亚

  2001年两次延长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观察员部队)的任务期限,最近的一次是11月27日第1381(2001)号决议将观察员部队的任务期限延至2002年5月31日。观察员部队是依照安全理事会1974年5月31日第350号决议设立的,旨在维持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火,对隔离区和限制区进行监督。

  安理会在通过这两项延长任务期限的决议之后都经由主席声明表示,安理会同意秘书长关于观察员部队的报告中的说法。秘书长在报告中说,中东局势仍然危机四伏,除非中东问题的各个方面能够全面解决,否则这种局势很可能继续下去。

 

欧洲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安理会这一年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问题举行了五次会议,主要讨论族裔关系、难民回返和该国最终融入欧洲等问题。安理会于6月21日一致通过了第1357(2001)号决议,将联合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特派团(波黑特派团)的任务期限延至2002年6月21日,并授权多国稳定部队(稳定部队)再留驻12个月。

  3月22日,安理会谴责克族国民大会建立克族自治的单方面行动。这种行动将公然违反1995年在巴黎签署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平协定》。安理会吁请2000年11月11日大选后组成的新的国家和实体政府,在难民回返、巩固国家机构和经济改革等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

  和平协定执行情况高级代表沃尔夫冈·佩特里奇在该次会议作简报,他向安理会成员通报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有67 000多名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在2000年返回了家园,这一数字为历年最高。其中2 000多名在原居住地属于少数民族的人返回原居地,这几乎是1999年人数的两倍。

  9月21日,秘书长特别代表兼联合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行动协调员雅克·保罗·克莱因通报安理会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需要一个实际远景,以帮助该地区摆脱其巴尔干的过去,并迎接其成为欧洲一员的未来。佩特里奇先生在同次会议上强调,加强国家和实体财政、改善公务员制度并建立现代法律框架将给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持稳定的机制,并在适当时候使该国融入欧洲。

  在安理会最后一次会议上,维持和平行动部助理秘书长赫迪·阿纳比通报安理会说,应由一个区域警察特派团负起警察、司法和刑罚系统的责任。该特派团警力应为波黑特派团现有人员的四分之一——即大约450名警官。

塞浦路斯

  安全理事会注意到,塞浦路斯政府同意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联塞部队)有必要留驻至6月15日以后,因此在今年两次延长了该特派团的任务期限,最近的一次是第1384(2001)号决议将期限延至2002年6月15日。安理会在延长任务期限时,还重申了关于塞浦路斯局势的所有有关决议。

  安全理事会1964年第186号决议设立了联塞部队,其任务是防止希族塞人与土族塞人间重燃战火,并帮助维持与恢复法律和秩序。1974年发生敌对行为后,安理会扩大了联塞部队的任务,包括在双方部队间维持一个缓冲区。由于塞浦路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政治解决,联塞部队其后每六个月延长一次。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安全理事会于9月10日一致通过了第1367号决议,终止执行向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出售或供应军火和有关物资的禁令。安理会第1160(1998)号决议规定了这些禁令,目的是促进科索沃的和平与稳定。禁令禁止向南斯拉夫出售军火和有关物资,诸如武器、弹药、军用车辆和设备及备件。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2001年,族裔间暴力从前南斯拉夫其他地区蔓延到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境内,这是安理会早就担心的问题。安理会2001年关于该巴尔干国家的行动主要涉及这个问题。由于随后作出的努力,马其顿四方领导人签署了《框架协定》,该协定要求促进民间社会的和平与多文化发展。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外交部长于3月7日向安理会成员作了简报。此前数周来,阿族极端分子与科索沃接壤的北部边界沿线制造武装事件,导致三名马其顿共和国士兵于3月4日死亡。简报后,安理会立即通过了主席声明,强烈谴责塔努塞维奇地区发生的暴力行为和杀害士兵的事件。两周后,安理会于3月21日通过了第1345(2001)号决议,要求停止该区域包括恐怖主义活动在内的一切极端分子暴力行为。后来于9月26日通过第1371(2001)号决议重申这一要求。

  为支持《框架协定》的签署,安理会于8月13日发表了主席声明,要求立即执行该协定。为促进民间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协定要求尊重所有马其顿公民的族裔特征。

