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联合国,您的世界!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亚太地区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成员国组成。该委员会6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8个位于亚太地区,地理范围西起土耳其,东至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北起俄罗斯联邦,南至新西兰。

  该地区非常多样化,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七个国家,同时也有许多最小的国家,其中一些位于大平洋上。在1987至2007年间,该地区人口从近30亿增长到了约40亿。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1人,居全球首位。

享有水资源

  自1990年,中国和印度能够享有水资源的人口已经分别增加了4亿5700万和5亿2200万。仅这两个国家在此方面取得的进展就已经占了同期全球数据的半数以上。然而,由于这两个国家占全球发展中国家人口的46%,这样的数据并不让人惊讶。此外,东亚地区的进展令人瞩目。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加索地区、中亚以及大洋洲,享有水资源人口的覆盖率出现了小幅下降。

  1990至2010年间在千年发展目标地区经改善的饮用水源享有人数(单位:百万人)

  当我们分析1990年至2010年不同种类水资源使用趋势时,这些地区明显地分为了两类。第一类中的亚太地区在寓所、私宅或院子中使用自来水的比例较低(30%或以下)。这一类地区包括大洋洲、南亚和东南亚。

  尽管在这些地区,在屋舍内使用自来水的情况得到了改进,然而这些进展主要集中于“其他改进类”水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南亚地区65%的人口正使用其他经改善的水源,而不是屋舍用自来水。

  第二类地区包括东亚与西亚,这些地区中70%以上的人口在屋舍中使用自来水。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自1990年以来大幅度提高了自来水的供给,仅自来水这一项的覆盖率在20年中就提高了35个百分点。在经改进的饮用水源的整体使用上,东亚也是增长最迅速的,从1990年的68%提高到了2010年的91%,这23%的增幅远高于其他任何地区。

  尽管这些国家正在正确的轨道上,中国和印度仍有共2亿1600万人口在家中无法享有任何经改进的水源,占全球未享有改进水资源人口总数的26%。

享有卫生设施

  在完成卫生领域的“千年发展目标”的方面,许多国家,包括亚洲一些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内,并没有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东亚在这方面取得了最大的进展,1990年至2010年卫生设施的覆盖率提高了39%。与饮用水不同的是,没有任何地区出现了覆盖率下降。在南亚地区,2010年卫生设施的覆盖率是1990年的1.7倍。与之相反的是,西亚地区在这方面的进展是最慢的,而大洋洲在这20年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中国和印度所取得的进展,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在所在地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国取得的进展占东亚的95%,然而印度在南亚却未做出如此高比例的贡献。两国一起完成了全球在卫生领域千年发展目标的近半数进展。

  南亚地区仍饱受低覆盖率(41%)的困扰。在南亚,使用公共或者未经改进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已明显降低,但随地便溺的比例是所有地区中最高的。尽管相较于1990年,南亚地区随地便溺的人口已经下降了1.1亿人,但这一群体仍有6亿9200万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41%。随地便溺的比例在南亚农村地区的比例最高,达55%。

  共用卫生设施主要是一种城市现象,在东亚尤为明显。

  2010年亚太地区使用共用卫生设施的人口数量(单位:百万)

亚太地区热点

  亚太地区水资源面临的众多威胁揭示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引发了许多忧虑。这些热点国家、地区和生态系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例如水资源和卫生设施的享有、有限的水资源供应、不断恶化的水质,以及更高的气候变化和水灾风险。

驱动力、压力与挑战

  亚太地区富有活力,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大范围的农业发展。尽管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些都是可喜的趋势,但同样也要求该地区提高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水资源需求。

  境内移徙以及城市化使得特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长。该地区中一些城市是全世界发展最迅速的,在2010年至2025年间需要城市水服务的人口据预计将增加7亿。

  2000年起,亚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超过了5%。该地区农业平均消耗了约80%的可再生水资源,但也面临着如何在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的情况下提高食物产量的挑战。此外从总体而言,灌溉效率低下,需求管理机制在其存在的地区是无效的。水资源也饱受工业发展、城市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影响。

  水资源竞争加剧了该地区的水资源冲突,这一情况在过去二十年中尤为突出。1990年来,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国内水资源冲突,这二十多年来仅中国就发生了超过十二万起水争端。在印度,水资源管理的工作和资源常关注不同省份之间的“冲突管理”。直接冲突通常在地方一级出现,原因经常是修建“未考虑周全的”大坝、取水权不明确以及水质的不断恶化。然而,如何分配越发稀缺的水资源成为了水资源冲突的主要原因。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平衡水资源的不同用途并管理其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在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中,城市、工业、农业和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需求彼此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取决于人民依靠其中哪一种维持生计。此外,跨流域调水也会引起水争端,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挑战。

  亚太地区是全球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变的气候和极端天气条件预计将严重地影响该地区,所带来的洪水和干旱会越来越严重与频繁。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尤其容易受到诸如热带风暴、台风和地震在内的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且易转化为自然灾害。一场大海啸或热带风暴能让数年的发展努力付之东流。

迄今为止取得的进步

  1990年至2008年间,亚太地区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享有安全饮用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相比之下,在提供经改进的卫生设施方面,除了东北亚和东南亚以外,其他地区都进展缓慢。

  在享有安全饮用水方面,亚太地区得益于少数几个国家的优秀表现,从整体上呈现不错态势,位列全球前列。不幸的是,这一情况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48个拥有足够计算趋势的数据的国家之中,20个国家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这反映了各国之间不同的发展轨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越南、蒙古和缅甸享有安全饮用水的水平相近。如今越南提前完成目标,蒙古正在稳步前进,而缅甸却进展缓慢。尽管如此,大多数未跟上节奏的国家仅需每年提高不到2%的享有率就能达到目标,只有老挝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需要更高的增速。在2008年,约4.8亿人口仍无法享有经改进的水资源。

  在卫生设施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较慢,在2008年仍有19亿人口无法享有经改进的卫生设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有趋势数据的48个国家中, 18个国家只有不到半数的人口可以享有基本卫生设施。至今,这其中只有四个国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步:越南和缅甸已经达标,老挝和东帝汶正在正确的轨道上。该地区共有30个国家已经偏离了轨道。尽管如此,这其中的九个国家仅需每年提高不到1%的享有率就能达标。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国家则需要更高的增速——如果印度达到其目标,那么又会有2亿9000万人能够享有卫生设施。即使建立了享有的途径,自然灾害和功能水平也会显著影响饮用水和卫生系统持续满足该地区需求的能力。亚太地区极易受到极端事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预计将提高气候的多变性,以及洪灾和旱灾的强度与频率。

你知道吗?

一些联合国的行动正帮助解决此问题……