格鲁吉亚

  4月24日,安理会指出,阿布哈兹地区当局与格鲁吉亚共和国间冲突的全面解决仍然缺乏进展,这是“不能接受的”。该主席声明与3月21日发表的前一份声明仅时隔一个月,3月的声明曾欢迎双方恢复对话,讨论阿布哈兹在共和国内的政治地位和难民与流离失所者回返等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个地区在格鲁吉亚西北部,地区的社会动乱于1992年升级成分离主义暴力行为。联合国格鲁吉亚观察团(联格观察团)于1993年8月成立,以核查停火协定的遵守情况,并监测人权状况。安理会在2001年两次一致同意延长联格观察团任务期限,最近的一次是第1364(2001)号决议将期限延至2002年1月31日。

科索沃

  安理会于2001年就科索沃问题举行了11次会议,主要讨论在临时自治和族裔间关系方面取得的进展。安理会大多数成员认为,2001年11月17日举行并有所有族群参加的全省选举是一项重大成果。

  安理会第1244(1999)号决议要求在科索沃实行自我管理和高度自治,并充分尊重包括科索沃省在内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领土完整。目前,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科索沃特派团)行使临时立法和行政权,并负责司法行政。在科索沃部署了一支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领导的部队,称为驻科部队,以提供国际安全存在。

  科索沃特派团于1999年6月成立,此前,北约空中行动迫使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部队撤离,从而结束了占人口多数的阿族遭受的破坏和流离失所。在开展重建工作和难民回返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包括,科索沃阿族与塞族少数民族间关系紧张,时有突发暴力事件,阿族极端分子武装活动蔓延到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而且占人口少数的塞族不愿留下、回返或参与新组建的机构。

  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副秘书长让-马里·盖埃诺于2001年五次向安理会简报了进展情况,第一次简报是在1月18日。他通报说,在科索沃特派团新任团长,秘书长特别代表汉斯·海克鲁普领导下,特派团继续作出努力,建立有各族参加的地方行政机构。

  他说,科索沃特派团还在加强法治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警务部门的警力和工作质量均有提高,尽管受到威胁与恐吓,该部门人员大都以专业态度履行了职责。他说,科索沃特派团最初侧重于紧急重建工作,其重点现已转到发展经济和扶持私营部门企业。

  盖埃诺先生在2月13日进行了第二次简报,当时,科索沃全省选举即将举行。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同意他的意见,即必须在选举前确定科索沃议会的任务和组成,并确保所有族群均能参加。然而,族裔间暴力、特别是阿族极端分子的活动仍然阻碍各族的参与。安全理事会于3月16日发表主席声明,敦促该省所有政治领导人谴责这种活动,同时加紧努力营造族裔间宽容气氛。

  安理会通过该声明之前,在另一次会议上听取了特别代表海克鲁普的简报。他指出,总体安全局势在过去两个月中未见改善,塞尔维亚南部和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境内的暴力行为可能破坏该区域稳定。他希望,贝尔格莱德的新民主政府能协助局势恢复正常和减轻紧张。

  盖埃诺先生在4月9日的简报中通报安理会说,尽管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南部持续发生暴力行为,但科索沃特派团仍继续开展建立政府框架和举行选举的主要优先工作。科索沃塞族对两项活动的参与以及法律和秩序仍然至关重要,后者可通过调整警察和司法机构得到加强。临时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财政责任,为此,科索沃公共财政需得到发展。

  安理会代表团于6月16日至18日访问了科索沃和贝尔格莱德。之后,安理会主席安瓦尔·卡里姆·乔杜里(孟加拉国)于6月19日提交代表团报告时,确认了局势的复杂性。他指出,令人鼓舞的是,科索沃特派团正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开展对话。科索沃特派团在贝尔格莱德设立了办事处,完成了长期以来的一个优先事项。

  盖埃诺先生于6月22日、7月26日和8月28日进一步向安理会通报情况,说明使科索沃塞族参与政治、登记程序和举行自由、公正选举所需条件等问题。

  由于塞族是否参加选举仍不确定,安理会在10月5日听取海克鲁普先生简报后发表主席声明,吁请科索沃全体男女人民投票。安理会在11月9日重申了该项呼吁,同时还欢迎南斯拉夫总统在鼓励科索沃塞族参加选举方面发挥的有益作用。

  11月17日成功举行选举之后十天,维持和平行动部助理秘书长赫迪·阿纳比通报安理会说,选举进程中没有发生暴力行为并且包容各方,这将为临时自治机构提供一个坚实基础。所有各方均大体遵守了选举规则,违规行为得到及时裁定。科索沃塞族的参与不多,部分原因是反对参加投票的科索沃塞族人在科索沃北部进行了恐吓活动。

  在简报后的辩论中,大多数发言者对选举结果表示欢迎。不过,俄罗斯联邦代表指出,各政党正在争取独立,而不是建立一个多族裔社会,歧视和极端分子暴力行为依然存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代表指出,尽管选举标志着建立科索沃未来的新阶段,但并未解决科索沃的最终地位问题。

联合国普雷维拉卡观察团

  安理会在2001年两次举行会议,延长联合国普雷维拉卡观察团(联普观察团)的任务期限,最近一次是在7月11日通过第1362(2001)号决议,授权该观察团继续监测半岛非军事化情况六个月,直至2002年1月15日。

  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对普雷维拉卡半岛这一战略要地存在争议。联普观察团于1996年1月设立。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自1992年10月以来就一直部署在那里,起先是作为联合国保护部队(联保部队)的一部分,后来并入联合国恢复信任行动(联恢行动)。

 

公开情况介绍、辩论及杂项事务

年度报告

  8月18日,安理会通过了提交大会的第五十六次年度报告,所述期间自2000年6月16日至2001年6月15日(A/56/2号文件)。

儿童和武装冲突

  安全理事会认识到武装冲突对儿童的有害影响和对和平、安全与发展造成的长期后果,因此于11月20日表示准备在审议维持和平行动任务时明文列入保护儿童的规定,并继续在维和行动中配置儿童保护工作人员。

  安理会在一致通过第1379(2001)号决议之前,听取了30多位发言者,其中包括秘书长,在关于这个问题的公开会议上的发言。阿哈吉·巴巴·萨瓦内是一位来自塞拉利昂、14岁的前儿童兵。他10岁时遭到革命联合阵线(联阵)绑架。他描述了自己两年来作为儿童兵的苦难经历以及他对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的体验。他代表塞拉利昂的儿童呼吁安理会尽一切努力结束他们的悲惨遭遇。

武装冲突情势中的平民

  4月23日常务副秘书长路易斯·弗雷谢特对安理会说保护平民必须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中心内容。最近取得的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包括:对侵犯人权行为提出了刑事检控;接触弱势群体;将难民营内的平民和武装战斗员隔离开来。在同次会议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玛丽·罗宾逊说,不让犯有灭绝种族罪、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的人逍遥法外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11月21日讨论这一主题的另一次会议上,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大岛贤三概述了把秘书处关于平民的建议纳入主题的“行进图”,并说明了执行这项工作的机构。他说明了一份“核对表”,以确保在制定、改变或结束维持和平任务时考虑到保护平民的问题。

预防冲突

  安理会按照1999年以来每年的惯例,于6月21日举行了为期一天的辩论,讨论安理会在预防武装冲突方面的作用。讨论的依据是秘书长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的目的是在整个联合国系统建立一种预防文化,而不是仅仅作出反应,并要各国政府负起更多的预防冲突责任。秘书长说,为了使早期预防行之有效,必须查明和解决冲突多方面的根本原因。

艾滋病毒/艾滋病

  继去年把艾滋病毒/艾滋病视为安全问题的新观点之后,安理会于6月28日发表一份主席声明强调,如果不遏制艾滋病毒/艾滋病就会威胁到稳定,而不稳定又会加剧此疾病的蔓延。安理会欢迎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大会特别会议通过的宣言,其中包括为减少冲突和灾害对该疾病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当天上午,在发表上述声明之前,主管维持和平行动副秘书长让-马里·盖埃诺对此问题作了简报,谈到维和人员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的问题。他说有些人员可能在部署前就感染了艾滋病毒/艾滋病,另一些则是由于部署在艾滋病毒/艾滋病猖獗的国家而执行任务期间性行为活跃所以罹患这一疾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和联合国艾滋病毒/艾滋病方案(艾滋病方案)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签署了一项合作协定,以提高维和人员的能力,当好认识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宣传员。

国际法院

  2001年10月12日,安理会与大会同时举行会议,经一轮无记名投票选出纳比勒·埃拉拉比(埃及)担任国际法院法官,填补因穆罕默德·贝德贾维(阿尔及利亚)法官,前任院长,于2001年9月30日辞职而出现的空缺。埃拉拉比先生将在其前任九年任期余下的期间任职,到2006年2月5日为止。

国际刑事法庭

  安理会在这一年五次举行会议,审议有关前南斯拉夫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问题。1月19日,安理会将前南问题法庭法官的提名截止日期延长至1月31日。2月8日,安理会通过了第1340(2001)号决议,向大会送交了供考虑选为该法庭常任法官的提名人选名单。4月27日,安理会通过了第1350(2001)号决议,向大会送交了64名诉讼法官提名人选。3月30日,安理会通过了第1347(2001)号决议,向大会送交了卢旺达问题法庭法官的提名人选。

  这些行动都是第1329(2001)号决议的后续行动,该决议扩大了前南问题法庭的司法能力,即设立一个专案法官组并增加了这两个法庭上诉分庭的法官人数。

  11月27日,安理会在两法庭发表了年度报告后,与卢旺达问题和前南斯拉夫问题法庭的官员进行了互动式对话。讨论了提高法庭司法能力、修改检察官调查计划以及加强法官在预审和审判阶段的作用的问题。

诺贝尔和平奖

  10月12日,安全理事会举行会议庆祝联合国和秘书长荣获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安理会在热烈祝贺秘书长的主席声明中,重申安理会坚决支持秘书长努力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秘书长在主席声明发表后,向安理会现在和过去的所有成员表示祝贺,他说诺贝尔委员会嘉奖的是安理会和联合国所有部门。

建设和平

  2月5日,安理会就这一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辩论。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在会上发言说,建设和平是对暴力冲突强有力的威慑。尽管有必要迅速取得成果,但必须把建设和平看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主要的挑战包括动员国际社会的政治意愿和资源。在为期一天的辩论中其他发言者均强调建设和平的范围必须超越当前的冲突而包括其根源,并广泛调动所有各级的行动者。

  2月20日,安理会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指出采取行动解决正陷入冲突或正摆脱冲突的社会的需要,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根除贫穷、透明和责任分明的治理、促进民主、尊重人权和法治等方面。安理会敦促为这些目标提供适当的经费,并强调必须重视性别观点、流离失所者和前战斗员重返社会及部队派遣国的参与。

制裁

  在10月22日和25日的一次公开会议上,普遍表示支持在因特拉肯、波恩和柏林三市举行的关于改进制裁的执行和监测的讨论,尽管有人对这些讨论的总体效用表示了怀疑。波恩和柏林讨论的重点是军火禁运和旅行方面的制裁问题。因特拉肯会议则集中讨论各国为执行金融制裁所需满足的基本法律和行政要求。

  在介绍这些讨论的时候,瑞士观察员、德国常驻代表和瑞典外交国务秘书均报告了计划中针对威胁和平与安全者,同时尽量减少对无辜平民和其他各方的影响的倡议。主管政治事务助理秘书长易卜拉希马·法尔说安理会可通过更加注意针对性而鼓励遵守制裁。安理会还可制定模式,使会员国能调整其国内法律规章,以便遵守制裁。

  其他发言者欢迎为制定目标明确且有时限的制裁所采取的步骤,具体目标应是改变个人和团体的行为。安理会主席理查德·瑞安(爱尔兰)强调,安理会有必要就关于制裁的一般问题工作组的成果尽快达成协议。尽管在某些敏感问题上仍存在少量分歧意见,但并非不可克服。

小武器和轻武器

  在召开了联合国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各方面问题大会之后,2001年安理会就此问题举行了两次会议。8月2日安理会在为期一天的辩论中审查了安理会在执行上述大会的《行动纲领》方面的作用,该《行动纲领》要求各国制定、加强和执行旨在防止、打击以及最终消除小武器和轻武器的非法制造和贸易的准则及措施。8月31日,安理会通过了一份主席声明,确认安理会有责任协助执行7月的《行动纲领》。

审查首脑会议的承诺

  这一年安全理事会举行了两次会议以审查2000年9月千年首脑会议作出的加强联合国维护和平与安全、特别是非洲和平与安全的能力的承诺。在3月7日举行的一次包括成员和非成员的会议上,与会者认为,安理会对世界各地冲突的处理态度不平衡,并审查了安理会在部队派遣国方面的努力。与会者要求决策更加透明。其他与会者指出,现在非洲的冲突得到了更直接地处理,但由于工作量迅速增加,使安理会的效率受损。

  3月22日,安理会发表了一份主席声明,说安理会将加紧努力履行2001年9月的承诺。为此,安理会将在非成员国的积极参与下,进一步审查有关进展。安理会还将审议一系列有关维持和平的报告,包括秘书长将要提出的关于预防冲突的报告和安理会关于制裁的一般性问题工作组编写的报告,并据以采取行动。

恐怖主义

  9月11日,在纽约、宾夕法尼亚州和华盛顿特区发生了恐怖主义行为之后,安理会于9月12日举行会议。安理会全体成员背离传统,一致通过了第1368(2001)号决议。安理会在决议中断然谴责恐怖主义行为,对受害者家属及东道国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慰问。安理会成员还表示准备根据《宪章》规定的职责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9月28日,安理会就此问题再次举行会议,通过了第1373(2001)号决议,其中列出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步骤和战略。安理会该决议还设立一个委员会以监测该决议的执行情况,并吁请所有国家至迟于9月28日之后90天报告本国为此采取的行动。决议规定还包括要求制止资助恐怖主义,并改善反恐方面的国际合作。

  11月12日安理会关于这一问题的部长级会议结束时通过了第1377(2001)号决议,宣告国际恐怖主义行为是21世纪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最严重的威胁,呼吁所有国家加紧努力消除国际恐怖主义。

  安理会在该决议中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处理区域冲突和全球各种问题、包括发展问题,将有助于国际合作,这一合作对于有效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是必不可少的。还呼吁各国尽早加入有关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和议定书,并紧急采取步骤全面执行第1373(2001)号决议。安理会强调各国有义务拒绝给予恐怖分子和支持恐怖主义的人财政和一切其他形式的支持并拒绝给予安全庇护。

部队派遣国

  1月16日,常务副秘书长路易斯·弗雷谢特对安理会说,鉴于维持和平行动日益复杂,秘书处和部队派遣国之间的合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公开会议上,许多发言者强调,安理会应在维和行动规划过程前期以及当地局势发生变化之时与这些国家协商。

  为了回应这些看法,1月31日安理会发表一份主席声明,表示决定设立一个关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全体工作组,以酌情征求并考虑到部队派遣国的意见。作为第一步,安理会赋予工作组的任务是深入审议1月16日会议上提出的所有建议,包括改善安理会、部队派遣国和秘书处三方关系的办法。该工作组不会取代同部队派遣国举行的非公开会议,将讨论个别维持和平行动的技术方面问题,但不影响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的权限。

  安理会就同样的问题于6月13日通过了第1353(2001)号决议。该决议要求促进部队派遣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还敦促采取措施确保维和人员具有完成特派团任务的能力,鼓励各国弥补人员和设备上的缺口,并敦促秘书处提供训练、后勤、装备和其他方面的支助。

妇女、和平与安全

  安理会在10月31日发表的主席声明中坚决支持加强妇女在有关预防和解决冲突的决策方面的作用。呼吁各国让妇女参加和平协定、宪法和重建战略的谈判和实施工作。安理会感到关切的是,没有一名妇女担任秘书长派往和平特派团的特别代表或特使,因此促请各会员国提名妇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